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新時

屠新時

屠新時,別名圖浩、傳流。現任美國《中美郵報》社長, 總編輯、納羅帕大學和科羅拉多學院中國書畫課特聘客座教授、落基山中國書法研究會會長、丹佛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 美國漢字書法教學學會理事, 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上海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美國科州州長及聯邦參議員亞太裔顧問委員會委員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屠新時
  • 別名:圖浩、傳流
  • 國籍:中國
  • 職務:美國《中美郵報》社長
人物簡介,感悟《易經》,體悟書道,書法之美,動靜相宜,黑白交乳,形神一如,

人物簡介

1981-1987年間,任上海《青年一代》雜誌記者、副主編;獲有兩個大學專業文憑。1987年秋赴美留學,1990年獲得紐約州立大學社會學碩士學位。 1994年7月4日,他在美國中西部丹佛市創辦了中文周報《中美郵報》。1998年6月,在美國和北京中國美術館,分別舉辦了“屠新時旅美十年書法展”,同時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書法與中國大智慧》一書。1999 年12月在上海圖書館由上海海外交流協會、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等主辦的「跨越千年—屠新時旅美書法展」和系列中西文化演講活動,上海教育電視台還拍攝了《亦中亦西穿梭人》電視專題片,
屠新時屠新時
1997年秋季起,先後在美國兩所大學開創《經典中國書法與文化》課程,將書法藝術與文化哲學相結合,成為一門正式選修課,受到美國學生的歡迎和大學校長的稱讚。他的書法作為給美國總統的禮品送進了白宮。 1997年榮獲美國名人研究學會 (ABI) 頒發的「國際文化成就獎」。丹佛市藝術博物館內中國館從1999年起永久收藏並展出屠新時兩幅書法作品至今。新世紀以來,他在美國和中國的大學校舉辦了十數次中國書法藝術講習會,參加文化藝術及傳媒學術會議, 致力於中國書法走向世界的交流傳播與教學實踐。

感悟《易經》

2007-07-02 來源: 吉林日報
雖然研究過中國思想史和美學,但我對《周易》和書法懂得很少很少。它們都是非常高深非常專門的學問。下面只能談點感想。
屠新時屠新時
周易》和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獨特瑰寶,是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神符號。它們似乎是那么神秘,然而又那么現實。你看,那八八六十四卦,囊括了天地、人生、自然、社會,它們藏往知來,預卜命運,幫助人們趨吉避凶,作出判斷,那氣象萬千未可窮盡的推移變化,“既濟”之後卻是“未濟”,永遠沒有完成。
這不神秘嗎?但是,卦辭、爻辭和繫辭,又確乎包藏著豐富而複雜的歷史經驗遠古傳說和人生哲理,憑此即可指導人們的行動和觀念,這不又很現實嗎?同樣,你看中國書法,那是淨化了的、純粹的線的藝術,它也包羅萬象、無不皆備,“天地萬物之變,可喜可愕,一表於書”(韓愈)。我曾說它“不是一般圖案花紋的形式美、裝飾美,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它是活生生的、流動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現力量的美”,“每一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創作、有變革,甚至有個性”(均見拙作《美的歷程》)。這不有些神奇嗎?
但儘管若行雲流水、天馬追風,如此玄妙高超,通過對筆墨的輕重、疾澀、虛實、強弱和轉折頓挫的把握和欣賞,你仍然可以清晰地獲得某種可喜可愕可驚可嘆的審美感受、領悟和快樂。這不又很現實嗎?
我曾認為,中國文化和哲學的物質,與西方傳統相比較,恰好是反形上學、反本質主義和反二分法的。它重過程輕實體,重生長輕存在,重身心一體而非靈肉二分。在這裡,主客體之分根本不明甚至是不存在的。中國詩文、繪畫講情景交融,中國哲學、醫學講天人合一。在書法,更是如此。人的個性情感與自然韻律、節奏的同構合拍,就呈現在這紙上舞蹈和無聲音樂的永久進行中。無怪乎人們把書法與氣功也聯繫了起來。中國傳統評論常用人體的骨、肉、血、氣這些感性生命的話語來討論、描述藝術作品的精神狀態、風格品德。所有這些,都顯現出中國文化、哲學、周易、書法強調身心一體的生命力量的根本特點。
屠新時屠新時
屠新時先生在“文化大革命”大動亂時期而能潛心書法,很不簡單;在美國10年不去賺錢而仍致力於此,研究比較中西文化,更非容易。也許正因為如此,他的字使人感到某種脫俗的味道。不求嫵媚於人,但求自我表達。即使婉轉纏綿,也仍柔中有剛,骨力內在,正像他寫的那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稼軒詞一樣。屠君喜寫中國詩詞,也許以此更可寄託自己的故國之思,同時也給有中國文化背景的欣賞者增添了不少鄉土情意。從書法說,這裡涉及一個重要問題。書法既是純粹的線條藝術,它在今天就很容易變成現代抽象繪畫,而不再是書法。好些青年書法家寫的,就很難說是漢字,因為沒人能認得出。那么書法和繪畫還有沒有或要不要有區別呢?我以為,這成了一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是保守派,不贊成把中國書法搞成抽象繪畫。因為這樣,以寫漢字為特徵的中國書法也可以完全取消了。我以為,今天中國書法一方面固然應該是具有現代氣息、現代風貌的線條藝術,另一方面它又仍然可以從文化心理積澱層面,來促使人們去欣賞書法線條自身的美。為什麼宋、元以來的中國繪畫常以詩文相配而極為成功,恐怕也包含了這個原因在內。
屠君致力於通過書法來進行中西方交流,這又是一個大問題。我也曾說過,由於近代歷史的原因,現代中國對西方的了解遠遠超過西方對中國的了解。從而要使西方一般讀者、觀眾真正了解和感興趣於中國傳統文化,我以為,恐怕是一百年以後的事情。理由何在,這裡不說。總之,今天致力於西方傳播中國文化,是一件非常艱難而孤獨的工作。我就從不敢以此自許。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屠君今日努力工作,又在美國大學教授中國書法與中國文化,舉辦各類講座、演示和展覽,不僅已有成果,而且我想在不久的將來,特別是更遠的將來,一定會得到越來越廣泛、越來越熱烈的反響和回報,來肯定他這種篳路藍縷的開拓志向和奮鬥精神,謹以此為頌為祝。(李澤厚)

