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曲阜師範學校

山東省曲阜師範學校

山東省曲阜師範學校創建於1905年,是一所有著111年辦學歷史的老校、名校。學校初名“曲阜縣官立四氏初級完全師範學堂”,1912年隨國體變更為 “山東省立曲阜師範學校”,1914年改稱“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48年二次復校時始定現名。學校本部座落在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師祖故里”曲阜市中心,兗州校區坐落在交通樞紐城市兗州市,辦學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優越。學校現為山東省首批“重點師範學校”和“規範化師範學校”,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著廣泛的影響。2008年11月16日,曲阜師範學校併入濟寧學院,成立濟寧學院“初等教育學院”,標誌著曲阜師範正式跨入高校序列,開始了全新的發展歷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曲阜師範學校
  • 創辦時間:1905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師範類
  • 屬性:重點師範學校、規範化師範學校
  • 所屬地區:山東省曲阜市
  • 現任校長:宋思偉
  • 知名校友:萬里、賀敬之、秦和珍
  • 主管部門:山東省教育廳
  • 校歌:曲阜師範學校校歌
  • 學校地址:曲阜市鼓樓南街11號 
  • 教師:專任教師 260名
  • 獲得榮譽:教書育人先進單位
簡介,設施,師資,管理,文化氛圍,

簡介

學校素以歷史悠久、傳統優良、廣育人才著稱。 1926年校內就成立了魯西南最早的共產黨組織——中共二師支部,1929年進步師生排演反封建歷史劇引發“子見南子案”,1931年以曲師為主的魯西南七校師生在兗州臥軌截車南下抗日請願事件轟動全國,學校遂有“紅二師”的盛譽。曲師以優良的校風吸引著一批批有志有識之士來校,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楚圖南等曾在此執教,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著名詩人賀敬之、作家吳伯簫等曾在此就讀。建校至今,共培養各級各類人才四萬餘名,為我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特別是山東教育和文化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孔子七十六孫衍聖公孔令貽(前左七)孔子七十六孫衍聖公孔令貽(前左七)
2000年山東省調整師範布局結構,學校順利實現由三年制中師向五年一貫制專科的轉軌,同時原兗州師範與曲阜師範合併組建成新的曲阜師範,辦學層次進一步提高,規模進一步擴大。兗州師範前身是1907年建立的“山東滋陽初級師範學堂”和1930年成立的“山東省立第四鄉村師範學校”,培養出了大批革命志士和合格的鄉村教師,最突出的代表是著名詩人賀敬之和山東省政協主席秦和珍。改革開放後快速發展,以幼師教育和職業教育見長,在省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
進入新世紀,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面對師範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前瞻性提出了“引高校之風,揚中師之長,創曲師特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層次專科化、內部管理規範化、教學手段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團結帶領廣大師生不斷開拓創新,改革進取,學校獲得快速發展,實現了由百年老校向現代化名校的轉變。
山東省曲阜師範學校
辦學空間不斷拓展。 2000年,學校停招三年制中師,改招五年一貫制專科,同年起開始實施與曲師大的聯合辦學,共同培養高中起點的兩年制大專師資,成為全省首家依託高校辦學的中師學校。2001年起在全省範圍內開始招收中師起點的兩年制大專班,辦學空間不斷拓展。逐步構建起五年一貫制專科國小教育普文、普理、英語、計算機、幼兒教育、藝術6個專業方向和1個三年制普通中專專業(幼兒教育),形成60多個教學班,在校生3000人(校本部和兗州校區各1500人)的較大辦學規模。

設施

辦學設施先進完善。 學校現由校本部、兗州校區、附屬國小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 300餘畝。建有較高標準的教學樓、科技樓、音美樓、圖書館、體育館、塑膠操場、學術報告廳、學生公寓等基礎設施,總建築面積近10萬多平方米。安裝了校園寬頻網,建有8個計算機教室(微機400餘台)、8個理化生實驗室、4個語音室,一半以上教室安裝了多媒體,圖書館藏書13萬冊,基本實現了教育教學的現代化和教育資源配置的最最佳化。
曲師原大門曲師原大門

師資

師資力量雄厚。學校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實施“人才工程”“名師工程”“學歷工程”和“上掛下聯工程”,努力打造過硬的師資隊伍、班主任隊伍、管理隊伍和後勤教輔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 280餘名,其中省“特級教師”4名、濟寧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杏壇名師”2名、高級講師96名、省市級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28名,碩士以上學歷教師49名。
紅樓紅樓

管理

學校內部管理科學規範。 學校建立健全《黨委議事制度》《教師教學質量評估辦法》《教學科研獎勵辦法》《鼓勵教師在職攻讀高校教師學位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規範程式,科學操作,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積極推進校務公開,在基建工程、商品房租賃、教學設施和學生用品購置中實行了招標制度或政府採購制度,增加了學校工作的透明度。在學生管理中堅持實行班級量化管理制度和常規檢查制度,探索出了一套特色大專生管理模式。

文化氛圍

文化教育氛圍濃厚。恢復了《校刊》,創辦了《校報》,為師生教育教學成果交流提供了平台。聘請大學教授、知名學者、優秀教師開展周末學術講座,創造了濃厚的校園學術文化氛圍。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校外活動和學生社團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創設了良好環境。
小禮堂小禮堂
教育質量名列全省前茅。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的辦學指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科學規範地設定課程,重視常規教學,強化教學科研,利用多媒體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不斷探索五年一貫制專科教學模式,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1998至2002年連續5年在推薦中師畢業生考高師工作中榮獲全省第一名,,2003年和2008年專升本在全省同類師範名列前茅,就業率達到近80%,顯示了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較強的辦學實力,受到全省師範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