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狀彗星

尾狀彗星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記憶體在一種神秘的尾狀“彗星”引,經研究它們很可能是高速小行星碰撞後的殘骸體。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行星科學家報導稱,近期地面望遠鏡觀測發現一種類似彗星的奇特星體很可能是高速小行星碰撞後的殘骸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尾狀彗星
  • 屬性:高速小行星碰撞後的殘骸體
  • 別稱:P/2010 A2
  • 類型:彗星
神秘星體,撞殘骸體,謎團揭曉,

神秘星體

如果這項猜測得以證實,這種星體將是天文學家第一次直接證實宇宙碰撞結果。這顆星體被命名為“P/2010 A2”,是長度為21萬公里至30.5萬公里的模糊尾狀神秘星體,它位於太陽系主小行星帶。
太陽系主小行星帶包含著數千顆環繞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多數距離地球4.02億公里以上。研究員認為大多數彗星來自太陽系距離地球較寒冷的區域,多數情況下,它們遠離太陽保持冰冷表面。當一顆彗星接近太陽時,熱量將使彗星的冰層很容易變成氣體,太陽輻射線使這些氣體形成尾狀結構。
然而,最新發現的這些新生星體突然出現於較溫暖的小行星帶中,並很可能起源於該區域,這一點令天文學家非常驚訝。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行星科學家吉姆-斯科特(Jim Scotti)說:“我們仍在努力揭開它們的真實面目。”

撞殘骸體

這種星體奇怪特性令斯科特等天文學家非常不解,他們認為明亮的“尾巴”實際上僅是較小小行星碰撞融合成較大的小行星時形成的殘骸體。他們觀測發現在這顆星體的前端有一個200米直徑的太空岩石,它很可能是碰撞的形成物質。
它們的奇特之處在於較小的碰撞體僅有幾米的直徑,像這樣大小的碰撞體在小行星帶中非常普遍。斯科特稱,如果碰撞真的發生,很可能太空岩石並不會正面碰撞,它們的速度可能保持在1-10千米/每秒之間,這種快速碰撞足以在地球上觀看到碰撞殘骸物。

謎團揭曉

天文學家已目睹了一次真實的小行星碰撞,但大量的證據顯示類似這樣的碰撞隨時發生,比如在一些已知小行星表面上碰撞隕坑留下的疤痕。但同時一些小行星也是“原小行星”碰撞後的殘骸物質。
斯科特說:“正如我們所觀看到的這種小行星碰撞殘骸形成的奇特星體,在小行星帶中並不是個例。但我們尚不確定這些小行星殘骸的運行速度和具體大小,或者這些小行星殘骸在哪兒可以觀測到,以及可以觀測多長時間。”
科學家僅期望觀看是否P/2010 A2小行星將緩慢地消失,像一顆爆炸星體的殘骸逐漸分散,或者像一顆彗星那樣逐漸消失。總之,這種奇特小行星仍是科學家難以解開的謎團。
在太陽系主小行星帶中存在著許多類似彗星的星體,但如果P/2010 A2真是一顆彗星,它如何在45億年里如此近距離接近太陽,卻又保存著冰水資源?為什麼它們到目前才開始釋放出氣體,形成尾狀結構?其間是否出現過什麼未知事件嗎?
斯科特說:“我們真得很難相信,這種星體如何長期以來保持著易變的冰水資源,而到目前才突然出現尾狀氣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