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批發零售餐飲業是流通業的主體。為進一步加快批發零售餐飲業轉型升級,強化批發零售餐飲業在擴消費、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中的積極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批發零售餐飲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
- 外文名:Shandong Province wholesale and retail restaurant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mplementa...
流通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批發零售餐飲業是流通業的主體。為進一步加快批發零售餐飲業轉型升級,強化批發零售餐飲業在擴消費、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中的積極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流通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占全國的比重達到9.3%。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684.3億元,同比增長11.6%。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17年居全國第二位。
(二)產業貢獻度進一步提高。2014年,全省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實現增加值8947.9億元,分別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和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5.1%和34.6%;國地稅收入合計1167.5億元,分別占全省和第三產業稅收收入的13.7%和30%。第三次經濟普查顯示,全省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387.2萬人,占全省二、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13.5%,比上次普查提高3.7個百分點;個體商業從業人員888萬人,占全省二、三產業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的63.2%。
(三)商品流通體系日趨完善。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激發行業創業積極性,全省批發零售業市場主體發展到313.7萬戶,其中企業45.8萬戶,分別比上年增加78.6萬戶和11.1萬戶。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558個,市場交易額9039億元,分別居全國第二位和第四位。城鄉零售企業發展到8萬戶,標準化農家店覆蓋所有鄉鎮及80%行政村,社區商業覆蓋面達到90%,國家級、省級商業示範社區達到245個。
(四)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2014年,全省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達到17474個,其中有12家企業入圍全國零售百強。全省批發零售行業連鎖企業150家,門店總數11728個,商品銷售額2812億元(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2.8%)。高端餐飲加快轉型,早餐示範工程企業達到42家。2014年全省實現餐飲收入2499.3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居全國第二位。
(五)商業模式創新步伐加快。城市綜合體、新一代便利店、O2O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較好滿足了多元消費需求。物聯網、網際網路、地理信息系統、電子標籤等新技術在骨幹批零餐飲企業廣泛運用,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2014年,全省網路零售額達到2635億元,比上年增長46.5%,占全國的9.4%,網路零售額已相當於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圍繞提升流通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在濟南等7個城市開展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為突破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難題,在青島等7個城市開展城市共同配送試點。
(六)對外開放穩步推進。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累計批准分銷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903項,契約外資額89.3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57.9億美元。多家著名跨國連鎖品牌入駐我省,一批體量大、現代化水平高的流通大項目相繼落地。省內大型企業加速省外布局,連鎖企業在省外開店354個,建成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園區1家。臨沂商城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邁出實質性步伐,2014年旅遊購物出口2.1億美元。
