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號戰列艦(山城號)

山城號戰列艦

山城號一般指本詞條

山城號戰列艦(英文:IJN YAMASHIRO Battleship,日文:やましろ))為扶桑級戰列艦二號艦,是日本建造的第一級“超弩級”戰列艦,即超無畏艦。該級共有兩艘,扶桑號和山城號。

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爆發,山城號和扶桑號成為第一游擊部隊第三部隊的主力,由西村祥治中將率領下在10月24日晚上闖入蘇里高海峽,與美國艦隊交戰。“山城”號被魚雷艇所發射的魚雷命中,彈藥庫發生大爆炸,於10月25日晨沉于海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城號戰列艦
  • 英文名稱:IJN YAMASHIRO Battleship(日文:やましろ)
  • 前型/級: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 次型/級:伊勢級戰列艦
  • 服役時間:1917年3月31日
  • 國家:日本
  • 建造單位:橫須賀海軍工廠
  • 開建日期:1913年11月20日
  • 竣工日期:1917年5月
  • 戰艦級別:扶桑級戰列艦
  • 沉沒時間:1944年10月25日
發展沿革,改裝改進,性能數據,服役作戰,偷襲珍珠港,艦沉雷伊泰灣,歷任艦長,

發展沿革

山城號戰列艦,是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度計畫中的一艘戰列艦,而且是大正時代開工的五艘戰列艦山城,伊勢,日向,長門,陸奧中的第一艘。在1910年的日本造艦計畫中,扶桑級戰艦原本要建造8艘,由於預算被刪減,只完成了扶桑號及山城號。
1915年10月20日橫須賀2號船塢的山城號船體1915年10月20日橫須賀2號船塢的山城號船體
因為是戰列艦,所以依古國名來命名。自從奈良、平安時代以來就稱今日的京都府南部為山城,是大和、山城、河內、和泉、攝津所謂五近畿之一。
建造工廠:橫須賀海軍工廠 
開工時間: 大正二年(1913年)11月20日
下水時間: 大正四年(1915年)11月03日
1916年12月19日館山附近航行的山城1916年12月19日館山附近航行的山城
竣工時間: 大正六年(1917年)03月31日
因為會計年度的關係,趕在這天進行交艦典禮掛上艦旗,但還有剩餘的工程進行,真正完成是在兩個月後。
山城號是日本自行設計的第二艘戰列艦,雖然改良了扶桑號的缺點,但是整體而言仍舊不理想,是故完成後原本還有兩艘同級的姊妹艦被重新設計為伊勢級戰艦。日本海軍造艦史上有許多因設計不良而浪費資源與付出人命的例子,山城號只是其中一例而已(龍驤號航母可說是另一例)。
扶桑級的主炮採用與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相同的356mm主炮,但由四座雙聯裝增加為六座雙聯裝,火力密度增加50%,防護也比金剛級增強了不少。作為代價,航速降低到22.5節。同舊式戰列艦區別,其炮塔採用中央軸線布置。一號二號炮塔在艦橋前方;三號炮塔在一號煙囪前;四號炮塔在一號和二號煙囪之間;五號六號炮塔在後主桅後方。這樣布置的缺點是沒有改造的餘地。後來在三號炮塔上布置水上飛機彈射器時發現可利用的空間十分狹窄。山城號的彈射器布置在四號炮塔上。1935年大改造之後,取消了一號煙囪。在一戰之後,日本海軍總結英德日德蘭海戰的教訓,發現在遠距離艦隊炮戰中,甲板的裝甲防護十分重要。但是扶桑級的水平裝甲比較薄,這是一個致命弱點。1935年倫敦海軍裁軍會議失敗,以及1936年華盛頓條約期滿作廢之後,日本海軍開始對舊戰列艦進行改造。
1917年橫須賀測試防魚雷網的山城1917年橫須賀測試防魚雷網的山城

