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銀華

屈銀華

屈銀華(1935年—2016年9月19日 ),中國登山運動員,重慶雲陽縣人。

2016年9月19日凌晨2點50分,人類歷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的中國登山隊成員屈銀華在京去世,享年82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屈銀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雲陽縣
  • 出生日期:1935
  • 逝世日期:2016年9月19日
  • 職業:登山家
  • 主要成就:曾獲列寧銀質獎章
人物生平,事件經過,

人物生平

他從小隨父在四川西部的森林裡當伐木工,曾多次被評為勞動模範。中共黨員。1958年參加中國登山隊,曾先後登上蘇聯境內的列寧峰(海拔7,134米)、中國新疆境內的慕士塔格山(海拔7,546米)和西藏境內的念青唐古拉東北峰(海拔6,177米)。1960年5月,他和王富洲、劉連滿、貢布3人首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在突擊頂峰過程中,為打通位於海拔8,600米以上極端困難的路段——“第2台階”,屈銀華不怕凍傷.脫掉高山靴,攀上峭壁。在8700米衝刺時,劉連滿、王富洲與屈銀華召開黨小組會,決定貢布接替劉連滿,由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登頂,而劉連滿甘當人梯,托舉三人上了峭壁。曾獲列寧銀質獎章和體育運動銀質獎章。1965年調新疆體委工作,1979年調回中國登山隊。2016年9月1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2歲。
屈銀華做客某節目屈銀華做客某節目

