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斯·馬爾莫羅斯

尼爾斯·馬爾莫羅斯

Nils Malmros是丹麥當代最著名的導演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神經外科大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爾斯·馬爾莫羅斯
  • 外文名:Nils Malmros
  • 出生地:丹麥奧胡斯市
  • 出生日期:1944年10月5日
信息,成長經歷,創作經歷,電影,《男孩》,智慧樹,美女和野獸,奧胡斯之夜,作品,作品列表,

信息

Nils Malmros1944年10月5日出生在丹麥奧胡斯市(Århus)並且一直在奧胡斯度過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除了曾經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求學和短暫工作一段時間,他幾乎所有的工作和生活全部在這個城市,正是因為如此,奧胡斯人親切得把他稱為“奧胡斯的記憶寶庫”。Malmros
Nils Malmros
出生日 1944年10月5日
出生地 丹麥奧胡斯
國家/地區 丹麥
職業導演
編劇

成長經歷

Nils Malmros的父親Richard Malmros(1905-2000)是丹麥著名的神經外科教授,他在1943-75年擔任奧胡斯市醫院神經外科部門的主治大夫,同時在1952-1975年擔任奧胡斯大學的神經外科學教授。他的母親Eli Cold Malmros(1906-?)同樣來自一個醫生家庭,並且是丹麥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醫藥和生物學獎Niels R. Finsen的外甥女(或者侄女)。母親擁有丹麥語和法語雙碩士學位,原來在一所法語學校擔任教師,後來由於Richard工作的緣故搬到奧胡斯繼續社會教育工作。事實上她為了照顧自己的家庭選擇放棄了工作。除了Nils Malmros他們還有四個子女。
在Nils Malmros很小的時候,就對周圍的醫學環境十分好奇,特別是經常有機會來到他父親工作的醫院。他們住在一座很大的莊園別墅,由於父親忙於工作的原因,儘管Nils Malmros先天性閱讀障礙,可是還是無法照顧,父親的角色對於童年的Nils Malmros來說是缺席的。另外一方面富裕的家庭生活給了他更多機會體驗和學習,童年的他具備了當時同齡人少見的成熟和穩重。
在Finsensgade國小讀書的時候,他經常混跡於Trøjborg市區那些工人家庭孩子組成的小群體中,儘管他的出身背景應該可以讓他有其他更為富裕些的孩子為伴。“我處在Trøjborg不同階層的小孩子中間。我嘗試著讓自己和不同的人相處在一起,我希望自己能夠做正確的事情。對我來說,世界的中心從奧胡斯醫院來到了校園。”在他11歲的時候,他成了Malmros家地下室兒童劇團的經理和導演。第一年他們表演了根據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改編的戲劇,不過把其中的結局換成了大團圓的。表演獲得了大人們的讚賞,取得了一些成功,並且在之後的幾年裡作為保留節目被要求繼續演出,一直到孩子們來到了中學尋找到其他的興趣。
Nils Malmros在Århus Katedralskole中學一年級就用自己優異的學業和超群的領導能力獲得了別人的尊重。他是班級里的班長。“他是真誠和威信的混合物,他習慣像他父親一樣站在權威的位置來考慮問題,思考做事的方法和策略。”之後就讀高中的時候,他選擇了數學和自然科學,並且成了一個有著8-10個成員的小團隊的一員,他們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文學,哲學和政治。他被推選成為這個將近100歷史的高中學生聯合會Heimdall的主席,並且在他19歲的時候完成了讀書札記Apollon,不過這些並沒有獲得很大的成功。“在他的身邊每時每刻總會圍繞著一些劍客。他像是一個木偶老闆,拿著線平靜沉著得在他不同的文化體驗中穿梭自如。"

