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石硯

尼山石硯

尼山硯硯石是寒武系統地層中海相沉積的薄層泥質灰岩,位於灰岩夾層中,石厚多為一二寸不等,褐黃色,表面有疏密不均的松花紋;風化後常呈自然扁平狀,周邊形如疊餅。平均比重2.26,顯微硬度70—158kg/mm,相當於摩氏硬度的2.5—3.9。尼山硯為魯硯的傳統名品之一,因石產於孔子出生地曲阜尼山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山石硯
  • 平均比重:2.26
  • 顯微硬度:70—158kg/mm
  • 得名原因:產於孔子出生地曲阜尼山而得名
構造,價值,

構造

硯石主要以微晶方解石組成。其含量在95%以上,粒徑約0.05—0.005mm,顆粒具有重結晶現象;其他礦物有伊利石、石英、黃鐵礦和綠泥石,總含量不足5%。粒徑在0.01—0.001 mm之間,零星分布;尼山硯石硬度適中(約為摩氏硬度2.9—3.5)且含有適量零星分布硬度較高的礦物,如石英、黃鐵礦(相當於摩氏硬度6—7),這既能增強硯石的研磨性能,又可不損筆毫。據資料表明,這種高硬度礦物在硯石中含量以不超過5%為佳。而尼山硯石中其含量不足5%。礦物顆粒大小約0.05—0.001 mm。達到微米級,屬最佳粒度。硯鋒形狀呈似魚鱗狀。硯鋒密度在0.6左右,墨粒在1um以上,稍具粒感。尼山硯石中還含有少量的片狀礦物如伊利石、綠泥石等。這不僅使少數硯鋒具有“自磨刃”性質。提高了硯石的研磨壽命。而且對硯石的“貯墨不涸”也起一定的作用。故有“堅而不頑,撫之生潤,下墨利,發墨好,久用不乏”之美稱。

價值

由於尼山硯石稀少,歷史上為孔府的貢品,又稱為“罕見之物”,清乾隆年間《曲阜縣誌》載:“尼山之石,文理精膩,質堅色黃,可以為硯,得之不易,近無用者”。據資料表明:尼山硯石產於尼山孔廟北之中和壑(俗稱硯台溝)。隨著時間的推移已很難找到硯石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為挖掘這一古老的硯石品種,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和曲阜市工藝美術廠通力合作,齊心協力,經過幾年的時間,通過尋訪當地老人和對地形、地貌、石質的變化進行研究、分析,並經挖掘,終於又在尼山五老峰下發現了新坑。硯石隱在石灰岩夾層中,呈片狀,其特點、質地和歷史記載的完全一致。為尼山硯石的上品。且儲量較豐。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尼山硯石的產量達到了高峰。近年來文物部門採取措施,保護尼山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並進行了綠化美化,禁止開山採石,因此尼山硯石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尼山硯在設計製作上由於古硯實物留存較少,只能從記載中理解尼山石硯的特點風格,當今作品繼承魯硯的“巧奪天工,簡樸大方”風格,目前我們所見到的尼山硯,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粗中有細,細中含粗,運用自然,加以點綴,以求意境的獨特藝術風格。在製作過程中因材施藝,依形開墨堂,墨池,少有雕琢點綴,加之銘文多選於《論語》箴言,互為輝映,頗為典雅。因其在眾多名硯石中別具一格,頻為書畫藝術家和收藏家所青睞,加之產生於聖人之鄉,文人墨客無不以得之為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