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之鎮,林果之鄉,位於高密市西部,地處濰河東岸,古城陰城腳下,是清代歷史名人薛謙若和現代知名人士反法西斯鬥士劉連仁的故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東井溝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地理位置:高密市西部
- 人口:6.42萬(2005)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著力把握招商大於一切、增收重於一切、穩定壓倒一切、作風決定一切、工作說明一切的工作重心,團結帶領全鎮廣大幹部民眾開拓創新,紮實工作,使全鎮呈現出社會穩定、人居和諧、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樹立了一個“為民、務實、勤政、清廉、高效、可信”的黨委、政府形象。預計到2007年年底,全鎮可實現財政總收入1392萬元,同比增長32%,其中實現預算內地方收入724萬元,同比增長45%;實現預算外收入336萬元,同比增長11%。預計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7.4億元,同比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5713元,同比增長12%。共化解鎮、村兩級債務600多萬元.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交通十分便利。鎮區道路兩側全部實現綠化、美化、亮化。電力供應充足,建有35千伏無人值守箱式變電站2處,聯通、移動、小靈通基站無縫隙覆蓋,有線電視、視頻寬頻、自來水全鎮開通。學校、醫院、銀信、郵電等公益事業服務機構齊全。東距海港名城青島80公里,西距世界風箏都濰坊60公里,南入省道平日公路,北離電氣化膠濟鐵路25公里、濟青高速30公里。境內沂膠路、下海路、橫一路、譚西路、注田路、住鋪路、六支路、七支路、八支路、九支路縱貫東西,橫跨南北,柏油路硬化總里程200餘公里.
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門類齊全。現已初步形成木製板加工、服裝加工、橡膠化工、機械鑄造、紡織印染、工藝品加工、農產品加工、建築材料等八大產業。已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家,個體工商業戶1300家,民營企業345家。有“膠東第一板”之稱的木製板產業,日產各類木製板2萬多張,年生產能力700多萬張,消耗木材50萬立方米。主要產品有細木工板、密度板和柳桉多層板,遠銷國內外三十多個城市和地區。傳統鑄造業,發展勢頭強勁。現有雲龍紡機、弘信紡機、中意德機械等一大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鑄造企業,成為全國最大的機械鑄造配件生產基地,占據了全國80%以上的市場份額。澎潤土、玄武岩、細粒納長板岩、優質濰河建築沙、紅土等礦產資源與水泥、磚瓦、木製板等工業產品,共同構畫出“建材之鎮”的美好藍圖。
農業資源豐厚,發展勢頭強勁。全鎮現有8萬畝“噸糧田”,素為“高密糧倉”。1萬畝優質蠶桑基地,年產優質蠶繭200餘萬公斤。建有“濰河香”牌系列果品生產基地2萬餘畝,年產獲省級名特稀優果品金獎和銀獎、擁有中國綠色食品證書的果品5000萬公斤。紅富士、紅嘎啦、中華壽桃、凱特杏、黃金梨等,成為井溝地方名優特產。3.7萬畝速生豐產林,成為木製板主要原材料生產基地,森林覆蓋率達到39%以上,富有“天然氧吧”之稱。銀杏面積4000餘畝,是山東省著名的銀杏之鄉,長生牌銀杏葉健身茶被中國農學會認定為高效優質農產品。肉雞、蛋雞、生豬、肉牛等養殖業是聞名高密的標準化生產基地。
歷史底蘊深厚,人文氣息濃郁。屬地悠久,名勝繁多,是古代城陰城、古稻城所在地,較為著名和廣為流傳的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有:韓信壩、張良溝、點將台、龍且墓、齊王冢、飲馬壕、紅嶺寺”、古城陰城遺址、劉連仁紀念館。該鎮是遠近聞名的剪紙之鄉,民間藝人范祚信、傅新美等民間剪紙馳名中外,系“高密民間藝術三絕”之一。社會穩定,政治安定,全鎮人民人心思齊、人心思上,齊心協力闖市場的氛圍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