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
學院以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中心,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在拓寬知識的廣度、重視知識的深度、開設跨學科課程上下功夫,通過與國內外著名IT企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平台。學院與企業合作獲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省級特色專業,“計算機技術”為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軟體工程專業為校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擁有《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軟體工程》等6門(個)校級精品課程(群),“軟體理論及套用”和“計算機公共基礎課”2個校級教學團隊。學院積極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ACM全國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全國“挑戰杯”系列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比賽中,屢獲佳績,體現了學院本科生優秀的實踐能力和競爭力。
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軟體工程”三個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學制:四年,修業3-8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是山東省特色專業,教育部和山東省兩級“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專業建設點,以嵌入式系統為核心進行了專業特色建設。本專業主要學習計算機硬體與軟體基礎知識,注重計算機套用系統軟、硬體開發能力培養,形成了“注重基礎、強調實踐、面向前沿”的辦學特色。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具備嵌入式系統軟、硬體套用開發與調試能力,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具有一定創新思維和社會責任感,能在信息產業相關部門從事計算機軟體開發、嵌入式工程套用和系統研發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在人才培養中強調計算機套用能力的培養,理論與實踐並重,軟體與硬體並重,跟蹤計算機技術產業發展方向,產學研相結合。將嵌入式系統的知識體系和工程實踐有機結合,突出嵌入式系統分析與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開發實踐能力、團隊協作精神與學習創新等職業素養。
主幹課程:程式設計基礎、電路與電子學、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與系統結構、彙編語言與接口技術、離散數學、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資料庫原理及套用、計算機網路、編譯原理、軟體工程、嵌入式系統基礎、嵌入式Linux軟體開發、移動設備套用開發等。
本專業擁有良好的人才培養所需的軟、硬體相關實驗設施,具備學生創新培養所需的實踐條件。
就業方向及發展前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的日益普及,作為其核心技術的嵌入式系統成為當前最熱門、最具發展前途的IT套用領域之一。學生畢業後可到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企事業單位從事信息技術相關的諸如智慧型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型醫療、消費電子、汽車電子、航空航天等的開發、設計、研究、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工作,也可繼續攻讀本學科或相近學科的碩士學位。
網路工程專業
(學制為四年,修業3~8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網路工程專業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等為基礎,主要學習計算機網路的規劃、設計、管理、維護,以及網路軟體、移動設備套用軟體開發方法等。網路工程專業注重基礎理論與工程套用的統一;強化網路工程實踐能力、綜合套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重視網路軟體、移動設備套用軟體設計與開發能力的培養;在計算機網路規劃、設計與施工、網路管理的教學上,不斷加強與學校土木建築特色的結合。
培養目標:依據“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高素質”原則,培養系統掌握計算機網路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接受良好科學思維和實驗訓練,具有分析、規劃、設計、管理與維護計算機網路系統能力以及設計、開發網路軟體與移動設備套用軟體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系統結構、通信原理、作業系統、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資料庫原理及套用、計算機網路、高等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基礎、網路規劃與設計、綜合布線、網路設備配置與管理、網路安全與管理技術、網路編程技術、移動設備軟體開發等。
實踐教學條件:本專業注重教學資源的整合,實驗教學條件優良。設有計算機網路原理、綜合布線、系統集成技術、網路測試與認證、網路軟體開發等專業實驗室,擁有Cisco、Fluke、銳捷、H3C等知名品牌的網路實驗設備與系統,擁有校級實驗教學中心一個。本專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踐能力培養,充分發揮企業對專業教學及其管理的督促、協作與檢驗的作用,在校內外建立實習基地20餘個,並已與部分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政府機關、教育單位、金融、電信、電力等部門和高新技術企業、系統集成公司、軟體公司等單位從事網路工程、網路管理、信息安全、軟體開發與設計以及其它計算機相關專業技術工作,就業面廣,也可考取本專業和相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軟體工程專業(軟體開發方向)
(學制:四年,修業3-8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軟體工程是套用計算機科學理論和技術以及工程管理原則和方法,按預算和進度實現滿足用戶要求的軟體產品的定義、開發、發布和維護的工程,或以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研究對象是軟體系統,學科涵蓋軟體科學與工程兩個方面。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1年2月正式公布的新修訂學科目錄中,軟體工程新增為一級學科(學科代碼:0835),軟體工程的學科地位進一步提高。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基礎知識,掌握計算科學基礎理論、軟體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及套用知識,具有軟體開發能力及軟體開發實踐的初步經驗和項目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從事軟體工程技術研究、設計、開發、管理、服務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程式設計基礎、面對對象程式設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資料庫原理及套用、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路、軟體工程、軟體建模技術、軟體項目管理、軟體測試基礎、算法分析與設計、Web開發基礎、Java Web開發技術、框架編程技術、MS Web開發技術以及移動設備軟體開發等。
專業特色:本專業為山東建築大學與惠普公司(世界最大的IT公司之一)共建專業,以Java企業套用開發為特色,採取“2+1+1”培養模式。第三學年植入惠普公司專業課程,第四學年通過雙向選擇進入惠普基地實訓、實習,可免費參加“惠普軟體開發工程師認證”和“惠普軟體測試工程師認證”考試。本專業除設有傳統的專業實驗室和實訓綜合實驗室外,還設有價值千萬元以上的“惠普軟體開發與測試標準實驗室”。本專業實行班主任制,由專業任課教師擔任班主任對學生學習和職業規划進行指導。
畢業去向:畢業生可優先獲得惠普公司、惠普合作企業及惠普上下游企業推薦就業,也可自主擇業;主要就業去向為政府、教育、金融、電信、電力等行業或信息諮詢、軟體開發等高新技術企業,也可繼續攻讀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碩士學位。