改裝改進

大改裝的要目是,速度的增加,一艘只有22.5節速度的戰艦是沒辦法趕上時代的,為了增加速度,艦體延長了約十公尺,並且換裝了新的機關部和燃燒罐,並增加了主炮,副炮的最大仰角,防禦裝甲的增加,加裝了水上機的彈射器.本艦的水上飛機彈射器,並不像姊妹艦扶桑號一樣架設在第三炮塔之上,因為延長了艦體,所以可以布置在艦尾.此外,本艦的第三炮塔並不像扶桑號一樣改成炮口朝前.本艦由於改造工事的進行和姊妹艦扶桑號沒有同期,所以艦橋的構造有所不同,大致來講,兩艦的艦橋都十分高聳,這是日本戰艦的一大特色,但是山城號的“頭”看起來比較大罷了.在這個改造工事完成後,山城號變成一艘排水量為三萬四千五百噸的大戰艦,速度也由22.5節增加到了24.5節,當改造工程完畢後,山城號編入聯合艦隊,成為聯合艦隊的旗艦,掛上了高橋三吉司令長官的將旗。
1932年4月20日橫須賀港改建中的山城1932年4月20日橫須賀港改建中的山城
山城號的改裝花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原因是時為著名的世界經濟大恐慌時期,使得國內不景氣,財政也不得不緊縮,軍備的建造自然大受影響,何況是戰艦的改裝工事。而且加上戰亂的影響,滿洲事變(918),上海事變,都需要花費龐大的軍費,所以,山城號的改裝工事竟然花了近五年。
1935年1月27日橫須賀港改裝後的山城1935年1月27日橫須賀港改裝後的山城
山城號戰列艦服役之後,加入日本海軍戰列艦第一戰隊。1927年,山城號進行了第一次的現代化改裝工程,完工之後,曾支援了多次的中國侵略作戰:如澎湖、秦皇島、舟山群島、青島、旅順、大連及高雄港均曾出現她的蹤跡。1935年第二次改造工程完工,山城號與扶桑號開始有明顯的差異(如第三號主炮山城朝後,扶桑則相反)。1938年一度被編入後備艦隊,負責官兵訓練方面的任務。

性能數據

山城號戰列艦參考數據:
基本數據
艦長(米)
扶桑:205.13,山城:215.80
艦寬(米)
扶桑:28.65,山城:28.96
吃水(米)
扶桑:8.69,山城:9.08
排水量(噸)
扶桑:標準29326、滿載30600
山城:標準32720、滿載33800
動力
24x 宮原式煤油混燒鍋爐、2x布朗·柯蒂斯式蒸汽渦輪機
總功率40000馬力,四軸推進
航速(節)
22.5
續航力
8000海里/14節
編制艦員
1193人
武裝
6x 雙聯裝 四一式35.6厘米/45倍徑主炮
12x 單裝 四一式15.2厘米/50倍徑副炮
4x 單裝 7.6厘米/40倍徑高射炮
6x 單裝 53.3厘米魚雷發射管
艦載機
裝甲
側舷裝甲305mm、甲板64mm、主炮塔280mm、司令塔305mm
裝甲總重量8588噸
基本數據(改裝後)
艦長(米)
224.94
艦寬(米)
34.60
吃水(米)
9.49
排水量(噸)
標準39130,滿載43580
動力
4x ロ號艦本式重油鍋爐、2x ハ號艦本式重油鍋爐、4x 艦本式蒸汽渦輪機
總功率70000馬力,四軸推進
航速(節)
24.5
續航力
11800海里/16節
編制艦員
1396人
武裝
6x 雙聯裝 四一式35.6厘米/45倍徑主炮14x 單裝 四一式15.2厘米/50倍徑副炮
4x 雙聯裝 八九式12.7厘米/40倍徑高射炮
8x 三連裝 25毫米機炮
16x 雙聯裝 25毫米機炮(山城號17挺)
39x 單裝 25毫米機炮(山城號34挺)
10x 單裝 13毫米機炮(山城號另裝備3x 雙聯裝 13毫米機炮)
艦載機
3x 水上偵察機
裝甲
側舷裝甲305mm、甲板100mm、主炮塔280mm、炮座203mm、司令塔305mm、防雷隔艙64mm
裝甲總重量12199噸

服役作戰

偷襲珍珠港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山城號和扶桑號由於航速過慢,無法到第一線參與作戰,只曾於1942年6月隨第一艦隊出征中途島戰役,在中途島大慘敗後,停泊在及後在瀨戶內海千葉縣木津更沖當作戰機的襲擊練習的目標艦,和炮術練習生的訓練艦.曾經風光一時的超弩級戰艦在飛行機至上的時代也只能擔任目標艦的任務。

