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全斑蚜指名亞種

尼泊爾全斑蚜指名亞種(Panaphis nepalensis nepalensis Quednau,1973)是斑蚜科全斑蚜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泊爾全斑蚜指名亞種
  • 拉丁學名:Panaphis nepalensis nepalensis
  • :斑蚜科
  • :全斑蚜屬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有翅孤雌蚜 體長卵形,體長4.76mm,體寬1.56mm。活體樹皮色,被白粉。玻片標本頭部、胸部黑色,腹部淡色,有黑斑紋,腹部背片Ⅰ—Ⅵ各有獨立緣斑,背片Ⅵ緣斑與腹管癒合,背片Ⅰ—Ⅷ各中側斑呈寬橫帶,背片Ⅶ、Ⅷ約橫貫全節。觸角全骨化,節Ⅰ、Ⅱ、Ⅴ、Ⅵ及Ⅲ、Ⅳ節端部黑色,足股節端部1/10—1/8及跗節黑色,腹管黑色,尾片基部1/2及兩緣灰黑色,尾板淡色,生殖板有“U”形黑色斑紋。體表光滑。氣門圓形開放,氣門片黑色。節間斑明顯黑褐色。體背有長曲尖毛。頭頂毛2對,頭背毛14根;腹部背片Ⅰ—Ⅵ各有緣毛5—7對,背片Ⅰ—Ⅴ各有中側毛18—20根,背片Ⅳ有12根,背片Ⅶ、Ⅷ各有毛20、22根;背片Ⅷ毛長0.15mm,為觸角節Ⅲ最寬直徑2.8倍,背片Ⅰ緣毛長為其3倍,頭頂毛長為其3.7倍。中額瘤隆起,額瘤稍隆外傾。觸角短,細小,節Ⅰ—Ⅲ光滑,其他各節有瓦紋,節Ⅰ基部有蠟孔狀網紋,全長2.04mm,為體長0.41倍;節Ⅲ長0.95mm,節Ⅰ—Ⅵ長度比例:11:8:100:38:26:10十3;觸角毛長,節Ⅰ—Ⅵ毛數:3、1或2、13—15、5—7、2—4、1十5—7(包括頂端毛);節Ⅲ毛長為該節最寬直徑1.6倍;節Ⅲ有大小橢圓形次生感覺圈19—21個,分布於全節。喙短,不達中足基節,節Ⅳ+Ⅴ圓錐狀,長為基寬1.7倍,為後足跗節Ⅱ1.1倍,有剛毛11—12對。足較粗糙,有曲紋,前、中足骨化,後足股節端部1/2黑色,後足脛節端部8/10—9/10及跗節黑色。跗節Ⅰ毛序:7,7,5,其中包括背毛各2根。前翅中脈分三支,翅痣中心淡色,徑分脈兩端粗黑,翅脈鑲黑邊。腹管短筒狀,光滑有緣突及明顯切跡,長0.10mm,長為基寬0.62倍。尾片長瘤形,0.40mm,為腹管3.9倍,基部寬大,中部收縮,有長短剛毛47—51根。尾板分裂為兩片,有毛52—58根。生殖板有長短毛40餘根。
觀察標本 4頭有翅孤雌蚜和5頭若蚜,1961-Ⅸ-17,西藏(亞東2800m),No.981,寄主:柳,王林瑤采;3頭有翅孤雌蚜。1980-Ⅴ-30,雲南(麗江市),No.7194,寄主:核桃,鐘鐵森采。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雲南(麗江)、西藏(亞東)
國外分布:尼泊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