創作經歷

他的電影和文學似乎朝著哲學式晦澀艱深的方向發展,比如像阿蘭·雷乃式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不過弗朗索瓦·特呂弗的電影讓他更為著迷,甚至弗朗索瓦·特呂弗的電影《朱爾和吉姆》(Jules og Jim,1960年)成了他電影處女作的樣板。在他1964年中學考試結束之後,他準備前去哥本哈根就讀設計學校,因為在學校的時候他對家具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哥本哈根只呆了一個月,在家庭的壓力下他重新回到奧胡斯就讀醫生的課程,不過他很快就開始缺課了,因為他想拍電影。
"是弗朗索瓦·特呂弗的《朱爾和吉姆》讓我明白我要拍攝電影。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就曾經這樣想過,我需要尋找一個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然後全力以赴。當然在確定最終目標之前需要一些過渡,我曾經很喜歡看palleNielsens(丹麥版畫藝術家,1920-2000,出生於哥本哈根) 的版畫,然後也著迷過Børge Mogensens(1914-1972 丹麥著名家具設計師)設計的家具,之前也去過電影學校幾次,現在我找到了自己的目標。不過我還是需要從醫藥學開始,因為這樣我可以在醫院裡值夜班,然後用賺來的錢來拍攝自己的電影。在我父親工作的奧胡斯市醫院神經外科部,我可以借到一台16mm的攝像機。儘管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製作一部電影。我們幾乎嘗試過所有可能遭遇過的錯誤,可還是沒有一個結果。當時純粹是在學習如何去做。我無法學會如何在自己的故事和別人的作品中保持距離。電影對我來說是一種過於隆重和深邃的神聖。儘管我在這個時候了解了弗朗索瓦·特呂弗的笑話,那種能夠喚起想像的氣氛情緒已經從後門偷偷進來,可我卻無從察覺。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看了關於他的電影所有的評論文章,這才發現我是站在特呂弗的反面,他能讓這種情緒和氣氛直接表現出來。很多年來這種隆重的氣氛和情緒總是在我前面讓我心生恐懼,所有的一切過於強烈像是《奇怪的愛情》里的電影音樂一樣。"(1994年7月1日Weekendavisen文章)
製作《奇怪的愛情》花了Nils Malmros兩年多的時間。電影的靈感來自導演自己青年時期無果而終的一段感情經歷,另外還描寫了具有普遍意義的學生時期成長的精神生活。靜止的畫面,奇怪的取景,以及值得關注的鏡頭運動,這是Nils Malmros的電影處女作。他很清楚自己的不足,在1968年6月30日給Århus Stiftstidende報紙里的文章寫道:那是外行人製作的電影,連我自己也不會嘗試再去模仿它。
在1968年7月1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Nils Malmros談到電影裡的主角說:"主角Mogens不是那種經常可以在其他電影裡看到的信口開河的性開放青年角色,我的意思是,他應該是個更為真誠的版本。"這個熱心的奧胡斯記者並沒有把內容提交給哥本哈根正在進行的訪問調查。電影在Holte的Reprise劇院首映後,惡評如潮。報紙Berlingske Tidendes 的影評人Frederik G. Jungersen 強調了這是一部富有責任感的電影並且提到一些比較成功的細節,但是他的結論還是被廣為引用:"電影包含的內容太多了,看得出他夢想著製作電影。Holte應當成為一個教訓,告訴人們不幸是這樣發生的。"電影只放映了兩天就下線了。"這個結果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特別是我已經習慣了被讚揚。"
尼爾斯·馬爾莫羅斯尼爾斯·馬爾莫羅斯

電影

失敗如此接近,但是Malmros很快就甩開這個屈辱的包袱。他開始準備拍攝自己的第二部電影,Lars Ole 5c。“當我開始回憶的時候,我祈求只去考慮新電影。之後我發現,或許我能夠清楚地記得那段時間的感受,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時候的回憶。在一次老同學聚會提到國小5年記玩權力遊戲的時候,其他人都變得非常驚訝。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在那個年齡會有這種遊戲。我的故事結合了我自己的還有別人的回憶,當然不僅僅只是孩子們的觀察。” (Information 1974年8月14日) 1972年7月15日Malmros 接受Jyllands-Posten 採訪時解釋他當時製作電影時的初衷說,“我試圖描繪一個12歲兒童的真實世界,這些也是我在童年親身經歷過的。主人公和他的同學們正處於發育階段,他們的世界充滿了激情,陰謀和妒嫉。電影表明這些事情是非常嚴肅認真地,不管對於兒童,還是成人。” 之後Malmros繼續補充說:“我希望能夠重新製造這種校園生活的體驗,在班級里,在操場上,那些氣味,那些聲音,就象一直在發生著。我想要展示12歲孩童世界裡那種嚴重的和殘酷的行為。我還想講述一個不安全的,缺少關愛的的世界,這裡他們需要繼續鬥爭直到被人接受和承認。我還想講述這樣一個世界,這裡孩子們把獲得的友誼作為商品進行交易。最後我還想講述他們的初戀,愛情對於那些情篤初開的女孩子們不是成為不可企及的夢想,就是成為過於容易得到而心生擺脫的困難。“

