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瞞報,廣東某央企機構副處級幹部說:財產申報表格中的房產信息僅設定了3到4行可填,可他及直系親屬的住房並不止三四套,表格根本不夠填。領導對此指示:“乾脆就填一處”。大家紛紛效仿。
廣東某央企機構副處級幹部說:財產申報表格中的房產信息僅設定了3到4行可填,可他及直系親屬的住房並不止三四套,表格根本不夠填。領導對此指示:“乾脆就填一處”。大家紛紛效仿。
新京報發表溫江樺的觀點:表格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怎會被一個小小的表格束縛住呢?即便表格容量小,涉事官員也可“解放思想”,將實情另外附上。拿表格短說事,或是不願配合的託詞。看上去,表格小暴露了設定的“死板”,但細究之下,恐有更嚴重的成因,那就是申報制度中的隨意化和敷衍化傾向。如果說官員財產瞞報常被歸咎於頂層設計缺位的話,那表格充其量只是“執行末端”的不合理。
湖南紅網發表喬志峰的觀點:說到官員財產申報,就不能不提官員財產公示。儘管公示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在社會上早已達成共識,儘管世界上很多國家在這方面都有成熟的經驗可資借鑑,某些中國官員卻依然表示“目前時機尚不成熟”,甚至有人聲稱官員財產公示會“引發混亂”。“財產申報表”到底應該印多長,必須靠法律、制度和公開透明的社會監督來丈量。
小蔣隨想:幹部與直系親屬究竟有多少套房,如果地方真想查,完全有辦法。一個例證是,在各地保障房申請中,試圖隱瞞名下的房產,是不可能的。就算房產在異地,照樣有途徑可查。目前,至少已有40個城市實現住房信息聯網,雖然住建部不設房屋產權查詢連線埠,但個人住房信息的查詢權“仍保留在地方政府”。說到底,幹部財產申報終歸只是“自行交代”,內容真實與否還得靠核查。如果只有申報,沒有核查,甚至連抽查都沒有,約束力不言自明。官員財產申報與公開長期不成熟,問題幹部有充裕的時間轉移黑金,令人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