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草(多年生草本)

屏風草(多年生草本)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屏風草,屬Scutellaria Linn卷,Labiatae科植物。別稱紫花地丁(紅河、曲靖、玉溪、滇南本草)、藍花地丁、滇紫花地丁(曲靖)、小黃芩(昆明)等。為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常多分枝。莖直立,高6-25厘米,多數,銳四棱形,被向上緊貼的短柔毛,有時近無毛,大多不分枝或下部有少數分枝。產雲南西北部(鶴慶)、西部、中部、東部至東南部。具有藥用價值,可用於入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屏風草
  • 拉丁學名:Scutellaria orthocalyx Hand.-Mazz.
  • 別稱:紫花地丁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亞綱:菊亞綱
  • :唇形目
  • :唇形科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常多分枝。莖直立,高6-25厘米,多數,銳四棱形,被向上緊貼的短柔毛,有時近無毛,大多不分枝或下部有少數分枝。葉草質,在莖下部者較密集,卵圓狀披針形至卵圓形,在莖上部者線形,長1—2.1厘米,寬2.2—5.5(-7)毫米,頂端鈍或圓形,邊緣極全緣,稍外卷,兩面均被稀疏的微柔毛,背面密生凹點,側脈2—3對;葉柄長不及1毫米。總狀花序頂生,通常占莖長一半以上,長3—19厘米。苞片與莖上部的葉同形,向上漸小,長1毫米;花梗與序軸均被具腺短柔毛。花萼長1.5-2.5毫米,盾片圓形,高約1毫米,外面均被具腺短柔毛,果時均增大而帶紫色。花冠藍紫色至紫色,長1.2—1.7厘米,外被具腺短柔毛;冠管近基部前方膝曲;冠檐上唇盔狀,下唇中裂片卵圓形,側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前對雄蕊較長,具半藥,退化半藥明顯,後對較短,具全藥,藥室裂口具髯毛,花葯紫色,花盤環狀,前方隆起,後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無毛。小堅果近球形、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臍。花期(4-)6—8(-10)月,果期(6-)8—10月。

分布範圍

雲南西北部(鶴慶)、西部、中部、東部至東南部。生長於海拔1200—2300(- 3300)米的草坡或松林中。我國四川西南部也有。模式標本(Forrest 1166)采自大理蒼山西側。
《博物志·異草木》中記載:“太原晉陽以北生屏風草。”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可治小兒肺炎、急慢性胃炎。癰疽腫毒、疥癩癬瘡、喉痛、小兒走馬牙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