尼爾斯·馬爾莫羅斯尼爾斯·馬爾莫羅斯
Lars Ole 5c就在Malmros曾經就讀的校園Finsensgade Skole拍攝,它似乎又會成為一部像《奇怪的愛情》一樣純粹的外行人電影。不過這次製作得到了來自專門免費提供技術指導的EBC-Film公司Erik Bay Christensen的幫助。 Malmros曾經在1969年的時候尋求電影基金會的幫助,希望找到編劇工作的支持,之後也找過製片人的,不過兩次都被拒絕了。當時負責這些藝術作品的評估工作是電影委員會的五個人,他們只考慮遞交書面申請的人。不過之後出現了一些醜聞,包括一個申請者申請2萬克朗用來完成一部35mm電影的最後拷貝製作工作,結果在影片還沒有被看就得到了否定的答案。當時的電影委員會基本上處於不開放的狀態。這次Malmros明顯高質量的Lars Ole 5c的申請同樣引發了一個醜聞,當時激進的議會主席Bernhard Baunsgaard對這種狀態非常不滿,建議文化部長Niels Matthiasen提供幫助,並且建議文化支持不能處於這種馬虎不負責任的狀態。Matthiasen 於是建議根據1972年新頒布的電影法規,採取了顧問制度,採用專人負責直接聯繫申請人並且改善放寬了申請條件,這直接讓Malmros受益。與此同時受益的還包括當時的Bille August和Lars von Trier。 電影的拍攝工作開始在1969年夏天,不過進程拖延了好幾年。因為Malmros在剪輯電影的時候先是和Frederick Cryer 商量,而後是Christian Hartkopp ,還有因為他花了很長時間一點一點檢查拍攝的每個片斷。問題不是他不知道他要做什麼(劇本有很多細節後來被感覺有不少漏洞)只是他希望花長時間來檢查,最後能夠拿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他只可以在晚上免費使用一張剪輯台。“對於Lars Ole 5c這樣的故事我是很有把握,可是《奇怪的愛情》那個耳光造成的恐懼感依舊還在。我孤身一人在哥本哈根對著電影剪了又剪。每天晚上我工作到凌晨3,4點才離開工作室,走下Vesterbrogade買我的黃油麵包,然後就站在那裡看著火車站裡的火車駛向遠方,才走回舅母家的地下室鑽進潮濕的被子。”(MacGuffin 41-42) 原定於1969年聖誕節上演的電影1973年3月26日在奧胡斯的一家電影院裡首映,放映後影片受到了評論界的追捧。對於Malmros來說,破曉時分正在到來:哥本哈根的首映被要求在Henning Carlsen擔任總經理的Dagmar劇院舉行,[[1974年春天被選送參加坎城電影節,1974年8月在媒體的一片讚揚聲中舉行了哥本哈根的首映式,隨之在1975年春天獲得了Bodil(丹麥電影工作者聯合會頒布的獎項) 1974年度最佳丹麥電影,並且還贏得了33.5萬克朗的獎金。丹麥電影機構認為電影“在最艱難的製作條件中成就的最精美的作品”。

