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性媒介

屏性媒介是與傳統紙質媒介相比而言,泛指藉助高技術的一種媒介手段,進行傳載圖像信息的各類視頻、影像,“屏”是其顯著特徵,如電影螢幕、電視螢屏、電腦顯示屏、公共場合的電子指示屏以及手機和各類電子產品顯示屏等。與傳統紙質媒介相比,屏性媒介向所有的人敞開大門,它沒有年齡、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大家以同等資格在絕對公平的傳播環境中接受屏性媒介所呈現的一切,具有混合性、整合性、技術性、直觀性、淺白性、新感性等多項自身特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屏性媒介
  • 外文名:Screen media
視覺特質,感性延伸,

視覺特質

從屏性媒介產生的基礎來看,它無疑是現代科學技術引領下的工業文明的產物j是科技、工業商業、文化藝術的“混合體”,市場經濟的運轉是其產生髮展的原動力和必然結果;從屏性媒介的文化內涵而言,它涉及藝術、美學等傳統意識形態的諸多領域,尤其在現代工業文化、商業文化和現代科技文化等領域進行著多重價值體系的交匯、融合與整合性構建;“從其外在生成體系分析,它納入了聲音、語言、文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符號形式與傳播介質,充噹噹下影視圖像的主要元素,試圖建構出一個大一統的多媒體技術世界。”可見,混合性、整合性、技術性是屏性媒介具備的重要的視覺特質。

感性延伸

馬歇爾·麥克盧漢的“媒介決定論”促使人們關注媒介與人的關係,並使這種考察從單一視角轉向多維視角。麥克盧漢宣稱只重邏輯思維、線性思維再也行不通了.人必須是具有整體思維感知、整合把握世界的人。他說:“我們的時代渴望整體把握、移情作用和深度意識,這種渴望是電力技術的自然而然的附屬物。”
麥氏的媒介技術哲學觀受到批評,但他的研究讓我們注意到了“技術環境”,提醒我們復醒人的主體性。他認為,電子媒介引發的巨變使我們產生巨痛和身份的迷失,“只有對巨變的動態獲得清醒的認識,才能減輕痛苦,減少迷失。只有了解新媒介引起的革命性轉換,我們才能預測和控制這種變化”如今.“我們有機會去了解、預測和影響塑造我們的環境力量。因而我們有機會奪回自己命運的控制權。”保羅·萊文森則揚棄了“媒介決定論”,提出了與之相左的“人性化趨勢論”.他認為技術的進步不會使人喪失主體能力.人們可以主動對技術進行理性選擇或改進媒介,對媒介擁有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圖像豐富的視覺刺激使理解平面化,平面性的文化闡釋要求視覺是最先的也是最後的關照。圖像是屏性媒介新的語言符號,這種語言正如馬爾庫塞所說,是廣義的,包括文字、語言、形象、音樂、影像,也包括意象、想像、無意識、潛意識。這些以圖像為中心的感受是“造型的,並且賦予視覺感受性以高於字面上的感受性的特權,賦予造型一種超越概念的特權,賦予感覺一種超越意義的特權,以及賦予直接性一種超越更加中介的智力模式的特權。”它可以界定和傳導新的“價值”,並表達一種決裂的姿態。不管這種理想能否實現,一種新的感性精神開始張揚,人的主體性在此過程中隨即得到充分關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