但是,總體上看,我省批發零售餐飲業仍處於粗放發展階段,產業集中度、流通效率、信息化水平比較低,與廣東、浙江、江蘇等先進省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一是批發集約化水平低。限額以上批發企業數僅相當於江蘇、廣東的64.6% 和66.7%;商品銷售額僅為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的4-6成,難以形成“大批量、低成本、高效率” 的集約化批發優勢。商品交易市場大而不強,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平均營業面積是浙江、江蘇的1.3倍和1.2倍,交易額卻僅相當於浙江的61%和江蘇的54%。二是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慢。面對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和電子商務的衝擊等,傳統企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優勢弱化,過度依賴聯營扣點模式,商業創新不夠,多數企業尚未探索出成熟的轉型發展路子,同質化競爭較為突出。部分中華老字號企業由於缺乏創新,品牌影響力明顯減弱,有的甚至退出市場。三是電子商務發展滯後。2014年,我省網路零售額僅為廣東的48%、浙江的47%;阿里巴巴網路零售平台活躍用戶列全國第四位,有效買進、賣出量分別居全國第五位和第七位,逆差540億元。電商服務體系薄弱,專業人才匱乏,快遞物流和冷鏈物流配套能力不足,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四是政策保障有待加強。缺乏與產業定位相配套的產業政策,個別地區落實工商業用電、用水同價政策不到位,落實新建社區預留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政策不到位。
二、發展目標和方向
(一)指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擴大開放和創新為動力,以滿足新常態消費需求為出發點,強化民生商務主題,政府積極引導、企業自主轉型,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發揮批發零售餐飲業對引導生產、擴大消費、吸納就業、惠及民生的重要作用。
(二)目標任務。到2017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3.2萬億元,其中批發零售業完成2.9萬億元、住宿餐飲業完成3500億元,年均增長10%;全省連鎖化率達到20%以上,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75%;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其中網路零售額比2014年翻一番。
到2020年,流通規模進一步擴大,產業貢獻度進一步提高,主體競爭力明顯增強,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城鄉一體、便民惠民的現代流通體系,初步實現傳統流通業向批發機能複合化、零售業態多樣化、餐飲發展大眾化、流通組織連鎖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轉型。
(三)轉型方向。順應發展趨勢,實施“網際網路+流通”行動計畫,按照增量突出創新、存量突出提升的思路,強化現代信息技術的套用,推動批發零售餐飲業向智慧流通轉變,加快產業融合、行業融合、業態融合、線上線下融合,更好發揮批零餐飲業創造和滿足需求、服務生產和生活的作用。
1.批發業。一是線上轉型,推動一批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為“網供”電商園區。二是功能提升,推動一批傳統批發商由簡單轉售商品向倉儲配送、信息、金融等綜合服務功能提升轉變。三是產業融合,建立以市場為依託,以產業為基礎,集生產、銷售、售後服務等為一體、產業鏈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2.零售業。一是多業態並存,推動傳統百貨店向購物中心轉型,加快傳統商場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新一代便利店等新興業態,滿足居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要。二是盈利模式多元,回歸商業本質,提高自采自營能力,發展自有品牌,多產業融合發展。三是供應鏈整合,適應流通渠道變革,最佳化供應鏈流程,加快向供應鏈上游延伸業務,打造集成服務商。
3.餐飲業。重點推動餐飲企業向集約化、特色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發展。一是提高行業標準化程度,大力發展中央廚房,實現集約採購、集約生產。二是大力發展具有濃郁文化特色的地方美食,培育地方特色品牌。三是發展網上採購、網上訂餐、手機自助點菜、網路點評等。四是推動龍頭企業打造集高品質農產品及食品銷售、餐飲連鎖經營、便民生活服務於一體的多元化健康飲食及餐飲服務提供商。
三、實施路徑
堅持市場導向、消費導向和問題導向,堅持政府引導性、公益性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突出體系、業態、企業、技術和標準等關鍵要素,加快提升全省批零餐飲業綜合競爭力。