《男孩》

1977年《男孩》(原命名為《黑暗中的男孩》)是Malmros第一部有正規專業的電影人參與拍攝的電影。丹麥電影機構為他提供了製片人Steen Herdel,專業的攝製組和所有的設備服務。電影是在夢想和現實的鏡頭變幻中,分三階段講述了一個叫Oles男孩的性發育成長的過程。第一部分是在他5歲的時候,和比他稍微年長的堂兄弟一起玩互相撫摸的遊戲,第二部分是在他17歲的時候,他對同學Marianne的朝秦暮楚的戀愛過程,最後部分講述了他20歲儘管和一個護士在夜晚約會,卻又沉迷在尋找妓女的生活中無法自拔。第一部分的靈感還是來自弗朗索瓦·特呂弗,第二部分來自艾里克·侯麥和羅貝爾·布萊松,第三部分來自約翰·卡薩維茨,而整個作品又受到Mike Nichols’ Carnal Knowledge(1971)的影響。Malmros又重新進入校園進行拍攝,他開始第一段是在1975年夏天,這是他受好評最多的部分,也是他覺得自己最擅長的部分(與此同時這些電影也給其他[[導演一些創作靈感):把那些5-6歲處於性朦朧階段的男孩子作為主角。這個部分在1975年底拍攝完成,之後在1976年繼續其他部分的拍攝工作。不過在拍攝第三部分的時候Malmros遇到了一個困難,他花了很長時間找到滿意的演員Lars Junggren,他很少參與電影演出,基本上是在舞台上。男主角確定之後Malmros又花了9個星期的拍攝工作,最終完成了這部86分鐘長的電影。
不過在和丹麥電影機構提供的專業團隊合作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情,在Malmro 1989年拍攝的悲喜劇奧胡斯之夜有過對這段歷史的記載。在丹麥電影界出現了一種關於文化和政治的衝突,特別是當時奧胡斯的Auteur和哥本哈根左派電影人。在Drenge《男孩》第一階段拍攝的時候,劇組合作得很愉快,可是在第二部分主角17歲生活的時候,攝影師Dirk Brüel宣布辭職不乾,“現在我不想再拍攝你的那些幻燈片電影了”。這次事件給了Malmros很大的傷害。他中斷了電影的拍攝工作,離開奧胡斯去了哥本哈根。在當時政治氣候的影響下,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其他電影的拍攝上,像1976年的 Måske ku’ vi 和Gangsterens lærling ,1977年的 Skytten,還有 1979 年的Krigernes børn,最後都導致導演]]離開了拍攝工作。
電影Drenge《男孩》上映後獲得評論界的一致好評,其中部分影評人還對離職的攝影師作了諷刺,包括Information的 Henning Jørgensen,他寫道:“Dirk Brüel非常能幹,拍得太好了。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攝影師]]。”另外一位影評人Klaus Rifbjerg為電影撰寫了一系列的評論文章,不待任何一絲批評色彩,“這幾年沒有丹麥導演像Malmros一樣,能夠這么直接地把這種共鳴從銀幕上帶給觀眾!”憑藉這部電影,Malmros再一次獲得了Bodil年度最佳丹麥電影的獎盃。不過事實上觀眾們並不熟悉這位導演]],他的名字依舊只是自家門口的一個符號而已,當年 Drenge的觀眾人數只有95.132。不過這種情況在1981年他的第三部電影智慧樹上映後改變,那成了他導演生涯中最大的突破。
尼爾斯·馬爾莫羅斯尼爾斯·馬爾莫羅斯

