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關山

57歲,陽新縣文化館副高職稱,陽新縣美協第一任主席,黃石文化名人,湖北省美協會員,國家在冊畫家。“陽新布貼”的發現者與挖掘者,曾在全國各專業報刊上發表文章與美術作品100多件,並多次獲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尹關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畫家
  • 性別:男
個人檔案,作品風格,

個人檔案

16歲下放農村畫“三忠於”
尹關山畫鄉村田家風俗之精妙在畫界傳為佳話,他的作品中大多是描繪田家風俗、人物及其生活勞作的場面。因此,田家風俗人物都是尹關山田園風俗繪畫的重要內容。看他的畫,讓人魂牽夢縈,給人一種穿越時空之感,是寄託?還是憂民?
尹關山出生在陽新縣城,小的時候,他的學習就一直很好,是班裡的學習委員。那時,他酷愛畫畫,但家裡窮,沒有畫紙,他就上街撿傳單,拿回家後在傳單背面畫畫。國中畢業後,年僅16歲的他就下放到王英一個偏僻的鄉村。
在鄉村艱苦的日子裡,他惟一的寄託就是畫畫,每天身上揣著一個自製的速寫本,只要有空餘的時間,他就拿出速寫本子畫鄉村的山水人,還有那裡的牛羊雞鴨與農具,鄉村的一切都畫進了他的速寫本子。
那年月正是文革期間,舉國一片“三忠於”,農村也不例外,幾乎農家家家戶戶都在門頭或家中的牆上畫“三忠於”,尹關山便成了“俏手”,今天這家請他去畫,明天那家請他去畫,在接觸中,他深深感到了農民的質樸與厚道。
1972年,當時湖北藝術學院有一位美術教授來陽新招收美術學生,得知尹關山後,讓他當面畫了幾張美術作品,那位教授很是高興,讓他做好推薦上大學的準備。尹關山興奮得幾天沒睡好覺,然而,一連等了幾個月,音訊全無。後來,他才知道,在那個政治統帥一切的年代,由於父親臨解放時,加入了國民黨,政審沒有過關被刷了下來。一氣之下,他將所有的繪畫書籍和畫筆全都捆了起來,發誓不再畫畫了。
忘不了的鄉情
為了排除心中的鬱悶與淒楚,尹關山每天起早貪黑,在田間地頭大肆揮灑著自己的汗水,鄉親們知道後,想方設法安慰他,並給他送上農村最好吃的土特產,勸他不要放棄。就這樣,他又重新拿起了畫筆,無論有多苦多累,他再也不言放棄,常常深入到農村各個角落裡去寫生,用手中的畫筆描繪樸實的農家一草一木,仿佛從中尋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慰藉與快樂。
1974年,由於他在農村有很好的勞動表現,被推薦到湖北省電力學校學習,從而告別了6年農村下放勞動鍛鍊的鄉村。畢業後,分配到青山熱電廠,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十分懷念在鄉村插隊的日子,想念曾經幫助過他的鄉親們,多少次夢回那裡,自己在田間地頭為他們寫生畫畫。
1979年4月,經過當時陽新文化館館長關蔭沛的大力推薦,尹關山放棄了自己優越的上班環境,終於回到了陽新縣文化館,從事專職的民眾文化工作,有更多的時間畫畫。為了珍惜這種機會,他自費訂閱了很多專業繪畫雜誌與書刊,下班回到家中,他鑽進自己的小房間裡埋頭練習繪畫,他還常常一個人深入到農村進行大量的寫生,跑遍了陽新所有的鄉鎮與村落,畫了大量的速寫與線描,為後來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1985年後,經過自己數年的艱辛與付出,他還發現與挖掘了獨具民間特色的陽新布貼,讓陽新布貼這種民間藝術走上大雅之堂,成為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尹關山創作的許多農村題材的國畫作品頻頻在省內外獲獎,成為省內實力派畫家之一。

作品風格

夢系鄉村,擅畫農家風俗
尹關山手中描繪的農家事物、風俗人物和表現農家生產、生活場面的田園風俗畫,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他從小處著手,有的是信手拈來,卻表現得入木三分,仿佛畫中的情景似曾相似,親切和諧。
記者想起古人一句話:“能圖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將這句話套用在尹關山的繪畫中,十分貼切。他的作品《初醒》,就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農民的生活方式與情趣。畫面中一輪初升的太陽從山巒中冉冉升起,鳥兒在群山中飛舞鳴唱,睡在平台竹床之上剛剛醒來的一位農民朋友打著赤膊,或許是被快樂的鳥兒驚醒了,或許是被太陽曬熱屁股了,他眺望遠山,那份神情、那份安逸、那份知足無不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如果沒有細緻的觀察與生活體驗,這種生活場景難以淋漓盡致地表現在畫面上。
縱觀尹關山的繪畫作品,這種生活氣息十分濃厚的表現手法貫穿了他整個作品,但表現的意境與情感卻有天壤之別。他的另一幅作品《辛未季春》,在畫面右下角只畫了大半個搖籃,搖籃里一位酣睡的嬰兒,恬靜而安逸,左上角留有大片的空白,只畫一輪朦朧的月亮,仿佛是在夢裡?又在現實生活里?特別是嬰兒頭上的帽子、身上的披蓋,他選用了陽新民間布貼藝術,使畫面更具鄉土氣息。筆觸細膩,畫面生動,構圖簡潔、人物形象可愛。
所有這些,是與尹關山的那份鄉情分不開的。據說,他常常一個人走在鄉村的田埂上,或蜿蜒的山路上,或寧靜的農家小院裡,漫漫無目的,走到哪,就畫到哪。有一次,尹關山坐車到排石,然後在一個農民家中住了一個多星期,畫了大量的速寫,之後,又從排石出發,步行走到後山。那是一個偏遠的山區,經過幾天的寫生後,他再翻山到龍港,再走朝陽河,吃盡了苦頭,後來,他又翻山到陽新的東源山區。在那些日子裡,一個小場景讓他興奮不已,那就是煙燻臘肉。他將這個小生活場景速寫回來後,三易畫稿,創作出獨具江南特色的《鄂南農家燻肉香》之作品。
尹關山的田家風俗畫是他對江南風情、對鄉親的另一種感情依附,體現了他的一種創作風格。這種風格的某些方面得益於民間藝術,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楚文化的民間藝術,浸透著厚重的裝潢色調;反映著農民穿戴及裝飾住所的色彩在黑頂白牆中更加奪目。尹關山的水墨畫是他心中對陽新古樸民風、純樸鄉情的真實寫照。
尹關山藉助田園牧歌式的閒逸情趣表達自己的隱逸思想,或憂民意識。他用繪畫藝術來關注農民、關注農家的悲歡,記錄下農人生活的喜怒哀樂,寄予著對生活在山區窮苦百姓的深切同情,並從中發現一種農家生活質樸自然的美,一種恬淡閒適的情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