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娜·安德烈耶娃

尼娜·安德烈耶娃

尼娜·亞歷山德羅夫娜·安德烈耶娃(俄語:Ни́н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Андре́ева,1938年10月12日-2020年7月24日),原蘇聯列寧格勒工學院化學教師、馬克思主義者。1966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因1988年3月13日在《蘇維埃俄羅斯報》上發表讀者來信《我不能放棄原則》而出名。1991年11月8日起,一直擔任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總書記。

2020年7月24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逝世,享年81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娜·亞歷山德羅夫娜·安德烈耶娃
  • 外文名:Ни́н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Андре́ева
  • 性別:女
  • 國籍俄羅斯
  • 籍貫聖彼得堡
  • 出生日期:1938年10月12日
  • 逝世日期:2020年7月24日
  • 畢業院校:列寧格勒工學院(今聖彼得堡國立科技學院)
  • 政治面貌:蘇共黨員、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黨員
  • 代表作品我不能放棄原則
  • 職務:教師、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總書記
人物生平,人物事件,人物家庭,

人物生平

尼娜·亞歷山德羅夫娜·安德烈耶娃,1938年生於列寧格勒的一個工人階級家庭。蘇德戰爭期間失去了許多親人。1961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工學院化學系,獲副博士學位。1966年加入蘇聯共產黨,並當選為列寧格勒工學院黨委委員兼學院黨委副書記。1972年開始擔任列寧格勒工學院化學系的高級教師。
1988年3月13日,《蘇維埃俄羅斯報》用一整版篇幅刊登了安德烈耶娃的讀者來信,題目是《我不能放棄原則》。她在信中就蘇聯進行的“改革”和史達林的歷史地位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批評了蘇聯社會中涌動的一股股“反思歷史潮流”和偏離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
1989年5月,組織成立左翼政黨“團結-保衛列寧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1991年11月8日開始,一直擔任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總書記。
蘇聯解體後,她批評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並呼籲抵制聯邦大選,與此同時,一直與朝鮮勞動黨保持著聯繫。
2020年7月24日,尼娜·安德烈耶娃因病在聖彼得堡逝世,享年81歲。
尼娜·安德烈耶娃
尼娜·安德烈耶娃

人物事件

1988年3月13日,《蘇維埃俄羅斯報》發表了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一封讀者來信,題為《我不能放棄原則》。來信批評了蘇聯社會中涌動的一股股“反思歷史潮流”,文中指出,“當前報刊上轟動一時的文章只能教人迷失方向,是給社會主義的蘇聯抹黑”。文章提出了當時輿論界許多不正常的現象:如非正式組織活動,宣揚應該實行西方的議會分權制,否認蘇聯黨和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惡毒攻擊蘇聯歷史等。文章指出,“改革”進行幾年了非但未見成效,反而導致生活水平下降。改革缺乏明確的綱領和目標,隱藏著世界主義的傾向。文章發表後,很快被各共和國、地區、城市和行業報紙轉載937次,一些蘇共黨組織開始討論,安德烈耶娃本人所在的工學院也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社會各個階層人士成千上萬的信件,其中超過80%的來信充分肯定作者的看法。
然而,安德烈耶娃的信引發了軒然大波,“自由改革派”將其視為“保守勢力”和“蘇共舊勢力”的反攻倒算。蘇共中央政治局接連兩天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對策。接著,蘇聯各大報刊紛紛轉載並對來信大加討伐。對一名普通黨員反映問題的來信,戈巴契夫、雅科夫列夫等人如此興師動眾、批判問責,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借題發揮,打壓馬克思主義派,為即將召開的徹底轉向資本主義的蘇共第十九次代表會議做思想輿論和組織上的準備。最後,在雅科夫列夫直接授意下,《真理報》維·阿法納西耶夫親自組織,4月5日,《真理報》發表了反擊文章《改革的原則:思維和行動的革命性》,對安德烈耶娃給予全面反擊和打壓。《真理報》將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信稱為是“反改革分子的宣言”,把尼娜·安德烈耶娃稱為“改革的敵人、史達林主義分子、保守派、機關官僚、黨的權貴代表”。《真理報》的文章認為,安德烈耶娃是在為史達林辯護,是蘇聯社會的保守勢力的聲音,企圖阻止改革的進程。此次爭論後,蘇共領導人不僅開始揭批史達林,而且進一步升級,批判馬列主義是空想和教條。從此以後,在戈巴契夫和雅科夫列夫的直接參與下,蘇共在否定史達林、否定過去的歷史道路方面走得更遠。

人物家庭

已婚,有一女。丈夫是弗拉基米爾·伊萬諾維奇·克盧申(1926年-1996年),哲學博士,曾任列寧格勒工學院哲學教研室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