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尖菜,中藥名。為菊科蟹甲草屬植物山尖子Parasenecio hastatus( L.)[Cacalia hastata L. ]的全草。植物山尖子,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等地。具有解毒,利尿之功效。主治傷口化膿,小便不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尖菜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屬:蟹甲草屬
- 種:山尖子
- 分布區域:我國東北、華北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間
- 用量: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野菜療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藥理作用,使用注意,炮製,鑑別,藥材性狀,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入腎、膀胱經。
功效
解毒,利尿。
主治
傷口化膿,小便不利。
相關配伍
治化膿性傷口,山尖菜葉適量,煎湯沖洗傷口;或將鮮葉貼敷傷口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藥理作用
1、解痙作用。
2、加速創傷癒合作用。
使用注意
脾虛便溏或泄瀉者忌服,孕婦慎服。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間採收,鮮用或切段,陰乾。
鑑別
藥材性狀
莖粗壯,上部密生腺狀短柔毛。下部葉枯萎,上、中部葉三角狀戟形,基部截形或微心形,下延成上部有狹翅的葉柄,基生葉不抱莖,葉緣具不規則的尖齒。總苞筒狀;總苞片狹長圓形或披針形,密生腺狀短毛;花筒狀,淡白色。氣微,味淡。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莖粗壯,上部密被腺狀短柔毛。下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三角狀戟形,長10-17厘米,寬13-19厘米,基部截形或微心形,楔狀下延或上部有狹翅的葉柄,葉柄長4-5厘米,邊緣有不規則的尖齒,上面有疏柔毛,下面毛較密,上部葉漸小,三角形或常圓形。頭狀花序多數,下垂,密集成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序梗長0.4-2厘米,密生腺狀短毛;總苞筒狀,長9-12毫米;總苞片8個,狹長圓形或披針形,密生腺狀短毛;花13-19個,筒狀,淡白色。瘦果淡黃褐色,冠毛白色。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灌叢或草地。
相關論述
《長白山植物藥志》:“新鮮葉子的煎劑沖洗化膿性傷口有消炎作用,亦可將鮮葉貼敷傷口上。且具有強烈瀉下作用。治療小便不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