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唐代杜甫詩詞)

山寺(唐代杜甫詩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寺》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首聯寫山下所見山寺,僧人寥寥,山園路高;頷聯寫山寺禪院景象,石竹叢里麝香安眠,金桃掛枝鸚鵡輕啄;頸聯和尾聯寫登上山寺所見所感,山腳亂水,山上窟龕;重閣晚望,歷歷在目。這首詩純用白描手法描寫登麥積山所見景色,語言清新自然,毫無雕刻塗飾的痕跡。聲律諧美,對仗整齊。山勢形狀,崖龕構造,花鳥動靜,宛然在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山寺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杜甫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山寺
野寺殘僧少,山園細路高
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
亂水通人過,懸崖置屋牢
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秋毫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山寺: 即秦州麥積山瑞應寺。
②細路:登山小路。
③麝(shè)香:鹿屬。本名麝香鹿,俗名香麝,其腹部陰囊旁有香腺,其分泌物香氣極濃,因名香麝。石竹:屬石竹科,多年生草本,叢生有節,高一二尺,夏日開花,色有深紅、淺紅、白色等。
④金桃:即黃桃。
⑤亂水:山中泉水,縱橫亂流,可涉足而過的叫亂水。水一作“石”。
⑥“懸崖”句:指麥積山上房舍。
⑦上方:指僧之方丈,在山頂。
⑧秋毫:鳥獸在秋天新生的細毛,比喻細微之物。秋一作“纖”。

白話譯文

荒涼的山寺里和尚很少,蜿蜒的小路愈盤愈高。
麝香在石竹叢里安睡,鸚鵡悠閒地啄食金桃。
亂流的溪水行人可以趟過,懸崖上建構的屋宇十分牢靠。
登上山頂的高閣天色已晚,百里之外還能望見飛鳥的毫毛。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乾元二年七月,由東都洛陽前往華州出任司功參軍的詩人杜甫,因為途中目睹百姓的苦難、官吏的殘暴,而自己又位卑言輕,無法實現政治抱負而苦悶不已。恰逢長安時的好友贊公在秦州來信稱東柯谷西枝村美景,杜甫便毅然棄官,攜全家經隴縣、張家川、清水來到秦州西枝村,暫寄居於他的遠房侄兒杜佑家,並打算在這修建幾間草廬,以安度晚年。儘管生活艱難,但杜甫依然喜歡尋蹤古蹟、拜訪朋友,《山寺》就是詩人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遊覽參觀麥積山後乘興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先寫眼前近景:麥積山寺剩下不多的僧人;再寫野眺遠景:麥積山的形狀和曲折盤旋的小道。由近及遠,天然工巧,十分精絕。
領聯一個“眠”,出了麝香鳥的疲倦;一個“啄”,出了鸚鵡的貪饞。此聯不但對仗工整,而且色彩明麗。雖值秋季,但字裡行間躍動著春天的旋律,給人心理上一種愉悅的美感。
首聯和領聯描述了戰亂對山寺的影響。僧人或參戰,或逃跑,已所剩無幾。而麝香、鸚鵡卻怡然自得,不知人間變故。
頸聯寫遊人登上麥積山,要通過山峽上縱橫流淌的涓涓溪流。“懸崖”句,仇兆鰲引《玉堂閒話》云:“麥積山,梯空架險而上,其間千房萬室,懸空躡虛,即‘懸崖置屋牢’也。”這兩句寫出了麥積山的險峻和詩人的興致。
尾聯接近傍晚,詩人登上了麥積山,看到了山頂上重重疊疊的樓閣台榭,山寺的長老就住在那裡。憑檻遠眺,那百里遠的景物盡收眼底。
這首五言律詩,每句都是一幅色彩絢麗的圖畫,可謂“詩中有畫”。綜覽全詩,不但格調清新,對仗工整,而且描摹景物近景遠景相互配合,使全詩的意境明麗悠遠,讀之令人賞心悅目。這首詩的寶貴不只在為我們展現了極為優美的如畫山水,更寶貴的是為後人記錄了當時在秦地數量很多的麝和鸚鵡的事實。麝因有珍貴的麝香,鸚鵡因美麗而能學人言,長期遭致濫捕濫殺,在這一地區相繼滅絕了。高遠得接近仙境的寺廟尚且如此,戰亂對社會的破壞就更難以言表了。

名家點評

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胡大浚杜甫詩歌研讀》:這是一首記游詩,八句純寫山寺形勝。首聯總寫,以下各聯分別就“野寺’“僧少“山園”"路高”細寫:“石竹、金桃,此山園之物。麝香自眠,鸚鵡來啄,可見殘僧之少矣。牢屋重閣,乃野寺之房,涉水登崖,上方遠見,又知細路之高矣。“分承互應,脈理精密如此。”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因為許多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其詩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