山東航空學院原名濱州學院,劉文烈從學校基本情況、更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學校發展規劃三個方面,對學校更名情況作了詳細介紹。與會領導、專家參觀考察了濱州學院飛行學院,一致認為濱州學院歷史積澱深厚,發展思路清晰,辦學特色鮮明,教學科研水平較高,同意“濱州學院”更名為“山東航空學院”。現尚處審核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航空學院
- 簡稱:山航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綜合
- 屬性:省屬重點本科院校
- 主管部門:山東省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劉春華 校長:李長海
- 校訓:明德、礪學、日新、致遠
- 地址:山東省濱州市黃河五路391號
- 知名校友:李友誼,鄭傑文
論證會,學校更名,學校現狀,
論證會
2016年6月18日上午,濱州學院在學苑會堂第三報告廳召開“學校更名”論證會。山東省原教育廳副廳長、省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陳光華,民用航空山東監管局副局長李平,青島科技大學校長馬連湘,山東科技大學校長任廷琦,齊魯工業大學校長陳嘉川,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苗留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沈以赴,濟南國際機場副總經理黃育哲應邀出席論證會。
學校更名
劉文烈從學校基本情況、更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學校發展規劃三個方面,對學校更名情況作了詳細介紹。與會領導、專家參觀考察了濱州學院飛行學院,一致認為濱州學院歷史積澱深厚,發展思路清晰,辦學特色鮮明,教學科研水平較高,同意“濱州學院”更名為“山東航空學院”。
2006年4月,濱州學院設定了飛行技術本科專業,率先組建了全國地方本科高校第一個飛行學院,填補了山東省內高校民用航空類人才培養的空白。如今,它已擁有4個航空類學院、20個航空類專業(方向),基本涵蓋了航空業整個產業鏈。
濱州學院堅持以地方需求和學生就業為導向,立足“重特色”“套用型”“地方性”的辦學定位,確立了建設以航空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套用型大學的發展目標,推進轉型發展。
“建設以航空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套用型大學,我們分三步走:第一步,用5年左右時間確立基本框架,做大自身特色,確立省內優勢地位;第二步,用5年左右時間突出內涵建設,做強自身特色,主幹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第三步,用10年左右時間立足全球視野,全面推進以航空為主要特色的套用型大學建設,到2035年,部分學科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綜合實力進入國內高水平套用型大學行列。”濱州學院黨委書記羅公利說。2
學校現狀
目前學校設有19個二級學院,分別是飛行學院、航空工程學院、機場學院、乘務學院、人文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理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化工與安全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體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學校黨委、行政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主動對接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出了“頂天(對接航空業)立地(對接區域)”的發展思路,確立了建設以航空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套用型大學的辦學目標定位,制定並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學校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學校校園占地131.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1.3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4.75億元。設有23個實驗中心(室),其中2個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09億元,圖書館紙質圖書171.76萬冊,電子圖書110.55萬冊。設有19個二級學院,55個本科專業、29個專科專業,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9000餘人。
圍繞辦好獨具特色的本科教育,學校藉助全國第一所培養飛行員的地方本科高校的先發優勢,努力做大做強航空特色。現有4個航空類學院,航空類專業(方向)24個,擁有波音737-300飛機、塞斯納172模擬機、CCAR-147部等教學實驗實訓平台35個,建有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理論考試中心;先後與山東航空公司等20家航空公司聯合培養航空專門人才,已向民航業輸送飛行員、機務維修、簽派、管制員、空中乘務等專門人才3000餘人,300餘名畢業生成長為機長。學校航空特色受到了國家民航局的充分肯定、行業企業的一致認可,在國內外贏得了良好聲譽,國家民航局原局長李家祥,民航英雄楊利偉等領導多次到校檢查指導工作。濱州學院航空特色已經成為山東省高等教育的一張靚麗名片。
圍繞套用型人才培養,學校主動適應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調整最佳化學科專業結構,著力打造民用航空、生態環境、化學化工等7大套用型專業群,套用型專業占比達到70%,初步形成了以工科為主,以航空為主要特色,理、工、文、教、經、管、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相互支撐的學科專業結構布局,飛行、化工、生物技術、計算機等4個專業(群)獲批立項山東省高水平套用型專業(群);理工類本科專業實踐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高於30%,文科類高於20%,均超過國家規定5個百分點。在山東省率先實施二級學院理事會建設工程,成立學校理事會和13個二級學院理事會,二級學院辦學活力不斷釋放;校企合作單位達到300餘家,合作專業達到13個,6個專業(方向)實現“訂單式”培養;獲批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二級學院被評為“山東省企校合作培養人才先進單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逐步健全,在社會上產生廣泛的積極影響。
