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芳利

尹芳利

1980年的冬閒季節,為了生存,17歲的尹芳利跟著小郭村的老藝人張永西等十餘人,帶上製作工具、顏料,遠走蘇州賣起了“泥活兒”。   尹芳利說,泥塑的色彩鮮艷,生動逼真,並且不論是泥人還是飛禽走獸的泥玩具,背後或底部大都裝有蘆哨,輕輕一吹,就會發出“唔唔”的音響,有的老藝人還能用泥哨吹出幾個簡單而有節奏的音階,這深受兒童們的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尹芳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臨沂蒼山縣興明鄉小郭村
  • 職業:鄉文化站站長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個人作品,其他相關,

個人履歷

泥塑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捏泥人”,它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雕塑工藝品。
相信上個世紀80年代前出生的人,都還能記起兒時拿破爛兒從貨郎手裡換泥哨的情景,那“嗚嗚”的哨音,曾給多少人貧苦的童年生活帶去無窮樂趣。
尹芳利
尹芳利
在泥塑工藝中,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泥塑)之鄉”的臨沂蒼山縣興明鄉,其泥塑藝術,以誇張而又情真、簡潔而不粗俗的獨特風格遠近聞名。興明鄉泥塑藝術起源於鄉內小郭村,因此被社會各界和藝術家稱為“小郭泥塑”。小郭泥塑最初是貧苦人養家餬口的“營生”,相傳源於清朝鹹豐年間,有200多年的歷史。
雖然小郭泥塑的手藝流傳至今,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養家餬口”的作用漸漸退出藝人的生活,小郭泥塑逐步發展成一種民間特色藝術。今年43歲的尹芳利是小郭泥塑的第5代繼承人,也是該鄉從事泥塑最年輕的人。多年來,尹芳利致力於小郭泥塑藝術的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盡力減緩著民間藝術的衰亡。

人物生平

尹芳利告訴記者,舊時的興明鄉,許多人家都是靠“捏泥人”為生。那年月,家中的口糧只能維持半年,不足部分要靠“捏泥人”掙錢餬口。每到秋天,農活兒一幹完,窮苦農民便挑著貨郎擔子,走街串巷,用泥哨換取一些破爛兒,再拿換來的破爛兒去換錢。
《蒼山縣誌》曾有記載:“蒼山泥塑玩具的代表產地為小郭村,源於清鹹豐年間(1851年),原為已故老泥塑藝人李憲志的祖父從師天津,掌握了雕塑神像之技巧,為養家餬口,利用本地黃泥塑成人畜玩具,晾乾,塗粉著色,到集市銷售。”
“捏泥人”是份苦活兒,冬天,冰冷的泥團把藝人的手凍得鐵青。老百姓說“家有半升糧,不為泥活忙”,如果不是為了生存,手藝人也不願意和這些泥巴打交道。“小郭挖泥做孩忙,天南地北賣泥郎,大江南北都賣遍,小郭泥娃哭聲響”,這句順口溜就是舊社會的小郭泥塑的真實寫照。
不過,在不諳世事的孩子們眼裡,“捏泥人”卻少了幾分生存的無奈,多了些玩耍的趣味。像許多農家孩子一樣,童年的尹芳利特別喜愛玩泥巴。尹芳利出生在與小郭村二里之隔的尹村,七八歲的時候,尹芳利便跟著父母學會了捏泥人。父母讓尹利學捏泥人的初衷是讓他以後能“有口飯吃”,而對美術有著濃厚興趣的尹芳利,卻在苦的同時,找到了自己的樂子。
因為貧窮,家裡實在無力供尹芳利繼續上學,1979年,國中畢業的尹芳利退學了。
第二年的冬閒季節,為了生存,17歲的尹芳利生平第一次坐上火車,跟著小郭村的老藝人張永西等十餘人,帶上製作工具、顏料,遠走蘇州賣起了“泥活兒”。
尹芳利說,泥塑的色彩鮮艷,生動逼真,並且不論是泥人還是飛禽走獸的泥玩具,背後或底部大都裝有蘆哨,輕輕一吹,就會發出“唔唔”的音響,有的老藝人還能用泥哨吹出幾個簡單而有節奏的音階,這深受兒童們的喜愛。只是,由於蘇州是水鄉,水多路少,這使沒有船只能靠雙腿走路的他們非常頭疼,再加上南方雨天多,在別的地方幾天就能晾乾的泥人,在蘇州得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行。因此,4個月之後,他們便回了老家。
但在蘇州4個月,尹芳利日日夜夜跟著小郭村的老藝人,在老藝人的指點以及耳濡目染的學習中,他的泥塑手藝有了很大進步。

個人作品

從蘇州回老家後,尹芳利又進了學校,上高中,專門學習美術。1984年,蒼山縣進行機構改革,同時面向社會招考具有藝術才華的工作人員,有美術專長的尹芳利順利考上了興明鄉文化站站長一職。
尹芳利作品尹芳利作品
文化站長是個不能再小的官兒,但卻給了一直深愛泥塑的尹芳利許多研究泥塑藝術的機會。在這期間,尹芳利不僅致力於提高泥塑技藝的提高,同時他對民間泥塑藝術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尹芳利告訴記者,小郭泥塑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造型完整統一,誇張而傳真,簡潔而不粗俗。由於泥人多是小孩的玩具,其形象製作都是從現實生活中吸取營養。例如做各種娃娃,往往要誇大頭部,做成“肥頭大耳”,一派天真稚氣。這些表現手法,是傳統藝人特別重視的“不似之似”。另外,在著色時,大都以品紅和綠英為主色調,富有熱烈、明快、活潑的氣息。玩具的背部不著色,顯露自然泥土的顏色,給人一種樸實無化的質感。可謂頗具匠心。尹芳利說,他在進行泥塑創作時,刻意保留了小郭泥塑傳統的製作、畫法等。
尹芳利說,隨著人們藝術鑑賞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傳承民間藝術的重視,“土氣”的小郭泥塑也開始登上了大雅之堂,受到了國內外美術家的賞識。現在,小郭村的泥塑藝人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將泥塑進行了創新,並且將製作好的泥塑放進了精美的包裝盒中,當作特色禮物贈送賓客。

其他相關

隨著時代的變遷,當年興明鄉養家餬口的泥塑手藝開始逐漸淡出日常生活,由於泥塑既苦又髒,願意從事泥塑的人大大減少,小郭泥塑後繼乏人的問題也讓尹芳利深為憂慮。
尹芳利告訴記者,現在的小郭村,依然鐘情於泥塑的絕大多數是中老年人,由於需整日與泥巴打交道,既髒又累,加之利益微薄,年輕一輩都不願意從事泥塑,而選擇經商或外出打工等。現在小郭村的泥塑藝人,年齡大多在70歲以上,年紀最輕的也已有58歲。尹芳利告訴記者,由於現在工作較忙,他一直沒能坐下來專心製作泥塑。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退休以後,辦一個生產泥塑玩具的小工廠,既推動泥塑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又能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