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髎,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陽蹻、足少陽之會。在髖部,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布有股外側皮神經,旋髂淺動、靜脈分支和旋股外側動、靜脈升支。主治腰腿痹痛,月經不調,帶下,疝氣,及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等。直刺1.5—2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居髎
- 拼音:jū liáo
- 隸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 功能:舒筋活絡,益腎強健
- 主治:腰腿病證、疝氣
- 特殊主治:陽蹻、足少陽之會
- 操作:直刺1.5—2寸
- 主要配伍:配大墩、中極主治疝氣
- 出處:《針灸甲乙經》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附註,
名稱釋義
(1)居髎。居,住所、居室也,此為停下之意。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屯居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質為維道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屯居穴周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2)足少陽陽蹺脈之會。本穴位處髖部肌肉豐滿之處,穴內的地部經水流入地之地部後氣化出大量陽氣,穴內氣血既為天部的陽氣又有地部的經水,氣血物質同合陽穴於陽蹺脈的氣血之性,故為足少陽陽蹺脈之會。
功能作用
利濕化氣。
定位
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
淺部為闊筋膜,深部為臀中肌及臀小肌,淺層布有臀上皮神經和髂腹下神經外側皮支。深層有臂上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和臂上神經。
主治
1. 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證;
2. 疝氣。
操作
直刺1.5—2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腰骶髖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配伍
配腎俞、環跳、委中主治腰腿痛;
配大墩、中極主治疝氣。
功效
舒筋活絡,益腎強健。
附註
陽蹻、足少陽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