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哈旺德戰役

尼哈旺德戰役

在世界政治格局層面上,穆斯林阿拉伯帝國崛起,絕對是一件影響歷史走向的大事。此前從未被世人重視的貝都因遊牧部落,因伊斯蘭宗教紐帶而緊密團結在哈里發周圍。用極短的時間就摧枯拉朽般重創和摧毀了四周無數大小國家和王朝。其歷程即使在今人看來也堪比神跡。

然而,對那些被摧毀的國家而言,上述軍事成就卻是它們的夢魘。特別是中亞的薩珊波斯。作為長期與羅馬帝國爭雄的內亞大國,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被穆斯林的狂飆浪潮湮滅。其悲慘結局不禁讓後人唏噓。尼哈旺德戰役就是薩珊滅亡前的最後掙扎。

形勢逼人,大戰在即,自毀長城,一波三折的血戰,聖火的熄滅,

形勢逼人

波斯的精銳部隊在連年戰爭中損失慘重波斯的精銳部隊在連年戰爭中損失慘重
在經歷了卡迪西亞戰役的失敗後,波斯人正面臨著一個十分嚴峻的軍事局勢。薩珊王朝的國力和威信在過去30年間,被連續不斷的戰亂損害。而它最後所能所依仗的精銳軍隊,幾乎已被完全摧毀,國家防禦體系幾乎土崩瓦解。
相反,士氣正盛的阿拉伯人則一路溯底格里斯河北上,將一座座兩河重鎮收入囊中。公元636年冬季,也就是在卡迪西亞獲勝後2個月內,阿拉伯將軍賽爾德·本·艾比·瓦戛斯輕鬆挫敗由薩珊將領菲魯贊集結在巴比倫的殘餘頑抗。薩珊王朝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的全部屬土淪陷。公元636年年底,阿拉伯軍隊又徹底殲滅了拱衛泰西封郊區的布蘭公主衛隊,順利奪取了波斯帝國首都。
即便男女貴族們一起上陣也擋不住阿拉伯人的攻勢即便男女貴族們一起上陣也擋不住阿拉伯人的攻勢
到公元637年春天,穆斯林勇士烏特拜又以人數較少的部隊,在賈盧拉擊敗號稱擁有2萬之眾的波斯守軍,陣斬主將米赫蘭。波斯國王伊嗣俟三世被迫逃往伊朗高原。第二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所有波斯殘餘勢力,都被阿拉伯人肅清。穆斯林進軍伊朗高原的門戶也就此打開。
但截至這時,上述慘敗並不代表薩珊王朝已陷入迅速崩潰,再也無任何補救機會的絕境。就阿拉伯一方而言,儘管那些通過征戰獲得巨大榮耀和財權的軍中宿將,十分熱衷於繼續打擊敵人。但行事謹慎的哈里發歐麥爾,彼時仍傾向於穩固已占有土地,暫時克制對外擴張的保守政策。這就給在毀滅陰霾籠罩下的波斯人以寶貴的喘息之機。
2008年 由美軍士兵守護的泰西封城市遺址2008年 由美軍士兵守護的泰西封城市遺址
事實上,倘若不是伊嗣俟三世不顧國力殘損的現狀,急功近利地推行收復失地政策,波斯聖火至少不會那么快速地在伊朗高原永遠熄滅。從公元638年-641年之間,年輕的國王不斷派出軍隊去支援據守阿瓦士的波斯將領霍爾木贊。又將伊朗高原的各地駐軍都抽調匯聚到米底的尼哈旺德,準備隨時反攻兩河。
可想而知,在穆斯林強大的武力面前,這些徒勞的舉措不僅沒有實現他的願望,反而促使歐麥爾轉變立場,積極準備征服波斯全境。作為他的第一個反擊措施,阿拉伯將軍努曼·本·穆卡林在公元641年受命指揮一支軍隊去侵入米底,掀開了尼哈旺德之戰的序幕。
大量利用馬匹和駱駝機動的阿拉伯軍隊大量利用馬匹和駱駝機動的阿拉伯軍隊