智慧樹

Malmros 拖著一幫7年級的學生,讓他們在正是青春發育高潮的兩年時間裡,和他一起重現1950年代後期在雙重道德壓力和強權恐懼下孩子們關於性的遊戲以及相互之間的誓言。本來Malmros以為不再需要擔心遇到製作電影方面的問題了。關於女孩Elin的故事早在1965年Malmros就已經寫成,現在他的劇本也像以前一樣在每個細節上都力求精確。只是攝影師Dirk Brüel繼續對他說不。Malmros找到了另外一位攝影師Jan Weincke來代替,從《智慧樹》開始他成了Malmros固定的攝影師。另外丹麥電影機構的總經理Finn Åbye反對Malmros自己獨立製作電影的要求,頑固地堅持丹麥電影機構和DR必須參與電影的製作過程,這導致了兩個人合作的破裂。Malmros找到了北歐電影公司。在導演Malmros的眼裡,這並不是一個好選擇,因為在Valby的攝影棚里他需要對自己原有的很多攝製細節做很大改變才能適應。不過幸運的是Per Holst承擔了電影製作的一部分工作,他在丹麥電影製作的職業生涯中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出色的成績,從這部電影開始,他參與了Malmros以後所有的電影拍攝。
除了導演工作,Malmros還需要在這兩年時間裡繼續他著名的“鸚鵡方法”來調教這些小演員們。“我試圖讓孩子們說的台詞精確到符合我的要求。不過有趣的是,當我看電影的同時背著台詞,卻發現那些表演出色的小孩子並不是完全模仿我說的,我聽到的好像是我耳朵自己發出的聲音。”與此同時Malmros也試圖儘快縮短電影的拍攝時間,“我猜,我讓這種投入的感覺在一個孩子身上只能停留5分鐘,很多人認為那只是表演,不是生活。” 《智慧樹》的拍攝進行得非常順利,在1981年11月Malmros介紹電影時說這部電影“就是他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媒體評論又給了這部電影很高的評價,同時影院的觀眾人數達到了359.417人次,這是當年票房收入第三的電影,僅次於Olsen-bandens flugt over plankevæket和Slingrevalsen。電影還稱為是1982年度丹麥最好的電影,並被選送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競爭,可惜的是當年的Bodil最佳電影給了Gummi Tarzan。在製作這部電影的同時,Malmros根據電視劇場的要求製作了他個人唯一的一部電視電影Kammesjukjul,同樣還是基於兒童生活經歷的題材。電視講述了小Mads邀請了他的同學們參加在他地下室舉行的聖誕節晚會——一次降神會,卻被其中一個不速之客Luffe破壞了。這個有趣的,悲喜交加的故事反映了導演孩童時期的夢想:成為聖禮的主持人並且慷慨地將禮品贈送給同學們。
尼爾斯·馬爾莫羅斯尼爾斯·馬爾莫羅斯

美女和野獸

在電影《智慧樹》已經嶄露頭角的那種幽默和諷刺繼續在Malmros的下一部電影《美女和野獸》(1984)中延續並且充實。電影女主角是還是參演《智慧樹》的Line Arlien-Søborg,這次她扮演16歲的Mette,她經受著父親(Jesper Klein)貌似寬鬆實則嚴厲的看管之下。女兒和男孩子的交往讓他看護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特別是當女兒受到一個他認為是油腔滑調不可靠的男孩Jønne勾引的時候。

尼爾斯·馬爾莫羅斯尼爾斯·馬爾莫羅斯
“亂倫題材原本就是非常敏感的。現在我們代替的是另外一種“精神亂倫”。電影裡的父親其實就是想參與選擇,誰才是她要一起上床的那一個。當父親說,Mette不能自己私自偷嘗禁果,眼下之意,女孩子的第一次是寶貴的。因為在父親的眼裡,那只有一次。他抽出任何時間想方設法讓那些靠近女兒的男孩子們知難而退(甚至不惜採取灌醉的辦法讓男孩子失去機會)。那么剩下的只有一個可能,不是嗎?”和Malmros其他電影相比,半自傳色彩在這部電影裡並不突出,不過還是存在著。“這部電影基本上是虛構和想像的,不過還是有部分來自我自己親身經歷產生的靈感。我曾經有過這種感受,當我在拍攝的時候,我是以一個導演的身份和那些孩子們在一起,我看著他們日漸成熟起來。這種情況和體會和父女之間那種關係也很接近。” 在《美女和野獸》(1984)中Malmros第一次採用了成人作為主角,這次他的“鸚鵡方法”出現問題了。“Jesper Klein不喜歡自己像Line Arlien-Søborg一樣什麼都需要我先演示指導。他認為那樣做的話他只是機器和工具,而不是演員,即使別人告訴他這和機器有很大的不同,可還是無法讓他平靜下來。”合作之間的困難並沒有妨礙Jesper Klein贏得年度的丹麥電影學院年度獎項最佳男主角 ,電影同樣獲得了如潮的好評,並且再一次贏得了年度的Bodil最佳丹麥電影獎。這部安靜寡言的電影吸引了247007位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Maimros效應開始產生了。

