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旁腺癌

尿道旁腺癌發生在外陰前庭的尿道開口周圍,尿道旁腺癌是少見的惡性腫瘤。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腫瘤科
  • 多發群體:絕經後和老年婦女
  • 常見發病部位:外陰前庭的尿道開口周圍
  • 常見症狀:排尿困難,尿道出血、尿頻、尿痛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尿道旁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有學者認為排尿、性交、妊娠或反覆泌尿系感染對尿道刺激可能是一些尿道癌的誘因。增生性疾病,如肉阜、乳頭狀瘤、腺瘤、息肉會繼發惡變。尿道黏膜白斑被認為是一種癌前病變。

臨床表現

尿道旁腺癌早期症狀為排尿困難,尿道出血、尿頻、尿痛。遠端尿道或尿道口出現結節狀或紅色的出血性腫物,尿道局部腫脹可觸及腫物。當瘤灶增大時,可阻塞尿道或向外陰、前庭、陰道口擴展,出現明顯的潰瘍、出血性的腫塊,伴有疼痛和可能出現腹股溝、盆腔淋巴結的轉移。早期尿道癌淋巴結轉移少見,診斷時部分患者有淋巴結轉移,大約一半的晚期或近側尿道癌患者發生淋巴結轉移。一般認為,觸及腫大的淋巴結,多為轉移,而非感染。腺癌多發生遠處轉移,遠處轉移最常見肺、肝、骨和腦。近端尿道癌浸潤膀胱,向後累及陰道,臨床可出現尿道陰道瘺或膀胱陰道瘺。淋巴結轉移與血行轉移無相關性。

檢查

尿常規檢查、分泌物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診斷

尿道旁腺癌根據臨床表現的症狀和體徵可初步做出診斷;行尿道口腫物活檢為腺癌時可確診。
膀胱尿道鏡檢及活體組織檢查是診斷尿道癌的主要方法。但有些病變幾乎不向尿道內生長,膀胱尿道鏡檢查可能漏診,此時可以經陰道用手指將病變向尿道方向推移,將能更好地暴露和觀察病變。確診尿道癌需要活體組織病理學診斷。活檢最好經尿道取材,少數情況下可經陰道針吸取材。可以取晨尿或用尿道拭子或刮匙伸入尿道取脫落細胞進行細胞學檢查。
確診後還需進一步全面檢查,了解病變範圍,排除癌轉移,明確臨床分期。

治療

1.手術治療
(1)低分期尿道癌  ①限於黏膜極表淺的尿道癌,可用雷射或電灼治療。如有復發可重複治療。避免灼燒過深,形成尿道狹窄。②前尿道外部可見低分期的小腫瘤,可局部切除,僅限於黏膜或黏膜下的腫瘤。③前尿道癌,O、A和B期可行尿道部分切除。④B或C期尿道癌,選擇性病例可行保留膀胱和尿道全切除。前尿道癌施尿道部分切除,不能保證尿道切緣無癌,可考慮行全尿道切除術。尿道全切除後重建可控性尿流改道。
(2)高分期尿道癌腫瘤  已浸潤全尿道、膀胱和陰道的晚期病例,套用聯合治療。前盆腔臟器切除術,包括盆腔淋巴結和全部尿道、膀胱、子宮及附屬檔案、陰道前壁和側壁、恥骨聯合和恥骨降支整塊切除,尿流改道。該術式對浸潤癌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僅10%~17%,局部復發可高達66%~100%,併發症多,如骨髓炎、骶髂關節不穩定、直腸陰道瘺、會陰疝等。
2.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適宜各期尿道癌治療,單純放射治療用於O期、A期或小部分B期患者。放射治療方法包括單行近距離組織間插置放射治療,或組織間插置放射治療配合體外照射治療,或術前體外放射治療加手術。分化良好的局限性尿道癌單用組織間插置放射治療局部控制率可達75%,當尿道周圍組織受累時,局部控制率下降至50%。這種情況下,用小野外照射配合組織間插置,或體外放射治療配合手術治療較合適。
放射治療後,易出現放射性尿道及膀胱黏膜炎,一般發生於放射治療後1天~2周,持續4~6周,臨床表現為排尿困難及尿路刺激征。晚期併發症可表現為黏膜壞死、尿道陰道瘺、膀胱陰道瘺、放射性腸炎及腸梗阻。嚴格選擇病例、精細的插置技術和對放射治療區放射治療後的良好護理,可以明顯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率及發病程度。
術前放射治療加手術治療適宜B期和C期的患者,放射治療後4~6周進行手術。手術切除範圍類似膀胱癌手術,即行根治性膀胱尿道切除術和膀胱上尿路改道術,尿路改道術3周內行根治性手術。如果病變累及陰道,需要行會陰陰道切除術,並用網膜瓣填充於陰道無效腔,以免盆腔內容物下垂及腸疝形成。病變累及恥骨聯合時,需行恥骨切除術。腹股溝淋巴結轉移的處理,類似外陰癌治療,行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常規預防性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的意義不肯定,此治療用於有盆腔淋巴結轉移危險的高危患者。
3.化學治療
化學藥物治療的作用不肯定,主要用於D期及晚期病例。抗癌藥物如多柔比星(阿黴素)、博萊黴素和達卡巴嗪(氮烯咪胺),可作為放療的輔助療法。當盆腔淋巴結已有轉移時,可做動脈化療,隨後做手術治療,可能會改善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