大戰在即

伊嗣俟三世為儘快實現反攻兩河的目標,竭力在尼哈旺德拼湊了一支龐大的軍隊。中古時期的阿拉伯史學家塔巴里述稱,波斯國王從巴布和胡爾萬之間地域抽調了3萬士兵,又從呼羅珊和胡爾萬之間地域抽調有6萬人,還在錫斯坦-法爾斯至胡爾萬間的地域抽調了6萬人。如此的興師動眾,讓這支大軍的總兵力達到15萬人,並由卡迪西亞戰役中敗逃的菲魯贊掛帥。
儘管形式嚴峻 波斯貴族們卻不願意從長計議儘管形式嚴峻 波斯貴族們卻不願意從長計議
顯然,這是一支仍然比較強大的軍力,儘管無論它的真實規模還是兵員素質,都與塔巴里所述的紙面數據相去甚遠。由於幾十年的戰爭,伊朗地區的人力資源稀缺,絕不可能提供超過4萬人的兵員補充。臨時拼湊的部隊,在戰鬥力上也遠不能與卡迪西亞時的精銳相提並論。
薩珊王朝的普通重步兵 平日裡在自己的村舍中擔任警察職責薩珊王朝的普通重步兵 平日裡在自己的村舍中擔任警察職責
貴族出身的菲魯贊,實際上只是薩珊王朝末年將星凋零窘境下差強人意的二流將領。但如果波斯人執行了正確的消耗戰略,阿拉伯人也未必能輕鬆征服他們。遺憾的是,薩珊君臣由於無法接受實施堅壁清野所帶來的負面效應,非常急迫地想要通過一兩次決戰來扭轉乾坤。這就注定了他們在尼哈旺德之戰中的慘澹結局。
阿拉伯人內部同樣也有自己的隱憂。隨著戰爭進程的發展,以哈立德為代表的頂級戰將因戰功收穫了榮譽和權勢,與哈里發間的矛盾逐漸變得不可調和。
大征服時期的阿拉伯軍隊大征服時期的阿拉伯軍隊
公元638年,歐麥爾解除了哈立德的軍中職務。以此事件為標誌,他開始提拔更年輕更忠於自己的將領,努曼即為其中一員。此人原為一個貝都因小部落的酋長,因作戰勇猛逐漸在軍中嶄露頭角。他曾輔助艾卜·伯克爾攻打拒繳天課的人,也曾在兩河的多次戰役中與哈立德並肩作戰。此後又輔佐薩阿德取得了卡迪西亞的決定性勝利,因而被歐麥爾看重,接受獨自領軍攻打尼哈旺德的任務。
雖然他每逢大戰必定親自衝鋒陷陣的作風極大激勵了麾下士兵的作戰意志,但也時常讓自己的安危陷於戰場險境之中。正如我們即將在尼哈旺德的戰鬥中看到的那樣,他的上述弱點遂成為影響戰鬥結果的不穩定因素之一。
傳統的阿拉伯貴族騎兵 身披重甲而裝備直劍與強弓傳統的阿拉伯貴族騎兵 身披重甲而裝備直劍與強弓

