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宴·立秋

山亭宴·立秋

《山亭宴·立秋》是清代女詞人顧太清的作品。詞作於丙申,道光十六年(1836年)。序稱立秋,時為六月甘五日。太清三十八歲。立秋意味著秋季的開始。一葉落而知秋,詞人也說“井梧一葉銀床早”。秋季來的奇早,所以未免感嘆落葉過早。詞人身在庭院,沒有開闊的秋色連波,卻也有“碧雲天、畫樓秋到”的感覺。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山亭宴·立秋
井梧一葉銀床早。碧雲天、畫樓秋到。竹外澹煙霏[1],障滿地、斜陽最好。豆花涼蔓戰西風,渾不似、春寒料峭[2]。高樹晚蟬嗚,特訴出、淒涼調。
荷花半依閒池沼。想岩壑[3]、桂花香渺。天意謝繁華,怕白露、暗催秋老。羅衾不奈乍涼宵[4],有花底、亂蟲啼曉。清夢醒來時,一點殘燈裊。

作品注釋

[1]煙霏:雲煙瀰漫。
[2]料峭(qiào):形容微寒;亦形容風力寒冷、尖利。
[3]岩壑(hè):山巒溪谷。
[4]羅衾:綢被。

作品鑑賞

詞作於丙申,道光十六年(1836年)。序稱立秋,時為六月甘五日。太清三十八歲。
立秋意味著秋季的開始。一葉落而知秋,詞人也說“井梧一葉銀床早”。秋季來的奇早,所以未免感嘆落葉過早。詞人身在庭院,沒有開闊的秋色連波,卻也有“碧雲天、畫樓秋到”的感覺。初秋的景色仍然是迷人的,“竹外澹煙霏”,竹叢外霏霏輕煙,尤其是當夕陽西下的時候,更是宜人。“豆花涼蔓戰西風”,秋天雖然也帶來了涼意,但“渾不似、春寒料峭”的難耐,它趕走了暑熱,給人們帶來了舒適的感覺。只有“高樹晚蟬嗚,特訴出、淒涼調”。夏去秋到,蟬兒該到休眠的時候了。所以嘶鳴也顯得無力而淒涼的樣子。上片充滿了細膩的觀察與感受,寫出了怡人的初秋景致。下片繼續寫秋,但流露出傷感,漸入寂寞、孤獨之境。“荷花半依閒池沼。想岩壑、桂花香渺”秋荷是眼前之景,桂花則是聯想到的,因為庭院中缺乏栽植。荷與桂,都是初秋的花卉,一寫色,一寫其花香。渺,形容遠處飄散的芳香,景色仍然是迷人的,但終究是一年中最後的風光了,所以不免想到它們都該凋謝了,這是不可更改的規律。“天意謝繁華,怕白露、暗催秋老”。白露一道,就該是深秋,繁花謝幕的時候了。即使眼下的夜晚,也已有“羅衾不奈乍涼宵”的感受。在北京,大陸性氣候的早晚溫差,入秋以後就開始明顯了。詞人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至於花底秋蟲亂鳴,更是惹人煩惱。詞從怡悅的初秋,寫到秋將深的煩憂、傷感。而又用“清夢醒來時,一點殘燈裊”作結,以寂寞、孤獨的境界收束全篇,同時閨中女性的多愁上也如畫般地展現其中。

作者簡介

顧太清(1799—約1876),西林覺羅氏,字子春,號太清。清代女詞人,鄂爾泰曾孫女。工詩詞書畫,有“滿洲詞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譽。
山亭宴·立秋
顧太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