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工商學院東亞社會發展研究院
- 建院時間:2011年7月
- 所在地:山東
- 院長:林明鮮
- 副院長:甄海勝
研究所簡介,主要科研項目,科研成果及反響,成果介紹,專家簡介,
研究所簡介
山東工商學院東亞社會發展研究院原為社會學研究所,於2011年7月正式建院,由名古屋大學社會學博士、山東工商學院教授林明鮮任第一任院長,下設辦公室和五個研究所:老年社會福利研究所、膠東文化研究所、環境研究所、社會發展研究所、農村研究所。
辦公室主任:周俊錄
主要科研項目
教育部,山東的婚姻穩定與婚姻滿意度研究,林明鮮(2005)
山東省社科規劃,城鄉老年人的孤獨現象的社會學研究,林明鮮(2006-2008)
國家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大城市獨居老年人孤獨感與社會網路研究,林明鮮(2012-2015)
科研成果及反響
建所以來,出版著作不斷,《城鄉老年人孤獨感的社會學研究》、《高校社會工作》、《中國的婚姻與社會幹預的變遷》等刊物發表過產生一定影響的論文及著作。
成果介紹
《城鄉老年人孤獨感的社會學研究》
本書發表於2010年3月,是山東工商學院《城鄉老年人孤獨感的社會學研究》課題組五年來研究的一個成果。課題組運用微觀的實證社會學研究方法,對山東省煙臺市老齡化程度最高的五個農村社區和四個城市社區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數據資料,分析並比較研究了城鄉老年人的經濟收入、健康自評、患病狀況、醫療保障、居住安排、親子相互支持模式、社會人際關係網、生活滿意度和孤獨感問題等,在眾多方面獲得了全新的發現並得出了有意義的結論。
本書既可以作為了較城鄉老年人生活細節的一個知識讀物,也可以為養老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也可作為專業老齡化研究的一個樣本供參考和比較。
《中國的婚姻與社會幹預的變遷》
內容簡介:在我國,婚姻長期以來受到他人的干預,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婚姻不是件私事。”民國時期,家長干涉私人生活領域:計畫經濟時期.國家通過中間集團干涉私人生活領域。結婚和離婚的自由在很長的時期內沒有被承認。但是改革開放後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日益把婚姻問題看成私人領域.社會對婚姻的干涉也越來越少了。
該書是作者在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翻譯而成的。《中國的婚姻與社會幹預的變遷》中,作者從歷史社會學的角度.從公、私領域的視角探討了中國的結婚和離婚的特徵;通過結婚和離婚.深入探討了從民國時期到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社會的變遷,尤其是婚姻中“私事”含義的變遷。讀者可以從中看到.在8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人們為了爭取婚姻自由所作的種種努力,以及每個歷史時期國家、社會對婚姻的影響和干預。
《高校社會工作》
經過社會學學科組多位成員的努力,在院領導的支持下,《高校社會工作》一書,日前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全書約26萬字。該書從高校社會工作的定位、起源和發展方面出發,對高校社會工作的基礎、方法和實踐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論述。理論與實務並重,具有非常高的可讀性是本書的一大亮點。
專家簡介
林明鮮
林明鮮,男,1958年生,日本名古屋大學社會學博士、山東工商學院東亞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主編和參編過多部日文著作.中文著作有《韓國投資與山東沿海城市發展》(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城鄉人口老齡化與老齡問題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中國的婚姻與社會幹預的變遷》(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
學術團體兼職
山東省社會學會副會長
山東省老齡學會理事
煙臺市社會學會副會長
