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型人才”,是指一種全新的複合型人才,最早由薛永武在《大學生潛能開發和情商育成》一文中提出(見《素質教育—中國教育的希望》,長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參見薛永武主編《大學生潛能開發與情商育成》一書(齊魯書社,2001年版)及其專著《人才開發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型人才
- 屬於:全新的複合型人才
- 提出:《大學生潛能開發和情商育成》
- 提出者:薛永武
山型人才的含義,山型人才的特點,山型人才的培養,
山型人才的含義
所謂“山型”人才,顧名思義,即人才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像一個“山”字型。在“山”字中,中間的“︱”代表人才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的主要專長;“山”左右的“I”代表主要專長的雙翼;“山”中的“_”即“山”字的底部,代表人才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的寬基礎或基本能力。整個“山”字型意味著人才具有通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又有一門主要專長,同時還圍繞著主要專長,具有兩門次級的專長。這種“山”型結構頗類似古代作戰的隊形,有中軍的主力部隊,有雙翼的左右護衛,還有後邊的援兵。這種結構穩固有力,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左右可以轉換,能形成整體的合力。因此,在開發“π型人才”的基礎上,高校還應開發“山型人才”。與“π型人才”相比,“山型人才”是一種超“π型人才”,也是一種全新的複合型人才。
山型人才的特點
“山型人才”是高素質人才的形象顯現。“山”本身是一個象形字,用於人才模式上,也是高素質人才的形象顯現,是一種新型最佳化的複合型人才。它不同於“鏍絲釘與萬金油型”,也不同於“T型人才”和“π型人才”,而是一種全新的複合型人才。素質教育強調一專多能,其實質上也是“山型人才”。“山型人才”作為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集中、準確的概括和反映了複合型人才的根本特徵,也是素質教育的理想指向和形象顯現。當然,“山型人才”中的“山”,並非靜止的,也不是固定的和僵化的,而是動態的,發展變化的。“山型人才”需要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的高度最佳化組合。“山型人才”的特點是寬基礎,像大山一樣厚實,同時又具有多種能力,即“雙峰”圍繞著“主峰”,形成一種立體的山峰結構。
山型人才的培養
要培養“山型人才”,就必須最佳化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作為“山型人才”的基礎,當然必須寬厚。要成為“山型人才”,首先必須先學會做人,要具有高尚的理想、優良的道德、和諧完美的精神個性,求真的科學精神和文明的人文素養;其次,要培養各種生存與發展的各種基本能力,有獨立適應社會生活的生存能力、人際溝通與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與基本寫作能力、審美能力、職業遷移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解決衝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