軟體工程專業(軟體測試方向)
(學制:四年,修業3-8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軟體工程是套用計算機科學理論和技術以及工程管理原則和方法,按預算和進度實現滿足用戶要求的軟體產品的定義、開發、發布和維護的工程,或以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研究對象是軟體系統,學科涵蓋軟體科學與工程兩個方面。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1年2月正式公布的新修訂學科目錄中,軟體工程新增為一級學科(學科代碼:0835),軟體工程的學科地位進一步提高。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基礎知識,掌握計算科學基礎理論、軟體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及套用知識,具有軟體開發能力及軟體開發實踐的初步經驗和項目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從事軟體系統的分析、設計、開發、測試、部署、維護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程式設計基礎、面對對象程式設計、Web開發基礎、Java Web開發技術、離散數學、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路、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資料庫原理及套用、軟體工程、軟體建模技術、軟體項目管理、軟體測試基礎、軟體功能測試與性能測試、Linux作業系統、Oracle資料庫管理、套用伺服器配置與管理、網路安全與管理技術等。
專業特色:本專業為山東建築大學與惠普公司(世界最大的IT公司之一)共建專業,以軟體測試和IT服務為特色,採取“2+1+1”培養模式,第三學年植入惠普公司專業課程,第四學年通過雙向選擇進入惠普基地實訓、實習,可免費參加“惠普軟體開發工程師認證”和“惠普軟體測試工程師認證”考試。本專業除設有傳統的專業實驗室和實訓綜合實驗室外,還設有價值千萬元以上的“惠普軟體開發與測試標準實驗室”。本專業實行班主任制,由專業任課教師擔任班主任對學生學習和職業規划進行指導。
畢業去向:畢業生可優先獲得惠普公司推薦就業,也可自主擇業;主要就業對象為政府、教育、金融、電信、電力等行業或軟體評測單位、軟體開發公司等高新技術企業,也可繼續攻讀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碩士學位。
研究生教育
碩士點:計算機套用技術
代碼及名稱
| 研究方向
| 導師
|
計算機套用技術 (081203)
| 01 資料庫理論及套用
| 李盛恩、馬宏偉、李曉峰、徐遵義、夏傳良、杜忠友、劉浩、徐曉靜、趙洪鑾、劉振棟、戚文靜、秦英林、王宜貴、楊東強、張志軍、張建、顧一中
|
02 計算機網路技術及套用 |
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29人,碩士生導師1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3人。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形成了一支學術水平高、職稱和年齡結構合理、具有明顯特色的學術隊伍。學術骨幹不僅都有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的能力和經歷,也具有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豐富經驗。該學科目前有兩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1、資料庫理論及套用
該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在線上分析技術,內容包括直接對XML數據進行在線上分析的存儲結構、數據立方體算法、查詢和索引技術;基於數字圖書館環境的個性化推薦系統,內容包括各類協同過濾算法和基於數據挖掘的綜合推薦算法;數據流管理技術,主要研究對感測器產生的不間斷數據流進行匯總、分析的存儲結構和算法。近年來,該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項省內領先的研究成果,承擔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獎5項。
2、計算機網路技術及套用
該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下一代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體系結構、路由與交換技術、服務質量控制機制、網路安全技術、無線網路技術,高性能網路設備、網路測試(量)與性能評價等。近年來,該研究方向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承擔了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獎6項。
該學科的特點是理論研究和工程套用並重,既注重出高水平的理論成果,又要落實到研究成果的推廣套用,儘快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師資力量
有教職工89人,其中專職教師63人。教授10人,副教授30人,校級中青年學術骨幹4人,教學名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7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7%。具有海外經歷者16人,占25.4%,一年以上者10人,占15.9%。
學院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學術和教學培訓、研討、交流,提升教學科研水平,鼓勵老師參加境外訪學及學術會議。
教學科研
學院注重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近幾年完成縱向和橫向課題50多項,科研經費400多萬元,獲省、廳局級獎勵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被三大檢索收錄論文80餘篇,出版教材、專著20多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項。學院在數據倉庫及套用、新一代網路體系結構、Petri網、數字媒體技術及套用等方向的研究成果居省內先進水平。
學院綜合實驗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1600餘萬元,占地面積約3456平方米。設有計算機原理、嵌入式系統、單片機與接口技術、軟體與理論、軟體工程、計算機網路、綜合布線、系統集成、多媒體技術等9個功能實驗室和3個研究與創新實驗室。1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6台(套),120餘套硬體實驗箱,100餘台網路交換機、路由器及網路測試儀、光纖焊接機。
研究所
山東建築大學計算生物學研究所成立於2013年,由山東建築大學審批,研究所依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現有成員17人,其中有校外兼職教授7人,校內專職人員10人。
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算法分析與設計、近似算法、計算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理論與實踐中的算法及其複雜性、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
近年來,研究所努力開拓國際視野,積極跟蹤國內外最新進展,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山東省科技發展計畫項目,國家住建部科技計畫項目,山東省優秀中青年基金等國家級及省部級以上項目十餘項,發表SCI/EI檢索論文10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
學生工作
學院歷來非常重視學生就業工作,就業形勢良好,本科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省內高校前列。目前,學院已培養了3300餘名本科(碩士)生,大批學生進入了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北京中訊、大連華信、NEC、浪潮集團、山東中創等國內外知名IT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他們中許多人已成為業務骨幹,在全國IT等行業的研發、管理和生產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王蜜、網路工程專業的何偉兩位同學分獲第八屆、第十屆“齊魯晚報杯山東高校十大優秀學生”;有多位同學考取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985和211院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