日本名古屋大學環境學研究科“客員研究員”(2003.4-2004.3)
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2008.11-2009.10)
日本立教大學國際化城市研究所“外國人研究員”(2008.11-2009.10)
日本名古屋大學大學院國際開發研究科外國人研究員(2012.1-2012.3)
主要研究方向
家庭社會學,人口社會學,老年社會學等。
主要教授課程
家庭社會學,老年社會學,社會研究方法,比較社會論等。
主持研究項目
教育部,山東的婚姻穩定與婚姻滿意度研究(2005)
山東省社科規劃,城鄉老年人的孤獨現象的社會學研究(2006-2008)
專著與合著
社會學在中國的離婚”,一誠社日本,2004年4月。
“結婚和離婚的延邊朝鮮族國際- 資源的所有權和婚姻的婦女的行為- ”(第四章),由櫻井龍彥編輯,(聯合作者)“東北亞地區的多邊韓國人研究”,出版商團結,pp.195- 218,2004年10月。
“親屬網路成長”(第四章),編輯實驗室,名古屋藝術大學社會學系(松本漢族),“老齡化和城市社區的社會網路”(共同作者),日本的朋友,pp.37-周一45,3,1998。
論文
婚姻滿意度研究:以山東省為例,人口學刊,2013年7月
“離婚和經濟改革的中國- 特別是中層集體能力轉化--","名古屋大學社會學”第18號,1997年3月。
“離婚在中國的計畫經濟時代- 1950年至1978年--","名古屋大學社會學”第20號,1999年9月。
“婚姻與社會流動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 特別是男女之間的婚姻行為和資源的關係。
家庭史研究--","“比較,14號,Koubundou,1999年3月。
“自由結婚和離婚共和國區分齡”,“社會科學雜誌,名古屋大學,”第25號,2004年12月。
“轉型中的中國的支持和干預”,“名古屋社會學雜誌”第26號,2005年12月。
“交換資源給予了線為中婚”(合作),“人口研究”第3期,2006年5月。
“共和國的已婚時期”指令“給預社會幹預”(合作),“西北大學的研究報師範,”第四階段,2006年7月。
“變遷預的和個人在特定社會事務的干涉婚姻”(合作),“西北大學報師範,”第6期,2007年11月。
“人的親屬年齡的人際關網城市系統中的日本”(合著),“研究所報東工商山”四在2007年8月。
“改造的居民身份的老人家屬在中國老親”“,”名古屋大學“(2007)28號,2008年2月。
“城市老年人子女親屬網與子女外親屬網差序性的實證研究”(合作),《西北人口》第4期,2007年7月。
“城市老年夫妻共同活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合作),『中國老年學雑志』第20號,2007年10月。
“城市老年人與子女的雙向支持模式探析”(合作),『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第4期,2007年12月。
“城市老年人夫妻權力模式與夫妻關係研究”(合作),『中華女子學院學報』第5期,2007年10月。
“煙臺城鄉老年人醫保現狀的實證研究” (合作),『職業時空』第64期,2007年11月。
“中日韓三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的對比研究”(合作)」,『當代社會發展研究』第3輯,2008年3月。
“城市“空巢”老人與孤獨感研究”(合作),『社會工作』第3期,2008年4月。
“日本的大地震與志願者活動”,『社會工作』第8期,2008年8月。
“煙臺市老年人健康自評的城鄉對比研究”(合作)」,『中國老年學雜誌』第28卷,2008年第9期。
“城市老年人朋友交往與孤獨感的社會學研究”(合作),『中國科技信息』第15期,2008年8月。
“老年人醫療保障現狀的社會學研究”(合作),『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獎勵和榮譽
“延辺朝鮮族的離婚與涉外婚姻”,2005年獲山東省教育庁三等奨。
“在中國“私事”與社會幹預的變遷”,2006年獲山東省教育庁三等奨。
“婚姻行為中的資源與交換”,2007年獲煙臺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一等奨。
“城市老人的居住方式與孤獨現象的社會學研究”,2007年獲山東省老年學會二等奨。
“城市老人的居住方式與贍養模式的變遷”,2007年獲中國老年學會優秀論文奨。
“婚姻行為中的資源與交換”,2008年獲山東省社科聯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