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蘭冰

尹蘭冰

尹蘭冰(1895-1986)原名尹保奎,字蘭冰,雲南師宗縣竹基鄉他谷村人(他谷村原屬羅平縣轄,且全村均姓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尹蘭冰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雲南師宗縣竹基鄉他谷村
  • 出生日期:1895
  • 逝世日期:1986
  • 原名:尹保奎
人物簡介,坎坷人生,入獄獲釋,

人物簡介

尹蘭冰自幼聰敏,7歲入私塾,12歲考入雲南羅平高等國小堂,1911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中學。 他在省一中讀到了李大釗的著作和《新青年》雜誌,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進步思想開始萌芽。1920年,尹蘭冰以優異的學習成績畢業,到雲南玉溪、羅平、師宗等地的國小任教。1922年起,他擔任雲南滇中鎮守使胡若愚的秘書。1925-1926年擔任雲南大姚縣長。1927年,尹蘭冰任第二軍軍長鬍若愚的高級軍佐兼政治部主任,在宜賓舉辦教導隊,親任政治教官,積極宣傳孫中山的三大政策。1928年,胡若愚在雲南滇系軍閥的混戰中失敗,投靠四川軍閥劉文輝,尹蘭冰也跟隨前往。他反思軍旅生涯,感到迷惘,毅然辭官,在四川閒居了一段時間。此時,他讀了一些馬克思和列寧的著作,茅塞頓開,決心追求真理。1933年冬,他回到雲南。1934年春,尹蘭冰應聘擔任雲南羅平簡易師範國文教員。
1936年2月,中共雲南省工委書記李浩然趁紅軍長征經過滇黔邊境的時候,以赴羅平考察為名,準備與紅軍取得聯繫,卻遭到羅平警察局的懷疑和盤查,情況危急。李浩然想起有人跟他說過尹蘭冰思想進步,就謊稱來羅平探望尹蘭冰。警察局向尹蘭冰詢問,尹蘭冰冒險出頭擔保,毅然承認李浩然是他的好友,使李浩然化險為夷,平安返回昆明。抗日戰爭爆發後,雲南省工委加強了雲南羅平的工作,以雲南羅平簡易師範為據點,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宣傳活動,並派黨員做尹蘭凍的工作,引導他加深了對黨的認識,尹蘭冰有了加入黨組織的想法。但為了黨的工作能更好地開展,尹蘭冰暫時以民主人士的身份與党進行合作。他拿起筆來,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創作了大量的山歌小調,約有二百多首,其中《窮人的覺醒》、《起來吧!泥腦殼》兩首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山歌小調在人民民眾中產生了極大的反響,對抗日救亡起了很好的宣傳作用。為了把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深入廣泛地開展下去,在地下黨的領導和推動下,雲南羅平城區的中國小師生組織了抗日救亡工作團下鄉,尹蘭冰被推為團長。他不負眾望,做出了成績。1938年簡易師範改為雲南羅平縣立初級中學,尹蘭冰仍留在中學教書。
1940年初,雲南羅平縣政府裁局改科,在地下黨及廣大教師的支持下,尹蘭冰出任縣教育科長。此時正是國民黨掀起第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時期,國民黨羅平縣黨部為打擊抗日的進步勢力,勾結駐軍,製造證據,於1940年6月20日上午逮捕了羅平中學教導主任劉璧華(省工委委員兼雲南羅平縣地下黨委書記),下午又逮捕了尹蘭冰,製造了震動全縣的“尹劉事件”。尹蘭冰在獄中堅定沉著,與敵人針鋒相對,奮筆寫出了長詩《孤憤歌》、《告全縣父老書》。尹蘭冰被關押15個月,歷經考驗,被人們稱為黨外布爾什維克,後來在黨組織的營救下出獄。此後,尹蘭冰到羊者窩國小任教三年,繼續與黨組織保持密切的聯繫。1946年,尹蘭冰又到雲南陸良馬街萃山中學教書,他繼續宣傳民主、進步,反對國民黨的黑暗專制。1948年,尹蘭冰回到家鄉。此地是雲南陸良、師宗、羅平三縣的結合部,地下黨的重要聯絡點之一。邊縱和彌瀘、羅盤兩地委的軍政領導人經常到尹蘭冰家中座談,商討大事。1948年,尹蘭冰加人中國共產黨,實現了自己的夙願。1949年8月至1953年,尹蘭冰任雲南羅平中學校長。其後歷任縣人大代表、副縣長、雲南省人大代表等。

