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村位於山化鄉東北邙山嶺上,全村18個村民組,900戶居民,3800口人,耕地3900畝。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光明村兩委以“美化村莊、繁榮市場、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為目標,克服村級經濟薄弱,建設資金困難,整治難度大等諸多不利因素,統一乾群思想,充分發動民眾,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在開展“三清七集中”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村基礎設施建設,使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化鄉光明村
- 地理位置:山化鄉東北邙山嶺上
- 人口數量:3800口人
- 耕地:3900畝
發展狀況,行政區劃,基礎條件,村貌變化,
發展狀況
該村始終把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村級發展的基礎工程來抓,為解決村民出行難問題,2006年以來,光明村投入70餘萬元對全村主幹道、通組、通戶道路進行硬化,全村18個村民組共硬化通組、通戶道路面積達8500米,並對全村9條主要生產路進行了拓寬改造,全部鋪上了砂石,徹底解決了民眾的出行和生產難問題。
為解決民眾吃水問題,村兩委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43萬元,打深進一眼,修復老井一眼,從而徹底解決了全村3800口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為帶動全村養殖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全村養豬戶達到100餘戶,每年出欄生豬10000頭以上。
行政區劃
光明地處偃鞏交界,會期市場比較繁榮,但由於村街道狹窄,占道經營嚴重,市場管理混亂,為了解決現狀,村兩委多方籌資60萬元,建成中心市樓一座,固定門面房40多家,為規範市場秩序,帶動全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基礎條件
該村基礎條件差,文化生活落後,村里缺少民眾文化娛樂設施,封建迷信、賭博等歪風陋習蔓延。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村支部、村委一班人馬,花小錢辦大事,對破敗不堪的閒置老村委大院落進行因地制宜改造,多方籌措資金24萬元,建成占地3畝、建築面積400平方米的村文化大院,設定了圖書室、閱覽室、娛樂室、多功能教室等10間,建成了戲台、門球場等,為民眾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娛樂、休閒場所。同時投資5萬元對便民超市按照標準進行了改造,投資2萬元開展村衛生室改造,投資27萬元購置村辦公樓,對村委的內部設施進行了完善。在我們村文化大院的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張道仁支書任勞任怨,多方籌措資金,協調用地,組織施工等,為文化大院的落成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村貌變化
1、環境整治初見成效。全村共清理生活垃圾1500方,清除路障4000米,拆除違章建築500多處2600平方,完成改廁52座,新建設垃圾池4個,新建垃圾填埋場2個。投資3萬元在南大街修排水溝1000米,投資1.5萬元對村主幹道進行牆體粉刷,總計5000多平方,投資1.6萬元在市場兩側人行道硬化600多平方,種植綠化樹100多棵,村每年投資10000餘元成立村環衛隊,村內垃圾日產日清,使村容村貌發生較大變化。
2、大力開展沼氣建設。該村是沼氣建設空白村,發展沼氣在該村是新生事物,民眾對沼氣不認識、不了解,沼氣建設成為該村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為此,村兩委幹部採取各種措施,克服了資金、技術、農忙等困難,共建成戶用沼氣池120座,中型沼氣池2座,全村沼氣使用戶達到180戶。通過建沼氣、改廁、改圈、改廚,使全村的衛生狀況有了質的改觀。通過建沼氣,每個農戶年可節約500元左右,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