(一)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培育轉型發展新動力。大力實施“雙進、雙推、一建”工程,加快拓展電商發展領域,加速推進電商創新步伐,實現“魯貨天下行”。一是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創建,培育30個特色鮮明、模式成熟、雙向流通的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對接阿里巴巴 “千縣萬村”計畫,建設一批電子商務縣級運營中心和村級服務站。二是實施電子商務進社區工程。鼓勵知名企業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智慧社區平台,整合社區各類資源,打造有限空間、無限服務的十分鐘便民服務圈。推動社區實體店和網路零售商之間優勢互補,完善社區服務功能。三是推進電商集聚發展。開展電子商務示範園區創建,打造50個功能完善、聚集力強的省級電商示範基地,培育100家商業模式新、發展能力強的電商示範企業。建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完善統計、信息、信用、金融、人才等綜合性服務功能。四是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加快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工作,支持青島創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揮山東半島區位優勢,探索中韓自貿協定框架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先行先試。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的便利優勢,積極創建跨境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產業園區。加快電子口岸建設,建立和完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推動國際物流、郵政快遞等相關企業開展跨境電商物流配送業務。到2017年,全省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00億美元。五是建設電商物流快遞終端配送體系。加強與郵政管理等部門聯合,整合配送資源,構建農村電子商務末端配送體系。在社區試點設立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點和快遞末端網點,開展物流分撥、快件自取、電子繳費等便民服務。
(二)創新商業模式,增強企業發展活力。推動我省商業文化回歸以客戶為中心的本質,牢固樹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創新商業模式,滿足消費者安全、便利、舒適等要求。一是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大型零售企業開辦網上商城,積極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地理位置服務、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務質量。支持中小零售企業與電子商務平台優勢互補,鼓勵便利店、超市等與電商及快遞企業創新合作模式,開展網訂店取、社區配送等業務。支持電商企業開設實體店,增強客戶體驗。二是推進供應鏈管理。順應全程供應鏈再造趨勢,引導骨幹企業逐步由單一貿易功能向集供應、配送、貿易、金融、信息等服務功能拓展,形成供應鏈一體化集成服務商。支持專業供應鏈集成商,以消費需求為起點為生產流通企業提供原料採購、庫存管控、流通加工、分銷配送等供應鏈管理方案設計。三是加快經營模式轉變。推動大型零售企業由過度依賴“通道費”“銷售扣點”盈利,向自采自營、依靠進銷差價盈利轉變。鼓勵企業調整零售業態結構,對消費者進行全面細化、多層次分析,明確市場定位,合理配置高、中、低端商業業態,滿足消費需求的多層次和差異化。引導老字號企業創新行銷方式,增強品牌核心價值,煥發新的生機。四是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支持大型連鎖企業通過直營、特許加盟、併購等方式做大做強。大力發展商業特許經營,提升商業組織化程度和品牌影響力。支持連鎖企業積極拓展省外以及廣大農村市場,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加盟、自願連鎖等方式走集約化發展道路。
(三)培育流通主體,塑造競爭新優勢。一是培育行業領軍企業。支持批零餐飲企業通過兼併聯合、資產重組、上市等方式,跨地區、行業、所有制實施資源整合和戰略重組。建立和完善山東品牌體系,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商業品牌文化,擴大品牌在全國的影響力。用3年左右時間,培育1家銷售過千億、10家過百億、100家過億元的流通骨幹企業,形成一批商品吞吐能力強的批發企業、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商品交易市場、一批創新和集散能力強的電商平台、一批供應鏈管理能力強的零售企業。二是增強中小微商貿企業發展能力。鼓勵中小微企業開展特色化、差異化經營,建立適應區域特點和消費習慣的經營門類,培育特色商業品牌。加強中小商貿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強化銀商合作,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商圈擔保融資、商鋪攤位經營權質押融資,充分利用小額貸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組織的融資服務功能。三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積極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搭建網路化顧客服務和行銷體系,提供個性化服務,拓展增值服務,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個性需求。通過信息技術廣泛套用,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四是大力發展綠色循環流通。高起點規劃發展綠色消費商業模式,實施綠色循環流通示範企業創建,鼓勵企業創建集門店節能改造、節能產品銷售、廢棄物回收於一體的綠色商場、綠色市場、綠色飯店。鼓勵標準托盤和物流快遞箱循環共用,推廣可循環包裝、減量包裝和可降解包裝。積極倡導適度消費,解決商業設施、餐飲消費中的浪費問題。