自毀長城

公元642年春,努曼率領一支不超過3萬人的阿拉伯軍隊,抵達尼哈旺德城牆下,準備向城市發起圍攻。該城坐落於米底中心位置,距米底西境的胡爾萬城和重鎮哈馬丹不遠,交通便利。又因地處崎嶇山地而易守難攻。
尼哈旺德要塞 薩珊波斯在米底地區的重要基地尼哈旺德要塞 薩珊波斯在米底地區的重要基地
菲魯贊曾在卡迪西亞戰役中領教了穆斯林的狂熱戰鬥意志。他嚴令部眾加固城池、堅守不出,還在城牆前布置了鐵刺網,更加劇了阿拉伯人攻城的難度。他甚至想要通過和談迫使對方主動撤兵。雖然並未取得任何效果,但努曼同樣也無力用正面強攻的方式打敗兵力占據優勢又避居堅城的對手,因為他們連刺網都無法通過去。
由於長期戰爭的損耗 波斯騎兵在此戰中不再對阿拉伯人對手有優勢由於長期戰爭的損耗 波斯騎兵在此戰中不再對阿拉伯人對手有優勢
波斯人就以堅守的策略抵擋住了敵人連續兩天的攻勢。如果他們將上述戰術貫徹到底,那么戰局就將演變為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後者顯然對遠道而來的阿拉伯人不利。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看似不易打破的僵局僅僅只維持了不到三天。到第三天日出後,菲魯贊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原來努曼得知敵人屯重兵于堅城後,迅速改變了原有策略,不再試圖繼續攻城,卻將主力後撤至波斯人視野之外的高地上。同時令猛將卡卡指揮一支少而強悍的騎兵精銳,嘗試激怒並引誘對方出城,從而達到在野戰中殲滅敵人的目的。
在高速賓士中射箭的阿拉伯騎兵在高速賓士中射箭的阿拉伯騎兵
作為曾參加過雅穆克、卡迪西亞等重大決戰的虎將,卡卡·本·阿穆爾出色地完成了誘敵的任務。他的騎兵們一邊圍繞著尼哈旺德城池高速奔跑,一邊故意放肆嘲笑著向城內射箭挑釁,成功地激起了波斯人的怒火。如果說對方的刺激已經讓缺乏韌勁的菲魯贊無法忍耐,那么來自己方君王的催促令則成為他做出錯誤決定的致命詔書。
結果,除了守門士兵,這支堪稱薩珊王朝最後依靠的軍隊,在統帥的一聲令下全部離開了安全的堡壘前去追擊敵人。如同百年後打開潼關大門的平叛唐軍一樣,踏向自己的死地。
早期的阿拉伯重步兵與武士早期的阿拉伯重步兵與武士
和以往相反,儘管菲魯贊麾下的波斯軍隊同樣是由步兵和騎兵組織起來,但比例卻與卡迪西亞時大相逕庭。由於大量菁英騎兵在此前的戰鬥中損失慘重,薩珊王朝已無法如往昔一般湊齊足夠數量的具裝鐵騎。菲魯贊彼時所能倚重的部隊,只有數量眾多卻裝備意志均十分一般的伊朗各族步兵,這就使其機動作戰能力大為削弱。為了防止這些烏合之眾臨陣退縮,菲魯贊下令用繩索或鐵鏈以七人一組將士兵綁在一處。此舉越加束縛住了波斯人的行動,以至於後者不僅完全無法追上阿拉伯騎兵。反而還需要卡卡配合著減緩後撤速度,讓他們能及時趕上敵人的步伐。
與此同時,努曼則在戰場另一側調兵遣將。他下令讓麾下主力排成戰鬥隊形,但嚴禁後者輕舉妄動。正是那些前排的阿拉伯重步兵,手持長矛與大盾,以類似羅馬式密集隊形作戰,以令敵膽寒的意志力執行了主帥的命令。他們先是目睹騎兵同僚將敵人引入戰場,然後舉起盾牌抵禦波斯人的遠程箭雨攻勢。
阿拉伯士兵的意志力在當時堪稱一絕阿拉伯士兵的意志力在當時堪稱一絕