體悟書道

書法之美

中國書法之美最具本質意義的特徵,還應該是人的生命激情的詩意揮灑。中國書法——是有生命意味的藝術書寫形式。
愈是深入的研究書法藝術的整體結構,愈清楚地發現:藝術結構與生命結構的相似之處,它的系列化、整體化正在不斷地被充實、豐富和發展。藝術與生命的連線,在本質上顯現人的主體生命的對象化,在書法中,就是生命的筆墨化。在筆墨之中,隱喻和暗示著人的肉體力量和精神力量。
正是人的生命之流和內心情感的揮灑,才使中國的筆墨在書寫文字時,在筆墨的起倒仰伏之間,喚醒自己真正的生命。人的心靈情感之流,使這些單獨的字形成藝術的連貫,成為“有意味的形式“。在中國2000多年的書法歷史發展中,書法美的歷史流程由象形為主的造型藝術,逐漸轉換到以轉達情性為主的表情藝術。

動靜相宜

最後的作品可能是一幅靜止的平面,而它卻是毛筆在時間的運程中,
屠新時屠新時
三維空間(上下,前後,左右,提按,頓挫)中的運動軌跡的留駐。它追求展現的是一種瞬間的動態平衡,剛柔相濟的彈性之美,骨健膚潤的溫文華美,又是運動組合的造型之美。它由動而靜,靜中寓動, 在簡潔凝練的創作過程中,描繪一段彼時彼地的生命狀態。

黑白交乳

當黑墨隨著毛筆的跳蕩在白宣上占據分隔,原來的白已不是先前的白、無意義的白;而是和黑有機相連、彼此依存的白;這種空間和意義的互動轉化,這種最單一卻又極為豐富的色彩形態的瞬間之變, 正是“易經”中傳達的世界的本原與本質:萬物在於變,生命在於動;虛實有無,是相互依存轉化的統一體。

形神一如

書法的線條、結構、點畫顧盼之間,活脫脫地展現著人的肢體和神態之美。但又沒有一點一畫是直接描摹複印著人的五官和四肢。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它源於自然,高於自然;不可不似,又不可全似;簡化,淨化,再造。
天問天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