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婚族

尾婚族

尾婚族是指非正式團體/組織中,超過半數以上成員已婚,對剩餘成員的稱呼。非正式團體/組織包括朋友圈、同事圈、同學圈等。幾乎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組織中,因此未婚人士都有可能被稱“尾婚一族”。

定義,新聞報導,“尾婚族”心跡坦露: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相關連結,

定義

非正式團體/組織包括朋友圈、同事圈、同學圈等。幾乎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組織中,因此未婚人士都有可能被稱“尾婚一族”。

新聞報導

“尾婚族”心跡坦露: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

上周,本刊率先提出“尾婚族”的概念,並採訪了省城被剩下的適婚青年。刊登後,引起讀者的強烈反響。記者跟進採訪,試圖還原“尾婚族”獨特的生活狀態。
統計數據:全國適齡未婚的青年約5千萬人
上周,本刊以《大家都結了 “尾婚族”怎樣hold住》為題,採訪了省城幾位大齡適婚青年。刊登後,引起讀者的強烈反響,眾多“尾婚族”讀者致電本報,哭訴自己的生活狀態。
身邊的姐妹都準備結婚了讓葉桑難過得想哭。“在朋友的婚禮上,我會不會就是那個落寞的看客?”
葉桑告訴記者,從前年開始,家人就張羅著給她安排相親。但陸續見了幾個人,都不了了之。“感情太容易得到,對方會不會不珍惜?”雖然也渴望愛情,但葉桑“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被剩下了。”“我還來得及嗎?”想到小自己10歲的同事都結婚了,34歲的江鵬不無擔憂地悄悄問自己,愁得整宿睡不著。江鵬在一家網站工作,由於家境困難,談對象的事被一拖再拖。他告訴記者,最難受的是聽同事聊家常。一句話都插不上的他會藉口抽菸離開。元宵節當天,無人陪伴的他主動申請夜間值班。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慶行業委員會總幹事史康寧告訴記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婚姻觀的轉變,尾婚族的大量出現正成為一件“很正常的事”。據委員會統計,全國適齡未婚的青年(含未婚的和單身的)約5千萬。
讀者哭訴:因一句讚美 我跟人發生一夜情
朋友挨個結婚,一些感覺自己被剩下的“尾婚族”選擇了去酒吧、舞廳等場所打發時間。雖然暫時緩解了孤獨,但卻背負了心理負擔。
一位女性“尾婚族”丁香電話里向記者哭訴,越來越孤單的她,因為一個陌生男人的讚美,便跟人發生了一夜情,並至今深受困擾。丁香說,百無聊賴的她在酒吧喝酒,遇到了一位陌生男子。“聽到他的讚美,我覺得好像找到了知音”丁香鼻子開始發酸,“接著他用力攬著我,我沒有抗拒。”
和這個素昧平生的男人在車上發生了關係後,丁香感到自己“很賤”。男子那句“我還會來找你”的話,更是讓她感到強大的恐懼。
江鵬說,“一個人時,會登入一些視頻聊天網站,在電腦上與異性親密接觸。”事後,看著聊天記錄,自己都覺得害臊,但卻總是克制不住。
記者了解到,“尾婚族”因怕孤獨,通常對朋友的聚會、活動表現出極大的熱心。沒有聚會時,“尾婚族”通常會去酒吧、KTV等娛樂場所打發孤獨。“只有在狂歡的情況下,才能忘記自己的孤獨。但狂歡之後,卻會陷入更大的迷茫。狂歡是一個的孤獨。”江鵬說。
專家觀點:調整擇偶標準積極應對自己被剩下
齊魯醫院心理科的毛主任分析說,客觀上“尾婚族”形成都是由自己的性格特點決定的,比如對婚姻和戀愛的追求比較高;一些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對婚姻的責任和幸福程度認識不到位,把婚姻看做是負擔;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婚姻觀,這些都造成了“尾婚族”的出現。
她建議,想結婚的尾婚族們應適當調整求偶的標準,多參加聚會,以運動、交友等積極的方式應對。
(本刊實習記者柳寶峰 陳雪碧)
為保護讀者隱私,本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相關連結


“尾婚族”,由濟南時報婚慶工作室首創。是指非正式團體/組織中,超過半數以上成員已婚,對剩餘成員的稱呼。非正式團體/組織包括朋友圈、同事圈、同學圈等。幾乎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組織中,因此未婚人士都有可能被稱“尾婚一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