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葉香茶菜

尾葉香茶菜

尾葉香茶菜(學名:Rabdosia excisa (Maxim.) Hara)是唇形科、香茶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粗大,木質,疙瘩狀,橫走,莖直立,多數,高可達1米,下部半木質,上部草質,四稜形,莖葉對生,葉片圓形或圓狀卵圓形,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驟然漸狹下延至葉柄,邊緣在基部以上具粗大的牙齒狀鋸齒,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平行細脈明顯;葉柄腹凹背凸,上部具翅。圓錐花序頂生或於上部葉腋內腋生,聚傘花序具短梗,苞葉與莖葉同形,較小,具短柄或近無柄,苞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或線形,小苞片線形,微小,花萼鐘形,內面無毛,萼齒上唇較短,具齒,齒長三角形,花冠淡紫、紫或藍色,花絲、花柱絲狀,花盤環狀。成熟小堅果倒卵形,7-8月開花,8-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及遼寧;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550-1100米的林緣、林蔭下、路邊、草地上。

尾葉香茶菜味苦、寒,有清熱解毒,健胃,活血之功效。用於胃炎、脘腹脹痛、肝炎初起、感冒發熱、經閉、乳腺炎、關節炎、跌打損傷、瘡瘍腫毒、蛇蟲咬傷。全草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幼苗可食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大,木質,疙瘩狀,橫走,徑粗達2.5厘米,其下密生纖維狀鬚根。莖直立,多數,高0.6-1米,下部半木質,上部草質,四稜形,具四槽,有細條紋,黃褐色,有時帶紫色,疏被微柔毛,不分枝間或有分枝,分枝短小而能育。莖葉對生,圓形或圓狀卵圓形,長(4)6-13厘米,寬3(4)-10厘米,先端具深凹,凹缺中有一尾狀長尖的頂齒,頂齒長4-6厘米,基部漸狹至中肋,全緣或下部有1-2對粗鋸齒,葉片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驟然漸狹下延至葉柄,邊緣在基部以上具粗大的牙齒狀鋸齒,齒尖具胼胝體,上面暗綠色,沿脈上密被微柔毛,餘部散布糙伏毛伏小硬毛,下面淡綠色,沿脈上疏被微柔毛,餘部無毛,散布淡黃色腺點,側脈3-4對,兩面隆起,平行細脈明顯;葉柄長0.6-6厘米,向莖頂變短,腹凹背凸,疏被微柔毛,上部具翅。
圓錐花序頂生或於上部葉腋內腋生,長6-15厘米,頂生者長大,由(1)3-5花的聚傘花序組成,聚傘花序具短梗,總梗長約3毫米,花梗長1-2毫米,與總梗及序軸均被微柔毛;苞葉與莖葉同形,較小,具短柄或近無柄,苞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或線形,長達5毫米,小苞片線形,微小,長約1毫米。花萼鐘形,長3毫米,外被微柔毛及腺點,內面無毛,萼齒5,稍呈3/2式二唇形,裂至1/2-2/3,上唇較短,具3齒,齒長三角形,銳尖,下唇稍長,長達1.8毫米,具2齒,齒長三角形,銳尖,果時花萼稍增大,長約4毫米,向上伸,萼齒近等大。花冠淡紫、紫或藍色,長達9毫米,外被短柔毛及腺點,內面無毛,冠筒長約4毫米,基部上方淺囊狀,伸出花萼外,至喉部略收縮,徑約2.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長達4毫米,先端具4圓裂,中央2裂片較小,靠合,下唇寬卵形,長達5毫米,內凹。雄蕊4,內藏,花絲絲狀,中部以上具髯毛。花柱絲狀,內藏或微伸出,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環狀。成熟小堅果倒卵形,長1.5毫米,褐色,頂端圓,有毛和腺點。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550-1100米的林緣、林蔭下、路邊、溝邊、雜木林下、林間草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及遼寧;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1. 分株繁殖:可用兩年生以上的植株進行分株繁殖
  2. 種子繁殖:選擇濕潤、比較肥沃的沙質壤土,翻地20厘米,作畦,因種子細小,摻細沙,撒播或條播均可,行距20厘米,開淺溝,深1.5厘米,播後蓋少許土,以不見籽為宜,並鎮壓,防止水分蒸發,有利於種子發芽,也可以覆蓋塑膠薄膜,播後10天左右出苗,結合間苗及時拔草,當苗高10厘米時,即可結合間苗採收。

主要價值

藥用:尾葉香茶菜味苦、寒,有清熱解毒,健胃,活血之功效。用於胃炎、脘腹脹痛、肝炎初起、感冒發熱、經閉、乳腺炎、關節炎、跌打損傷、瘡瘍腫毒、蛇蟲咬傷。全草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可內服亦可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食用:尾葉香茶菜食用部分為幼苗,幼苗去根洗淨沸水焯透,涼拌、蘸醬、炒食、做湯、做餡或拌麵蒸食,也可沸水浸燙3分鐘,撈出瀝去水分,曬乾或烘乾,貯藏備用,食用前溫水浸泡,漂洗,加肉炒食、做湯或做餡。清熱解毒,健胃整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