奧胡斯之夜

在拍攝《智慧樹》和《美女和野獸》(1984)當中的間隔只有兩年時間,可是離Malmros下一部電影卻需要六年時間,那就是他帶有強烈喜劇色彩的《奧胡斯之夜》。在他花了22年創紀錄的學習時間後,終於在1987年通過了他的畢業考試。之後他暫時離開了電影工作擔任醫生,在1988年他進入之前他父親曾經工作過的奧胡斯市醫院神經外科部門工作。對於1998年他拍攝的描寫他父親的電影《認識真相》,這是一個體驗真實的絕佳機會。 拍攝《奧胡斯之夜》讓Malmros實現了在他早期電影裡無法實現的很多夢想。電影本身講述了一次拍電影的過程,敏感的,初出茅廬的年輕導演Frederik離開了從哥本哈根來的表哥組成的劇組。這個厚顏無恥的表哥利用拍電影的機會牢牢得控制那些女孩。Frederik就是拍《男孩》時期的Malmros,儘管並不完全相同。電影的主要靈感就來自70年代中期電影界的真實情況,同時電影還反映了當時拍攝《男孩》過程中他與攝製組之間的衝突。電影主題強烈敏感而又直言不諱,像Malmros後來說的:“電影中95%的情況都是真實的。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這些事情也應該需要講出來。”

尼爾斯·馬爾莫羅斯尼爾斯·馬爾莫羅斯
電影似乎成了一個陷阱,特別是在描寫這個可憐的敏感脆弱,卻又似乎有著英雄氣概的年輕導演的時候讓Malmros有點感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曾經非常徹底詳細地分析,在和攝製組的合作中,我自己該放在什麼樣的位置。如果我直接出示這些令人吃驚的真相,在道德意義上來說我確實勝利了,可是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者在這個世界上是一件不怎么有趣的事情。相反,我只能讓自己100%站在他們一邊,並且笑著說:“噢,這真有趣!”另一方面我並不是一個大男人主義,所以我要尋找一些中間方法,以便我看起來也是和他們一樣的。同樣的道理對Frederik那些明顯犯的錯誤,電影裡就存在一些同情。他和他電影裡的女主人公Lisa一起的性愛鏡頭,攝製組要從這種緊張的狀況中得到發泄,顯得非常做作。” 在Klaus Rifbjerg的一個批評下——其他都是讚美之詞——Malmros剪掉了電影結局的最後五分鐘才把新版本公映。這個被剪掉的片斷包含了主人公做了一個媒體介紹他最後完成的電影的噩夢,不過鏡頭很快過渡到他童年時期那個充滿魔力的地下室,裡面有著一個代表勝利的符號:智慧樹上的綠色蘋果,還有很多甜美的糖果。這是一個和電影攝製組相關的隱喻。剪輯後的版本的結局略顯憂鬱,而未剪輯的版本結局充滿活力並且是歡樂的。還好人們可以在2004年出的DVD版本中的特別收錄部分看到這個結局。關於電影的媒體評論顯得非常積極,不過觀眾並沒有顯得過於激動興奮,票房銷售記錄只有112.866人次,或許正如Malmros之前說的,因為電影名字里有個Århus地名的緣故吧。