一波三折的血戰

正在發射回馬箭的波斯騎兵正在發射回馬箭的波斯騎兵
最初,波斯人的攻勢相當猛烈。阿拉伯史學家對此驚嘆道,異教徒向前推進,朝他們射箭並射傷了許多阿拉伯人。儘管如此,努曼仍然拒絕了部下想要反擊的催促,他在等待菲魯贊的破綻出現。
波斯軍隊對穆斯林戰士的單方面打擊持續了數個小時,換作一支普通的軍隊或許已經早已無法忍耐。但大擴張時代的阿拉伯人卻意志格外頑強。當正午的陽光開始逐漸偏西,菲魯贊的士兵也因疲憊而攻勢暫歇。阿拉伯主帥敏銳地意識到久候的戰機終於到來,遂下達了戰鬥的指令。
薩珊王朝的精銳步兵也是射箭好手薩珊王朝的精銳步兵也是射箭好手
士氣高昂的穆斯林士兵們,伴隨著努曼“安拉至大”的呼喊聲,仿佛一隻只下山猛虎一般撲向面露疲態的獵物。努曼本人更是一馬當先,他那醒目的白色斗篷和帽子出現於哪,那裡就出現一大片敵人的屍體。士兵們則圍繞在主帥周圍共同奮戰,喊殺聲震耳欲聾。敵對雙方的戰鬥是如此趨於白熱化,以至於倖存者聲稱他們從未在任何一場戰役中聽到利刃砍刺人體發出這么響的噗哧聲。戰場地面也很快就被鮮血浸透,許多穆斯林騎士都因戰馬腳滑而被甩落在地,失去了生命。
雙方近身搏殺到傍晚,都無法分出勝負。阿拉伯人雖然在意志力和戰鬥技巧上強於波斯人,但畢竟人數居於劣勢,此前又因敵人的弓箭而受過打擊。倘若當前局勢繼續發展下去,即使波斯人無法取勝,他們中的大部分仍有很大機會逃回尼哈旺德的堡壘中。穆斯林依然面臨不能克服堅城的難題。
發起決定性衝鋒的阿拉伯騎兵發起決定性衝鋒的阿拉伯騎兵
然而努曼絕非只顧戰場殺敵的一介莽夫,他早已考慮到戰場形勢並為此做了相應部署。因為正當兩軍交戰正酣之際,薩珊士兵突然聽到阿拉伯援軍到來的訊息,頓時軍心陷入混亂之中。我們當然知道,這所謂的援軍純屬子虛烏有。上述訊息無疑即為努曼故意派人散布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擊敵方軍心。
於是,在假訊息的打擊下,意志力薄弱的波斯人內部出現了短暫的秩序紊亂,這恰恰是穆斯林一招制勝的絕好良機。努曼立即指揮部屬,準備向菲魯贊陣型中央發起強突。但就在這鍵時刻,他的戰馬因踩踏血漬而突然滑倒,主帥本人則從馬背上摔落在地,當場身亡。
眾所周知,對一支普通軍隊而言,主帥的陣亡是何等影響士氣的致命之舉。命運之神似乎在瞬間就將扭轉戰局的機遇交給了菲魯贊。遺憾的是,後者卻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距離勝利近在咫尺,因為穆斯林指揮層間的權力交接實在太高效了。努曼剛一陣亡,其兄弟努亞伊姆就將接過戰旗,將其交付給副將侯宰法·本·葉曼。後者為避免軍心動盪嚴禁公布主帥的死訊。因此,敵我雙方的普通戰士都不知道當時發生的足以改變歷史的重要事件。這樣一起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禍事,就如此消弭於無形之中。
努曼使用過的弓 保存至今努曼使用過的弓 保存至今
夜幕降臨後,穆斯林終於突破了菲魯贊布置的陣型,從中央直插後者的心臟部位。波斯士兵紛紛轉頭開始逃跑。諷刺的是,菲魯贊事先為防止部眾逃亡而將他們綁在一起的鐵鏈繩索,此時成為制約自己保存實力的最大障礙。只要有一名士兵受傷,其他被綁的六人就不得不分擔他的體重。如此不僅減緩了逃跑的速度,更是成為阿拉伯人攻擊的最好目標。許多波斯士兵因敵人追殺而驚惶無度,在夜色中失去了方向感,全部墜入了戰場附近的峽谷中。
最終,當戰場的喧囂聲終於平靜下來,這支原本有4萬人的波斯軍隊,除了幾千幸運兒逃走外,其餘全因戰鬥或墜溝而死於非命。
波斯人有限的精銳騎兵也無力阻擋阿拉伯人的勝利波斯人有限的精銳騎兵也無力阻擋阿拉伯人的勝利

聖火的熄滅

鼎盛時期的薩珊王朝 曾經擁有眾多阿拉伯附庸鼎盛時期的薩珊王朝 曾經擁有眾多阿拉伯附庸
菲魯贊同樣沒有逃過命運的捉弄。他找到了一條看似安全的山路,試圖趁夜色掩護,混在士兵中逃往哈馬丹。但他很快就被努亞伊姆發現,後者當即派遣虎將卡卡前往追殺。波斯主帥一度以為能夠逃出生天,可是當走出小路時,卻發現前路被一大群裝載蜂蜜的驢和騾子堵得嚴嚴實實。
最終,薩珊的末代大將被追蹤而來的卡卡斬落首級。自此以後,他的事跡就成為穆斯林互相調侃的諺語:安拉從蜂蜜中搬來救兵。
尼哈旺德之戰就以如此慘烈而又戲劇性的結局降下了帷幕。毫無疑問,它的失敗對薩珊王朝是致命的。這個通過推翻異族帕提亞人統治而建立起來的帝國,一直以恢復古代波斯榮光為己任。他們曾經是伊朗大地上,無數波斯民族忠誠膜拜的對象和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紐帶。依靠這樣的威望,牢固地維繫了四個多世紀的統治,歷經無數艱難困苦。哪怕是遭遇西方強敵的侵襲和亂臣賊子的篡權,都沒有動搖的痕跡。然而一切輝煌,都在尼哈旺德戰敗后土崩瓦解。
後世伊朗手抄本上的尼哈旺德戰役插圖後世伊朗手抄本上的尼哈旺德戰役插圖
從這時起,薩珊家族徹底失去了國家層面上組織反抗和號召的公信力。伊朗各地陷入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的狀態,在穆斯林的攻勢下迅速消亡。
雖然薩珊王朝的瓦解,有對手實力強勁的緣故。但其領導人決策的失誤也幫了敵人的大忙。由於過於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使波斯君臣寄希望於通過幾次大戰來逆轉局勢。即使遭遇卡迪西亞式的災難,依然無法打破他們的執念。但結果只能是以更快的速度,耗儘自己已經變得更少的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