(四)強化規劃引領,完善市場體系建設。一是高起點編制 “十三五”行業發展規劃。圍繞全省“兩區一圈一帶”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統籌規劃流通布局,最佳化流通環節,提升流通效率。加快推進新一輪設區城市商業網點規劃修編,推動商業與人口、交通、市政、生態環境間的協調發展。二是提升社區便利服務。積極引進發展新一代便利店,支持便利店載入代繳各項公共事業及罰款、代售機票車票及各種門票等功能,打造“十分鐘”便利綜合性服務平台。繼續推動社區菜市場提升改造。三是推動商品市場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商品交易市場的物流、會展、電子商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綜合功能,加快傳統交易市場信息化建設步伐。實施農產品骨幹網路建設專項行動計畫,在重要農產品產地、銷地、集散地規劃建設一批集農產品集配、加工、冷鏈物流於一體的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四是加快發展現代商貿物流。加快青島等7個國家級、省級城市共同配送體系建設試點市建設步伐,構建以城市分撥中心、配送中心為樞紐,以連鎖便利店、便民服務網點、快遞末端網點、宅配服務站點、末端智慧型自助提貨櫃為基礎,以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為支撐的城市共同配送網路。到2017年,初步形成涵蓋快消品、醫藥、生鮮食品等重點行業,物流資源高效配置的城市配送“一張網”。
(五)深化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化水平。堅持內外貿融合發展,推動國內、國外客戶服務標準統一,充分釋放市場紅利,提高競爭力。一是堅持高端引進。重點引進國際知名零售商和戰略投資者,鼓勵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吸引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股權投資基金、私募基金參股等方式,在省內設立地區總部、採購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發展新興零售業態。二是加強國際合作。積極開展與國外企業的品牌共享、技術交流、管理創新等靈活多樣的國際交流合作,學習借鑑香港品牌收購、策劃、行銷等方面的經驗,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商業先進理念和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三是推動有條件商業企業“走出去”。抓住“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機遇,推動大企業大集團通過新建、併購、參股等方式,到省外境外布局,設立分銷、展示、交易平台。四是推動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設。充分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作用,探索建設一批集保稅、展示、交易功能於一體的進口商品綜合平台。搶抓中韓自貿區機遇,加快建設韓國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大型商場開設韓國商品專區。
(六)發展大眾餐飲,提高餐飲服務水平。按照集約化、特色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發展方向,推進餐飲產業化發展。一是提升早餐服務水平。繼續實施早餐示範工程,強化中央廚房建設,完善倉儲和配送功能,提高餐飲生產工業化、標準化程度。建立健全中央廚房食品安全檢測與可追溯制度,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二是加強魯菜推廣。實施“山東美食推介工程”“餐飲拓展工程”和“特色餐飲標準化工程”,培育一批地方特色小吃基地、地方風味特色菜品和特色餐飲名店,打造“好味山東”品牌。支持企業強化營養健康新產品、新口味、新服務研發,形成多層次立體發展的品牌體系。三是打造魯菜文化品牌。推進魯菜傳承創新,加大魯菜標準制定和實施,加快商旅文融合發展,培育魯菜名師、名菜、名點、名店。支持企業打造文化主題餐廳,支持發展特色餐飲街區。四是拉長餐飲產業鏈。鼓勵餐飲龍頭企業通過投資建設蔬菜種植基地、建立農商對接蔬菜直采體系,降低採購成本,強化食材原材料源頭控制。鼓勵各地建設餐飲企業服務平台,開展網上採購、網上訂餐、手機自助點菜、網路點評等。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加快推進已列入地方立法計畫的有關立法項目進度。完善批發零售餐飲業標準體系,圍繞商業零售業態、電子商務、社區商業、商貿物流、餐飲等領域制定實施一批地方標準。鼓勵企業和行業協會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統籌利用省級支持商務發展方面的專項資金,對公益性流通設施建設、商業模式創新、城市共同配送、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新興業態發展和人才培訓等給予支持。設立省級電子商務發展股權基金,支持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加大對國務院、省政府出台的支持流通業發展政策的督促力度,確保社區商業設施預留等政策落到實處。推動各地積極探索政府公建配套、產權回購、租金補貼等多種方式,加快菜市場、直銷菜店、便利店等社區商業必備業態建設。進一步落實國家工商業用電、用水同價政策,清理餐飲企業各種違規收費,減少便利店證照數量,減輕企業負擔。
(三)營造良好市場秩序。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突出重要商品、重點行業和領域,加大集中專項整治力度。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健全部門間、區域間信息共享和執法協作機制。推進商務誠信體系建設,完善流通企業信用信息記錄和披露制度,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