作品

Malmros之前曾經多次說過現在是他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不過幸而他還一直沒有付諸實施。這次他作為一個醫生來到了Færøerne島工作,因為他開始接受一個全新的大挑戰:他將要Jørgen-Frantz Jacobsen1939年的小說Barbara拍攝成電影。這部小說對於丹麥導演來說是個強烈的誘惑,不管是Carl Theodor Dreyer, Henning Carlsen, Astrid Henning-Jensen, Knud Leif Thomsen 還是 Esben Høilund-Carlsen,他們都有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的夢想。這次終於讓Malmros實現了。
這部匯集了北歐三地演員(丹麥,挪威,瑞典)的電影Barbara是當時丹麥最大的電影製作,投資三千七百五十萬克朗。Malmros一直想尋找一個講丹麥話的Barbara,可是在70位候選人中他最終還是挑選了挪威演員Anneke von der Lippe來扮演這個誘惑年輕神父Poul的年輕寡婦Barbara。Barbara和神父最後結婚了,可是這個單純任性而又迷人嬌艷的Barbara最後還是將災禍帶給了自己,像《愛之痛》里的Kirsten一樣。Malmros從來沒有對將小說拍攝成電影產生興趣,他一直堅持將自己寫,自己拍,之前他曾經被邀請執導拍攝Rifbjerg的小說Den kroniske uskyld,他拒絕了。不過他非常高興能夠將Barbara當作他導演生涯中的一個例外。
“Barbara是我文學上的一次啟蒙體驗。這是第一部能讓我投入並且像一個年輕人一樣真實地感受到那種悲痛的小說。”Malmros找到的不僅僅只是一部關於女性成長的小說,同時它也是愛之痛Kirsten類型的延續和發展。“從高中時期無憂無慮的Kirsten到Barbara是同一條線。這個女孩子渴望能夠擁有自己希望得到的一切,可是她在進行自我挑戰的同時也給別人帶來了傷害。Barbara並不是壞人,只不過在那種情況下,她似乎成了別人心靈創傷上的一把鹽。電影不僅沒有任何可笑的地方,而且會讓人感受到內心中所有的悲痛,不過我還是說上帝應該感謝Barbara.正是因為這種不幸的愛情貫穿生命中,才會讓人體會到生命的貧乏和脆弱。就象Jørgen-Frantz說的,正是因為悲傷和歡樂之間存在著的緊張關係,才使人的生命變得強大。”
關於電影的評論基本上是持褒獎態度,不過還是有些其他不同的聲音,比如Weekendavisen著名的影評人Bo Green Jensen 在他的文章中指出:“本性是好的。電影龐大的投資確實讓電影生輝不少,人物表演也令人印象深刻。孤立的看每個鏡頭顯然是令人滿意的,可是合成一個整體的時候卻覺得不太和諧,像是很多獨角戲湊在一起。人們會因此同情這部電影以及它的導演。他努力並且確實盡力地在做,希望能夠做到最好。在這種努力之下, Barbara像是一個非常堅固的手工藝品。但是人們不會為之激動興奮和投入,毫無疑問Barbara具有浪漫的本質並且有著超越一切界限的激情,這些本質會促使Barbara這個充滿悲劇命運色彩的角色走向對自己愛情自然的選擇。人們應該可以感覺Barbara,就象在其他同類型電影中的角色身上感覺到的一樣,比如安娜·卡列尼娜。那種巨大的激情足以衝破一切看似合理的界限。就這種角色而言,電影顯得過於清醒和平靜了,算是個友好的Barbara吧。”
電影在丹麥擁有357.606名觀眾,在挪威也是當年最受觀眾歡迎的電影,不過在瑞典評論界和觀眾反映都顯得很平靜。電影還參加了當年柏林電影節的競賽單元,這部來自北歐反傳統的電影遭受了冷遇。柏林晨報寫道:“這個來自古老時代的故事距離這個忙碌著的大城市而言距離有點遠了。”不過它還是和Jonas Elmer的 Let’s Get Lost一起分享了Robert的年度最佳丹麥電影獎。
尼爾斯·馬爾莫羅斯尼爾斯·馬爾莫羅斯

作品列表

演員
1.Bodilprisen 2003 AS …… Himself (2003)
2.Viva Episode #3.11 AS …… Himself (2002)
3.Far & søn: Portræt af Malmros AS …… Himself - Director (2002)
4.Lars-Ole 5C AS …… Musiklærer (1973)
5.Mit liv som Bent (2001) AS …… Himself
導演
1.At kende sandheden (2002)
2.《芭芭拉,巴爾巴拉》Barbara (1997)
3.Kærlighedens smerte (1992)
4.Århus by night (1989)
5.Skønheden og udyret (1983)
6.Kundskabens træ (1981)
7.Kammesjukjul (1978)
8.Drenge (1977)
9.Lars-Ole 5C (1973)
10.Mærkelig kærlighed, En (1968)
編劇
1.At kende sandheden (2002)
2.Kærlighedens smerte (1992)
3.Århus by night (1989)
4.Skønheden og udyret (1983)
5.Kundskabens træ (1981)
6.Kammesjukjul (1978)
7.Drenge (1977)
8.Lars-Ole 5C (1973)
9.Mærkelig kærlighed, En (196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