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春,共產黨員、辛店通惠國小校長石瀟江,以教學為掩護,以課堂為陣地,對學生進行抗日愛國教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十二中隊
- 外文名:Shandong people's anti-japanese home army fifth army first 12 teams
- 時間:1934年
- 地點:中國山東
簡介,詳情,
簡介
1937年冬,石瀟江與進步青年石一宸等在石家毛托、大楊、小楊、大張、小張村一帶,組織抗日武裝。他們先是利用同學、親戚、朋友關係聯絡人員,然後將人員分成若干“起槍小組”,到有槍的地主家起槍。很快便組織了五六十人,三十多支長短槍的隊伍。不久,發展到150多人。1938年2月13日,這支隊伍由石瀟江、石一宸帶領,加入廖容標、馬耀南、姚仲明領導的黑鐵山起義部隊,授番號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十二中隊”,領導人石瀟江、石一宸。
詳情
1938年 5月, 十二中隊為解決槍枝和經費困難,派劉振功、王樹訓、賈化民、石廣平等20餘人,將金嶺鎮“好生堂”藥鋪老闆丁珍亭請到十二中隊駐地。通過說服教育,丁珍亭捐出了長槍10支,大洋500元,收音機一部。
6月, 十二中隊中隊長石瀟江派石一宸三次潛入臨淄西關,通過摯友宋亮做國民黨臨淄二大隊陳瑞符部連長鄭新齋的工作。宋亮利用在陳部宣傳隊搞宣傳的有利條件,說服鄭新齋拉出一個連的兵力,投奔了十二中隊。
十二中隊奉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之命到淄川、博山地區創建山區抗日根據地。為團結抗日,石瀟江、趙振乾等去淄川縣羅家莊,同國民黨冀魯邊區抗日游擊縱隊第十七梯隊司令翟超談判,翟超競將全部談判人員扣押。石瀟江臨危不懼,慷慨陳詞,痛斥翟超不顧民族利益,製造分裂、破壞抗戰的行徑。翟超被駁得理屈詞窮,被迫將全體談判人員釋放。
不久,石瀟江奉命率領十二中隊開赴張博線,配合十四中隊,伏擊敵人的列車,切斷敵人的交通,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十二中隊的戰士將繳獲的迫擊炮彈改裝後埋在鐵軌下面,把導火索固定在鐵軌上。敵人的火車到後,被炸成兩段,脫軌翻車。石瀟江指揮戰士立刻向敵人射擊,經過十幾分鐘的激戰,斃傷日軍、漢奸20多人,繳獲了很多軍火物資。爾後,石瀟江帶領十二中隊,奉命從膠濟鐵路南調到鐵路北活動,開展平原游擊作戰。得知日軍一軍列由張店向青島方向開去,便帶領部隊埋伏在湖田車站附近,做好了炸毀列車的準備。列車開來,被炸翻在路基下,戰士們立刻用五子炮向車廂猛轟。這次伏擊戰,十二中隊無一傷亡,日軍、漢奸死傷80多人,這在當時是膠濟鐵路上敵人死傷最多的一次。
1938年7月,根據中央指示和省委決定,第五軍改番號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轄第七、八、九3個團和1獨立個營。十二中隊被改編為第三支隊第八團第二營,轄第四、第五兩個連,另有一個炮兵排,一個特務排,石瀟江任營長,石一宸、相魯治任副營長,宋亮任教導員。第四連連長鄭新齋、副連長劉振功,宋亮兼任指導員;第五連連長侯侖山,指導員石星垣;炮兵排排長石士東;特務排排長張子浩。
1939年9月, 該部隊又與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第四團合編。此後,這支部隊長期轉戰在辛泰、萊蕪、蒙陰、沂水、淄川、博山一帶。日軍投降後,隨魯中軍區主力部隊挺進東北地區,編入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序列。
1993年8月1日臨淄區民政局、大武鄉政府在毛托村南建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第十二中隊紀念碑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