坎坷人生

尹蘭冰,又名尹文英,1895年出生於雲南省羅平縣龍甸鄉他谷村(現屬師宗縣竹基鄉)一殷實富戶家庭。
1917年考入雲南省立昆華中學讀高中。此間,他深受俄國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及新思想、新文化的影響。
1920年昆華中學畢業後,先後擔任滇中鎮守使署秘書、大姚縣長。
1927年,轉任滇軍第二軍軍長鬍若愚(羅平人)的高級軍佐兼政治部主任,在該部舉辦的教導隊中積極宣傳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張。
1928年,他隨胡若愚到成都,被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文輝聘請擔任顧問4個月。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大舉進攻東北,東三省淪陷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和不抵抗主義,激起了全國抗日反蔣運動的高漲。
經多年輾轉奔波和軍旅生涯的尹蘭冰,此時對過去的一切進行了認真的反思,他看到的是連年的軍閥混戰和人民生活的痛苦。彷徨中,他毅然棄官,閱讀了馬克思、列寧的著作,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示。時值家鄉羅平籌辦簡易鄉村師範學校,在地方的推薦和邀請下,他於1933年從四川回到羅平簡師擔任國文教員。他團結進步教師,講授新知識,闡述新道理,成為在羅平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先聲。
自從1936年與省臨委書記李浩然結識後,他雖因種種原因未能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組織,但他長期與地下黨患難與共,風雨同舟,並肩戰鬥,為羅平及周邊地區的解放作出特殊貢獻,被同志們稱為“黨外布爾什維克”,直至1948年12月才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9年8月,被縣臨時人民政府任命為羅平中學校長。
1953年,他被錯處勸告退黨,但仍以民主人士身份先後任羅平縣人大代表、副縣長、雲南省一至五屆人大代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組織恢復了他的黨籍。
1986年6月,因病逝世,終年91歲。

入獄獲釋

1939年冬至1940年春,當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在國民黨“防共”、“限共”、“反共”等反動方針的指導下,國民黨頑固派在大搞軍事摩擦的同時,又在國民黨統治區取締抗日救亡團體,查封進步書刊,破壞中共地下組織,秘密逮捕殺害中共地下黨員,接連製造反共事件。1940年6月19日,國民黨羅平縣黨部書記長李澤生召開縣黨部會議,指責“羅平中學有異黨活動”,“要整點厲害給他們看看”。 打入縣黨部工作並參加會議的當時有中共地下黨員吳世霖、張執中,他們預感敵人就要下毒手,於是吳世霖不顧個人安危,甩掉敵人監視,立即到羅平中學向中共羅平地下縣委書記劉璧華匯報了這一情況。黨組織立即採取緊急措施,將黨內重要檔案和書籍連夜銷毀或轉移。20日,國民黨羅平縣當局以“清查異黨”為名,派部隊到羅平中學等地進行搜查,將中共羅平地下縣委書記劉璧華和進步教師、羅平縣政府教育科科長、“抗日救亡工作團團長”尹蘭冰逮捕監禁,製造了轟動全縣的“尹·劉事件”。尹、劉被捕後,駐軍旅長閻旭、縣長廖文渭、縣黨部書記長李澤生多次對劉璧華和尹蘭冰進行審訊。尹、劉據理鬥爭,嚴厲駁斥,大講抗日救亡道理,始終未暴露黨的秘密,駁得敵人啞口無言。敵人軟硬兼施,一無所獲後,又抓來劉璧華的妻子趙若卿進行威脅審訊,說“不交待就槍斃”,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敵人也無可奈何。
“尹·劉事件”發生後,中共羅平縣委其他成員當即研究決定,將已暴露和可能暴露的任學源、朱希敏、王綱正等一批黨員先後安排轉移外地,其餘黨員仍留下繼續堅持工作。同時,縣委成員吳世霖、陳世麟(陳鴻圖)到昆明向省工委匯報,省工委指派在《民國日報》社任記者的中共地下黨員劉浩出面處理“尹·劉事件”。劉以《民國日報》記者身份,先後拜訪國民黨雲南省教育廳廳長龔自知、國民黨省黨部書記長隴體耀,請他們寫信勸說羅平當局;同時又通過上層統戰人士張沖向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進諫;遠在江西的滇軍五十八軍軍長孫渡也在其部屬中共地下黨員楊守沫的請求下,至電龍雲“少樹敵,多仁政”,建議對“尹·劉事件”應“化小”解決。龍雲在各方面的疏導下,同意釋放尹、劉,並於10月由省政府發出釋放公文。但至12月,尹、劉仍未獲釋。省工委又指派劉浩代表省工委親赴羅平營救尹、劉。劉浩來到羅平後,在松毛山主持召開縣委擴大會議,傳達省工委的三條決定:一是貫徹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域內“蔭蔽精幹”的工作方針;二是改組中共羅平縣委為臨時縣委,由張鴻逵任書記;三是繼續營救尹、劉。劉浩以《民國日報》記者身份,約請統戰人士唐聚五、張學義一起去做縣長廖文渭、縣黨部書記長李澤生的工作,要求執行省政府釋放尹、劉的公文。經多方努力,在唐聚五、張學義等統戰人士的擔保下,劉璧華於1941年1月26日獲釋出獄赴昆。但尹蘭冰仍被監禁,敵人威逼他寫“自首書”,要他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供出地下黨的活動情況。由於他堅貞不屈,據理駁斥,加之各方的努力營救,國民黨羅平縣當局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於1941年9月將尹釋放。至此,國民黨當局製造的“尹·劉事件”以他們的失敗而告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