學校堅持引育並舉,實施“三百工程”“1121人才工程”“黃河英才工程”“聚英計畫”,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現有專任教師1055人,其中,高級職稱386人,博士、碩士948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65人。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山東省教學名師5人、山東省優秀教師5人、山東省教學團隊5個,“黃河英才”特聘教授4人。聘請8名院士擔任學校名譽院長、顧問或客座教授,聘任兼職教授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200餘人。
學校重視科學研究,實施“一流學科建設計畫”“1355科技創新工程”,不斷強化優勢特色,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有7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校級一流學科。建有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航空工程技術研究院、黃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孫子研究院等校級科研機構18個,擁有1個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1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基地)、5個省級(社)科普教育基地、5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基地)和26個市廳級創新平台,山東省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通用航空運行與製造工程實驗室、山東省工業污水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黃河三角洲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航空信息技術研發基地、山東省黃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山東省安全文化研究基地等省部級創新平台在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工作中做出了積極貢獻。近五年,承擔國家級課題44項、省部級課題315項;獲得專利授權712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4項。學術論文被SCI、SSCI、EI、CSSCI收錄482篇;出版學術著作195部。《濱州學院學報》被評為“全國地方高校名刊”,“孫子研究”欄目入選教育部“名欄建設工程”。學校是山東省教育廳批准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與中國科學院、山東大學等28家單位聯合培養研究生。
學校積極服務社會和行業,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兩區兩圈”和“民航強國”等發展戰略,制定實施《服務黃河三角洲行動計畫》《服務航空業行動計畫》,與山東社會科學院、濱州市政府、青島科技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國際機場、濟南機場等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承擔服務項目400餘項,開展合作研究400餘項,轉移轉化科研成果30項。2012年被批准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教師教育基地,繼續教育(遠程教育)累計培養各類人才4萬餘人。
學校不斷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43所大學、教育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先後舉辦了市場行銷、學前教育、軟體技術等6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
學校在特色發展中加快轉型,在轉型發展中強化特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學生報考率、錄取線、報到率持續提高,非英語專業畢業生英語四、六級通過率分別高達90%、40%,本科生考研升學率保持在30%左右。近五年,連續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實施單位,獲得立項306項,立項數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得包括“挑戰杯”國賽在內的國家級獎勵1503項、省部級獎勵2615項。畢業生就業率持續在90%以上,學校連續3年被新浪網評為“山東省最具就業競爭力的本科院校”。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校,不斷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於綠色、文明、平安、和諧、美麗校園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後獲得“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高校學生公寓管理服務工作先進單位”“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單位”“山東省高校平安校園”等40多項省級及以上榮譽稱號;《中國教育報》《中國經濟導報》《中國民航報》《中國航空報》《大眾日報》《高教領導參考》、光明網、大眾網等媒體多次對學校改革發展情況進行報導,學校影響力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濱州學院學校黨委、行政正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抓住“黃藍”兩區開發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和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大機遇,弘揚“自強不息、守正出奇”的學校精神,秉承“明德、礪學、日新、致遠”的校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建成以航空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套用型大學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