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穗嵩草(原變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尾穗嵩草(原變種)
  • 拉丁學名:Kobresia cercostachya (Franch.) C. B. Clarke var. cercostachy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莎草目 
  • :莎草科
  • 亞科薹草亞科
  • 薹草族
  • 嵩草屬
  • 亞屬異穗嵩草組
  • 蕨狀嵩草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和西藏
  • 花果期:7-10月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稈密叢生,直立,高10-35厘米,纖細,鈍三棱形,光滑,基部有褐色或淡褐色的宿存老葉鞘。葉短於稈或與之近等長,寬1一2毫米,對摺,腹面有溝,邊緣粗糙。穗狀花序線狀圓柱形,長1.7-7厘米,粗3-6毫米,雄雌順序,偶有雌雄異序,具多數密生呈覆瓦狀排列的支小穗,雄花部分線形,通常短於雌花部分;雌性支小穗通常僅具1朵雌花,偶有在雌花之上尚有1-2朵雄花。雄花鱗片長圓狀披針形,長4-6毫米,頂端圓,膜質,褐色,上部具寬的白色膜質邊緣,雄蕊3枚;雌花鱗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4-7.5毫米,頂端漸尖或鈍,有時具短尖,紙質,兩側褐色,有寬的白色膜質邊緣,中間黃綠色,具3條脈。先出葉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4.5-6.7毫米,紙質,下部淡黃綠色,上部和腹面邊緣褐色,頂端白色膜質,截形或2淺裂,在腹面,邊緣分離幾至基部,背面具2脊,脊上具小刺,脊間有2短脈。小堅果線狀長圓形,三棱形,長2.5-4毫米,成熟時淡褐色,頂端具0.5-1毫米長的圓錐狀的短喙;花柱基部稍增粗,柱頭3個。退化小穗軸長為果的1/3。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600-5000米高山灌叢草甸帶和高山草甸帶的碎石上或流石灘邊緣,通常散生,但在橫斷山的一些地區為斑狀草甸的建群種。

分布範圍

產於四川、雲南和西藏,為青藏高原的特有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