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及楚辭學論考》是201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屈原及楚辭學論考
- 作者:常森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7月11日
- 定價:76 元
- ISBN:9787301264775
《屈原及楚辭學論考》是201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森。
《屈原及楚辭學論考》是201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常森。內容簡介此書繼《屈原及其詩歌研究》之後,以新的論域,進一步重新書寫了屈原在中國歷史及中國思想、文化、文學各專門史上的意義和地位。1本書著意於揭示屈辭之...
《楚辭考論》是作者楚辭研究系列著作第六種,凡三編。根據“楚辭研究與楚辭學研究”同步進行的方法,將學術研究與學術史研究、本體研究與史學研究結合起來。第一編《楚辭研究》,釆用“原型批評”理論,對楚辭黃昏意象、蘭蕙意象作定點研究,進而對楚辭作出“概論性”描述。第二編《屈原研究》,利用“二重證據法”,...
楚屈原像屈原是個詩人,從他開始,中華才有了以文學著名於世的作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稱“騷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二十五篇,即《離騷》一篇,《天問》一篇,《九歌》(《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
《屈原及楚辭研究》是一本20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銘。內容簡介 千百年來,屈原的作品及精神一直滋養著後世文人。“楚辭”又與屈原聯繫在一起。作為一種詩歌樣式,“楚辭”奇文郁起,啟發著歷代文學作品。本書從身世論、作品論、思想論三個方面分析了屈原的精神文化價值。作者於楚國世系中考辨屈原生平...
楚辭》中宋玉以下的其他篇章自不待言。東漢末 對《楚辭》進行全面探討的是東漢末王逸,他著有《楚辭章句》17卷,內容包括訓詁、校勘、釋義、考史、評文等各個方面,是今存最早一部完整的《楚辭》研究專著。這一時期對屈原及其作品的評價問題,劉安、賈誼、司馬遷、揚雄、班固等,意見有分歧,而其中針鋒相對的是劉...
《屈原與楚辭(中國古代文學知識叢書)》是1996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亮夫,姜昆武。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了近代許多著名學者研究《楚辭》學的新成果,對楚辭、屈原及其代表作品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語言平實而又內斂,旁徵博引,有理有據。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什麼叫“楚辭”--第二節 ...
《中國楚辭學:2007年浙江杭州屈原及楚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5輯)》內容簡介:《天問》研究、《天問》意旨、文體與詩學精神探原、《天問》的文學特質及其修辭藝術、屈原《天問》與古人“天體觀”《九章》研究、《涉江》中“伍子”為子胥考、《哀郢》之我見、《悲迴風》為《九章》“大尾...
楚辭,也作“楚詞”,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為“騷體”。體裁沿革 《楚辭》作品或者效仿楚辭的體例,被稱為“楚辭體”或“騷體”。“楚辭”之名,始見於西漢武帝之時,這時“楚辭”已經成為一種文學體裁。“楚辭...
對楚辭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學科。自漢代開始的楚辭研究,內容大體包括:楚辭的產生與楚國歷史及社會背景,楚辭與楚風俗及神話,楚辭與先秦歷史及諸子思想,楚辭與楚文化,楚辭與天文曆法等自然科學,屈原、宋玉等人及其作品研究等。西漢司馬遷首撰《屈原列傳》,劉向將屈原、宋玉等人作品首次結集,題名《楚辭》;東漢王逸為之作注,...
《中國楚辭學(第二十一輯)》是2015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屈原學會。 圖書目錄 《離騷》研究 關於《離騷》的創作年代問題 《離騷》與早期棄逐詩之關聯及承接轉換 《離騷》賦、比、興手法運用的敘事性研究 《離騷》中“美人”之新論 《天問》研究 “文義次序”與《天問》中的禹 《天問》“伯強”...
《屈原與楚辭》是2010年1月1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屈原與楚辭》內容簡介:楚辭,其本義是指楚地的言辭,後來逐漸固定為兩種含義:一是詩歌的體裁,一是詩歌總集的名稱。從詩歌體裁來說,它是戰國後期以屈原為代表的詩人,在楚國民歌基礎上開創的一種新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
《中國楚辭學(第6輯)》主要內容包括:試論屈原悲劇的必然性、論屈原人格悲劇的歷史語境、屈原的價值觀及其必然的命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再認識、兼評屈原否定論者對歷史文獻的誤讀、從《史記·屈原列傳》與《戰國策》的關係談起、論《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與屈原政治理想的意象追求、屈原涉江南行的“奇服”考...
《楚辭·屈原·涉江》是一篇古文,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晚年的作品,可分為五段。第一段述說自己高尚理想和現實的矛盾,闡明這次涉江遠走的基本原因;第二段敘述一路走來,途中的經歷和自己的感慨;第三段寫進入漵浦以後,獨處深山的情景;第四段從自己本身經歷聯繫歷史上的一些忠誠義士的遭遇,進一步表明自己的政治...
《中國楚辭學(第5輯)》是中國屈原學會的學會論文集,收錄了《“帝高陽之苗裔”解:兼論屈原的愛國思想》、《從〈離梢〉看屈原的神話觀》、《論屈原的人生悲劇及〈離騷〉的悲劇審美價值》、《屈原的〈天問〉與屈原的科學自然觀》、《〈九歌〉的創作動機》、《屈原思想探源》等文章。該書內容豐富,觀點新穎,論證...
《卜居》是《楚辭》中的一篇文章。相傳為屈原所作,而現代學者多以為是楚國人在屈原死後為了悼念他而記載下來的有關傳說。文章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反映了屈原的憤慨和不滿,歌頌了他堅持真理、不願同流合污的鬥爭精神。全文以屈原問卜開篇,以詹尹“釋策而謝”的答語收結,中間以連珠式的對立設問的語句貫穿...
《楚辭》是2019年9月1日中國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向,頁數是704頁。內容簡介 “楚辭”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 “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原收戰國楚人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後...
屈原被放逐後,在那個地域遊蕩流離,懷憂苦毒,愁思沸郁,見到世俗之人祭祀的禮儀,歌舞之樂,他們的祭祀詞句鄙陋,屈原於是作《九歌》的曲子,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托之以諷諫。《九歌·雲中君》是祭祀雲神的歌舞辭。王逸《楚辭章句》題解說:“雲中君,雲神豐隆也。一曰屏翳。”或以為月神、雷神、...
第二種說法是作於楚頃襄王初年,如林雲銘《楚辭燈》說作於頃襄王二年(公元前297年)。戴震《屈原賦注》也說:“至此重遭讒謗,濟江而南,往斥逐之所。蓋頃襄王復遷之江南時也。”第三種意見認為作於被放逐期間,時約頃襄王九年(公元前290年)左右,如蔣驥《山帶閣注楚辭》說“《涉江》《哀郢》,皆頃襄...
⑴九歌:《楚辭》篇名。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⑵魂:也就是神。《通釋》:“魂,亦神也。”⑶成禮:指祭祀之禮完畢。會鼓:急疾擊鼓,鼓點密集。⑷芭(pā):通“葩”,花。代:互動,更替。⑸姱(kuā):美好。倡:同“唱”。容與: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