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叟

《山村叟》是唐代詩人於濆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用語平實,情感幽債,真實地描回出晚唐時期廣大農民在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之下,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終年勞作,卻饑寒交迫,人不如狗的悲慘生活,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山村叟》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於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翻譯,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山村叟
古鑿岩居人,一廛稱有產
雖沾巾覆形,不及貴門犬。
驅牛耕白石,課女經黃繭
歲暮霜霰濃,畫樓人飽暖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古:指村叟穴居有類於上古之人。鑿:開鑿。鑿岩:有洞穴的山岩。
⑵廛(chán):古代一戶人家所住的屋子,這裡指一個窯洞。
⑶沾:即現代語沾邊之沾。巾覆形:說形體有物覆蓋,不裸露。
⑷白石:山上有石塊的地。
⑸黃繭:野蠶所吐的絲。課:督促。經:績(同緝,析絲麻而續之為縷)縱絲。
⑹霜霰(xiàn):即霜雪。霰:雪珠。
畫樓:富貴人家。

白話翻譯

住在古代開鑿的山洞裡的人,擁有一戶所住之地就叫有家產。雖然還算個遮羞蔽體的人,命運卻不如貴家的狗。自己趕牛耕作多石的山田,督促女兒紡織野蠶吐的絲。年終帶來的只有霜雪嚴寒,富責人家不勞而獲得飽暖。

創作背景

晚唐時期,廣大農民在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之下,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終年勞作,卻饑寒交迫,人不如狗的悲慘生活。詩人看到這種情況,深感社會財富差距太大,於是寫下了這首詩,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表現山村農民與富門貴府巨大反差的詩。
試看起首二句:“古鑿岩居人,一廛稱有產。”這兩句說得平平淡淡,好像是詩人不經意地在與你敘古,然而,那內涵、那滋味卻又是相當豐富的。首先,是詩人對古代岩居人“有產”業標準觀念的敘述,“一廛”,《詩經·魏風·伐檀》“三百廛”句,毛傳云:“一夫之居日廛。”這裡面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一廛”是人有一個棲身之處;再是“一廛”僅是一個人居住的地方。這當然是一個人最起碼的最低生活條件。其次,它點出了此詩的客觀背景,由此非常簡明地引出了詩中主人公——山村叟。
“雖沾巾覆形,不及貴門犬。”這一聯為一篇之主旨,前句以“雖”字領起,既是針對“有產”而言,又是針對山村叟而言。同時,又與上聯“一廛稱有產”構成時空上的綿延。後句雖直敘山村叟,但上句“雖”字管得住此句,而使詩意有轉折,造成明寫山村叟,暗寫豪門貴府,詩人對豪貴的豪華生活沒有鋪寫,卻以山村叟不及其犬以概說豪貴錦衣玉食的生活之一斑。在那樣一個“一廛”客觀背景的襯托下,以人此犬,人不及犬,也就顯得十分自然,可謂極盡形容貧富懸殊之能事,而又沒有浮誇雕飾的意味,它增強了山村叟與豪貴反差的實感,造成了一種社會貧富極不合理的現象,引起讀者重視和產生與詩人共鳴的作用。
“ 驅牛耕白石,課女經黃繭。”這是帶轉折性的一聯詩句,在此之前,是敘述、議論,沒有轉筆痕,而這裡一聯,卻忽然宕開,便由敘述跳躍到了動態描寫。“驅牛”、“課女”者當為“山村叟”。“白石”,有白石之地,一日旱田。“黃繭” 即黃色蠶殼。每一句都是一個動態畫面,它們好似電影中的特寫鏡頭,生動而形象地攝取了山村叟及其婦勞動的畫面,神采斐然,與上聯迥異。詩人抓住了兩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一是“驅牛”,二是“課女”(課:役使,分派。)。“驅”與“課”兩個動詞在詞義上都表現出了主動色彩,而“耕”與“經”也都形象地展示了山村叟和桑女勞作的態勢,使詩句顯得十分生動,呈現出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氛圍。
“歲暮霜霰濃,畫樓人飽暖。”霰,雪珠。尾聯承上文而來,與第二聯相呼應。“歲暮”,發人聯想那年關的寒冷,同時,它又使人感到是過年的時候了。“霜霰濃”,已使人覺其淒寒,從此句傳達出的是一種悲涼、淒寂的氣象。“人飽暖”,給人一種溫暖、舒服感,從畫樓氛圍中滲出的是一派歡樂的暖色調,對照一下前者,一寒一暖,一苦一樂,何其分明?這結尾二句,一方面是詩人對山村叟痛苦生活和豪貴不勞而獲之現實的紀實,另一方面,將山村叟與豪貴再作一對比,反映出貧富極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同時,表現出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
由此可知,《山村叟》並不僅僅是一首寫山村叟辛勞的詩,而是一首反映勞動人民與統治階級絕然對立的詩。從這首詩里可以聽見詩人的敘述、議論,從詩人的敘述可以窺見那個時代。《山村叟》表現了詩人的人民性,這就是這首詩的主要意義和價值。

名家點評

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趙振興《全唐詩鑑賞辭典 第十二卷 (重排版)》:此詩前後四句之間,層次清晰,意思遞進,由人而心,,給人以心靈的撼動。全詩風格平易,語言樸素,呈現了一種極自然的創作特色 。

作者簡介

於漬(生卒年不詳)唐詩人。字子漪,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鹹通進士。仕途不得意,僅官至泗州判官。丁詩,尤長古風。曾作有不少短小質樸的作品,號為“逸詩”。一些作品能真實反映社會矛盾,有一定認識價值。詩風頗受漢樂府民歌影響,與曹鄴相近,受到明清兩代不少論者好評。著作有《於漬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