事件經過

1960年5月23日下午2時,屈銀華、王富洲、劉連滿、貢布4 名突擊主峰的隊員到達了8500米。在他們建好營地之後,屈銀華帶著郭宗岳、群貝堅贊、多加、索南多吉、米馬、雲登、茨仁、卻加、米馬扎西等9 名運輸隊員也趕到了。他們將突擊主峰所需的物資運到了突擊營地,完成了最後一次關鍵性的運輸任務。根據事先的安排,屈銀華留下來擔任拍攝電影的工作,其他9名運輸隊員完成任務後,返回8100 米營地休息。
按原計畫在從8500米突擊營地出發時應該有10筒容積4 升,壓力是170個一180 個壓力的氧氣筒,但因為運輸當中發生問題,結果最後檢查時發現有兩筒已經空了。
他們估計,不是運輸隊員在路上不小心碰開了閥門開關,就是疏忽中把空氧氣筒背上來了。屈銀華的原定任務是拍攝從突擊營地到“第二台階”的電影,由於氧氣不夠,臨時決定他的任務交由王富洲完成,屈銀華也不再隨突擊小組行動。他們輪流吸用幾筒白天用過、尚剩餘一些壓力的氧氣筒,度過了這一夜。
5月24日9時,許競、王富洲、劉連滿、貢布依次從帳篷里爬出來,用尼龍繩串連結組開始出發。不料,剛走出不遠,登山隊副隊長、突擊組組長許競突然倒下了。已是在這樣的高度,卻失去了衝擊頂峰的機會,這是相當可惜的。屈銀華補入了突擊小組,按既定方案,王富洲擔任突擊小組組長。
突擊小組繼續沿著山脊前進。他們每人分得兩筒氧氣,用睡袋裹起來,其中有一筒帶著調節器和面罩,一起塞進背包里,只將面罩留在外面,塞在背包旁邊的小口袋裡,以備使用。此外每人帶有一副冰爪、幾個鋼錐,王富洲還帶了一架電影攝影機,貢布多背了一個用紅旗包起來的毛主席半身塑像和一些電影膠片。劉連滿的背包里多裝了一把鐵錘。他們4個人平均負重量是14公斤左右。
中午12時,他們到了“第二台階”的裂縫腳下。兩個小時以後,他們上到了裂縫盡頭的一塊大岩石上。這裡就是史占春王鳳祥挖雪洞過夜的地方。
在他們的右側,豎立著一塊筆直的4 米多高的岩壁。他們看到:岩壁表面沒有支撐點,只有一些很小的稜角,無法用以攀登。岩壁上雖有幾條裂縫,也都只有拇指那么寬,它們之間的距離又都在1.5米左右,很不利於攀登。
劉連滿在王富洲的保護下,在岩壁上打了兩個鋼錐。誰知他在攀登時,卻連續三次摔了下來。貢布和屈銀華分別嘗試攀登了兩次,也都摔了下來。最後,劉連滿做人梯底座,屈銀華脫去高山靴踩在他肩上,在岩壁上又打了幾個鋼錐。一個多小時後,屈銀華才攀到“第二台階”頂部,也就是這塊岩壁的頂部。貢布、 王富洲、 劉連滿相繼登了上來。這時已是下午5 時。他們從突擊營地到達“第二台階”頂部,竟花了7個小時,其中3個小時便是在這塊僅僅4 米多高的岩壁上面花掉的。
片刻休息之後,他們結組繼續前進。走過“第二台階”上面的碎石坡後,他們踏上了一道冰雪坡。這時,長時間在前面擔任開路任務的劉連滿體力越來越差,高山反應也越來越嚴重,他一連摔倒了好幾次。在海拔8700米處,他又一次摔倒再也爬不起來了。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把劉連滿安置在一個既避風,又不會發生墜岩危險的一塊大岩石旁的弧形拗槽中休息,準備回程中再把他帶走。
這時,他們攜帶的氧氣剩下不多了。他們在自述中曾寫道:“從8500米出發,在到達8600米的第二台階陡壁之下時,每個人的一筒氧氣只剩下40個一50個壓力。由於背兩個筒上攀費力太大而且返回時需吸用,故決定將每人用過的氧氣筒放在第二台階之下,吸另一筒前進。在到達8700米左右(24日19時),每人的氧氣又只剩40個一50個壓力(合160升一200升),劉連滿因身體不能支持,故決定留下並將他自己用剩的一筒氧氣也給他留下,另外3人繼續前進。”
當時已是19點左右,繼續前進就意味著要摸黑行軍,這在當時中國登山運動中尚無先例。我們可以看看他們是出於什麼考慮做出這個決定:‘當5 月24日19時左右我們在開會討論,根據當時情況應採取怎樣行動時,大家認為雖然天氣將晚,但考慮到原來的氣象預報是25日天氣將變壞,大家的體力與每人所余的氧氣量都不容許再拖太長時間,而且全組也沒攜帶紮營裝備,又考慮到頂峰的風力一般在夜間比較白天要小一些,而當天又是晴空,星光映著雪光,還是隱約地可以尋找一下攀登路線。更主要的是想到了黨的指示與6 億人民的希望,所以就決定只有前進不能後退,不能錯過時機,不拿下頂峰誓不回頭。”
當他們走到8750米左右高度時,太陽的餘光已全部消失,他們只好根據在下邊測定的大致路線與過去的登山經驗,在視域很短的星光和雪光下摸索前進。不言而喻夜行軍困難更大,好壞路線的選擇不太容易,只好在屢攀不上。此路不通時再另找旁處上攀。在攀登岩石陡坡時看不見支撐點,只能用手腳隨時攀登隨時摸索。在進行上下方保護時一方面牢固的固定點不易尋找,另一方面看不清被保護者的具體行動與路線的困難程度,所以容易滑落與發生危險,上方的滾石看不見,不能預防,滑脫工具與失掉的裝備也不易找尋。