艦沉雷伊泰灣

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中,扶桑號、山城號被編入西村艦隊。10月25日凌晨,在執行“捷一號作戰”時,西村艦隊穿過蘇里高海峽,迎面遭遇美軍艦隊,扶桑號、山城號先後受魚雷攻擊,分別於1944年10月25日3時38分至3時50分(估計,因全艦無倖存者而無精確數據)被擊中,並於4時19分沉沒。
二戰初期,由於日本海軍燃油儲備緊張,均在柱島泊地“待機”。後曾經作為艦載機空襲的練習靶艦使用。中途島之役時,山城號曾參與北上支援阿留申群島的攻擊任務,之後到1944年9月以前,她成了日本海軍各兵科學校的教育訓練艦,期間曾入塢加強防空火力,防空機槍多得驚人。戰爭中期,由於日本海軍航母損失慘重,曾經計畫將這兩艘戰列艦同伊勢級一樣改裝成“航空戰列艦”,但最後未果。1944年雷伊泰灣大海戰時,扶桑號和山城號均加入西村艦隊,預備於10月25日通過蘇里高海峽,對美軍在雷伊泰灣的登入艦隊實施炮火打擊。25日凌晨,在蘇里高海峽遭到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賓夕法尼亞、馬里蘭、加利福尼亞、田納西、西維吉尼亞和密西西比共六艘戰列艦的伏擊,以及驅逐艦、魚雷艇的魚雷攻擊,扶桑號被美軍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擊中後發生爆炸艦體斷裂沉沒,山城號與美軍戰列艦發生炮戰(海軍史上最後一次戰列艦之間炮戰)又被魚雷擊中傾覆沉沒。
山城號戰列艦被炸沉沒模型示景圖山城號戰列艦被炸沉沒模型示景圖
山城號戰列艦山城號戰列艦
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山城號多半擔任支援作戰的任務,很少投入第一線作戰。最主要的理由是扶桑級戰艦在二次大戰爆發後,已屬於老舊的艦艇,航速太慢,加上新一代的超弩級戰艦——大和級戰艦大和號已服役(武藏號正在興建、信濃號將準備開工,最後一艘正在籌備中),扶桑級戰艦很少投入第一線作戰,幾乎已從超弩級戰艦的地位中除名。1945年8月31日,山城號戰列艦從日本海軍序列中除名。

歷任艦長

中島資朋 大佐:1917年3月31日 -
加藤雄次郎 大佐:1917年12月1日 -
大內田盛繁 大佐:1919年11月20日 -
増田幸一 大佐:1920年11月20日 -
小山武 大佐:1921年11月20日 -
高橋節雄 大佐:1922年7月1日 -
鳥崎保三 大佐:1922年11月10日 -
高橋律人 大佐:1923年12月1日 -
大湊直太郎 大佐:1924年12月1日 -
伊地知清弘 大佐:1925年12月1日 -
(兼)益子六彌 大佐:1926年12月1日 -
寺島健 大佐:1927年3月1日 -
東林岩次郎 大佐:1927年12月1日 -
豐田貞次郎 大佐:1928年12月10日 -
(兼)岩村兼言 大佐:1929年10月5日 -
小槙和輔 大佐:1929年11月30日 -
寺本武治 大佐:1930年12月1日 -
真崎勝次 大佐:1931年12月1日 -
糟谷宗一 大佐:1932年12月1日 -
小島謙太郎 大佐:1933年11月15日 -
南雲忠一 大佐:1934年11月15日 -
大熊政吉 大佐:1935年11月15日 -
小林仁 大佐:1936年12月1日 -
阿部嘉輔 大佐:1937年10月20日 -
角田覺治 大佐:1938年11月15日 -
(兼)五藤存知 大佐:1939年9月15日 -
五藤存知 大佐:1939年11月1日 -
原鼎三 大佐:1939年11月15日 -
緒方真記 大佐:1940年10月15日 -
小畑長左衛門 大佐:1941年5月24日 -
大和田昇 大佐:1942年9月1日 -
早川乾夫 大佐:1943年3月1日 -
久宗米次郎 大佐:1943年8月2日 -
田原吉興 大佐:1943年12月25日 - 1944年5月5日戰死
篠田勝清 少將:1944年5月6日 - 10月25日戰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