在他們到達8800米左右高度時,他們的氧氣基本用完。由於過度疲勞加上每人的氧氣筒中的氧氣太少或沒有了,所以在吸用時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就根本不吸用了。在這樣的高度,還要同嚴寒和複雜艱險的地形拼搏,僅僅依靠空氣中微弱含量的氧維持生命活動。在這成敗關頭,他們要經受的是生與死的考驗。他們開始了人類登攀運動史無前例的艱險歷程。他們共同的信念是:“只有前進,不能後退!”
最後的路程,他們一點兒體力也沒有了,完全是爬著前進的。他們3 人在向主峰前進時,貢在前,王、屈在後,快到頂峰時,發現有一小峰,貢上去後,以為到了。等王上去後,才看見附近還有一高峰,又繼續前進。
主峰在他們攀上的岩石堆的西邊, 他們爬完了這一段路程。1960年5月25日台北時間4時20分,王富洲、屈銀華、貢布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頂峰。
他們在山頂的活動,眾多的文章和資料都有一致的記載。他們攀上了主峰,仰望頭頂,除了夜空和閃亮的星星,再也沒有可供攀登的路程了。貢布從背包里拿出一面五星紅旗和一尊毛澤東半身塑像,用旗把像包起來,放置於頂峰。王富洲、屈銀華、貢布雖然帶著攝影機,但由於是夜間,卻無法拍攝世界最高峰頂峰資料照片,以及他們在頂峰的活動情況。他們在頂峰停留了約15分鐘後開始下山。
在到達頂峰時,他們詳細檢查氧氣筒,發現有兩個已一點兒都沒有壓力了,所以就在頂峰丟下去,另外一個只剩下6個一7個壓力(合24升一28升)。為了防止返回途中發生意外,他們就將這個快用完的氧氣筒背下來了。在回到8800米左右(25日6時)時,3個人都感到體力太疲乏,呼吸太困難了,他們就將這筒僅有的一點氧氣分著吸完,然後將空筒扔掉了。
這時,天漸漸地亮了,他們回頭便看見了自己攀登頂峰留下的足跡。屈銀華取出一直隨身帶著的輕便電影攝影機,把這一英雄壯舉和值得紀念的一刻,攝人了鏡頭。
他們在8700米處與劉連滿再度會合。
劉連滿在王富洲等3 人離開後,便在背風岩石後睡下,當時他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估計,已無生存的可能。於是他花了半個多小時,吃力地用紅鉛筆在日記本上給王富洲寫下一封簡訊:
王富洲:
……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氣瓶里還有點氧,給你們3 人回來時用則也許管用。永別了!同志們。你們的同志劉連滿。5.24。
寫完信後,劉連滿便昏昏沉沉地睡去了。良好的素質訓練,造就了他強壯的體魄,對高山缺氧反應的逐步適應,堅強的意志力,以及那隻睡袋,使他最終脫離了死亡的魔爪。一覺醒來,他竟然又重新站了起來。後來他見到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第一句話就是讓他們吸他留下的那瓶氧,他們3人都被感動得落下了眼淚。3個人將劉連滿留下的氧氣分著吸用了。
當4 個人返回到“第二台階”頂部那個岩壁下時,天氣變了,天上飛起紛紛揚揚的大雪,能見度很低,行走更加困難。他們又找到上山前所留下的4 個沒用完的氧氣筒,痛快地飽吸了一氣,當時就吸空了兩筒,背著剩下不多氧氣的兩筒預防萬一。當晚 9時左右,他們返回了8500米的突擊營地。在休息以前,大家才將這次登山中所剩下的僅有的幾十升氧氣用完。
在8500米突擊營地,他們商議後決定分批下山。由體力較好的貢布和劉連滿在一天之內趕下山去,一方面求援,一方面送勝利訊息。貢布和劉連滿只在途中8100米營地吃了一點兒東西就一直趕到了北勒。
王富洲與屈銀華27日到北勒,28日到達6400米營地。
5 月30日台北時間13時30分,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上已生活了兩個星期的中國登山隊隊員,全部返回大本營。王富洲、貢布、屈銀華走在隊伍的最前面,
他們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6月1日,大本營舉行慶祝大會。許競在會上作了這次登山活動的初步總結。許競代表登山隊隊部正式公布:在這次登山活動中,共有53名隊員打破我國男子登山高度7556米的最高紀錄,其中還有28名隊員到達了8100米以上的高度,占世界各國登山隊在過去178年中到達這個高度的69 人次的百分之四十二點二。一次登山活動中有這么多人到達這個高度,在世界登山史上是空前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