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耕

尹耕

尹耕(1515年—?)明代詩人。字子莘,號朔野,山西蔚州(今張家口蔚縣)人。嘉靖十一年進士,官至河南按察司兵備僉事。因被人彈劾,遣戍遼東,遂不復用。因他生長邊地,通曉疆事,深恨武備廢弛,曾作《塞》十一篇,申明虜害及邊防形勢,以警告當政者。作詩沉雄有氣魄,著有《朔野集》。

基本介紹

  • 本名:尹耕
  • 字號:字子莘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時間:1515
生平簡介,仕途多舛,著書立說,坎廩而終,詩作選摘,

生平簡介

仕途多舛

尹耕聰穎好學,少負偉略,嘉靖十年(1531)17歲中舉,次年中進士,歷任藁城知縣、禮部儀制主事、員外郎、河間知府,後“因其知兵”,被破格提拔為河南按察司兵備僉事,以四品銜,管領民兵,仕途可謂一帆風順。但是,由於他嗜酒,又年少氣盛、耿直豪爽,到河南不久即遭張萬紀誣告,被發配到遼東,幾年後才獲準回鄉。
從此,剛30齣頭的尹耕就絕意仕進。他蓋了一座書房,以家鄉之山為名,曰九宮山房,在這裡專心讀書、專心著述,以另外一種方式報效國家。但是,當地方上遇到大的事情時,他依然積極參與擘畫,遇到危險時,他依然挺身而出,報國之志從未消沉。

著書立說

嘉靖年間,蒙古族俺答部不斷侵入內地襲擾,京師也受到極大的威脅。而尹耕的家鄉蔚縣,地處宣府與大同之間,更處在戰爭的前沿。尹耕對當時的局勢憂心如焚,他少年得志,極想乾一番大的事業,“每欲提一旅橫行塞上”,保家衛國。可是現在只能紙上談兵了,於是,他將全部的才華和滿腔的熱情托於筆墨,寫了多部談兵的書:《譯語》、《南秦記略》、《大同平叛志》、《塞語》和《鄉約》等。其中以後兩部書影響最大,《塞語》收入《四庫全書總目》,分邊情、形勢、城塞、乘塞、出塞、抽丁、官軍戶、練習、保馬、民堡、審機11部分,表達了他揮師塞上的戰略思想,在書中,他向朝廷進言“漢之患在外戚,唐之患在藩鎮,而本朝則以備虜為急,當以有宋為殷鑑”。《鄉約》則提出了“先國家之急而後己私”的政治主張,表達了對國家防務的極大關注,書中詳細論述了組織“民兵”的意義和辦法。“今國家塞垣際天設險固矣,而復內治必盡民自為兵,視周不上軼乎?”
為了為國家防務提供更準確的歷史和地理資料,尹耕又走出家門,幾度到邊關考察,寫出了著名的志書——《兩鎮三關志》,兩鎮指拱衛京師的大同鎮和宣府鎮,三關指雁門關、寧武關和偏頭關,這部書共14卷,“記內邊外邊之防護,山川關口之界限,人丁土田之繁庶,甲冑芻糧之儲蓄,戰守防堵之紀律,囊括經史,薈萃韜略”,保存了大量珍貴史料,部分卷帙收藏於寧波天一閣、民族學院、內蒙古自治區、吉林大學圖書館和日本東洋文庫。尹耕還著有《九宮私記》、《朔野山人記》等。

坎廩而終

尹耕的軍事思想不僅表達在他的上述著作中,還反映在他的大量詩作中,尹耕的邊塞詩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清代詩人錢謙益、沈德潛在《列朝詩集》和《明詩別裁集》中都選有尹耕的作品,錢謙益稱其“作為歌詩,沉雄歷落,《秋興》、《上谷》諸篇,有河朔俠烈之風”。清詩大家朱彝尊也在《靜志居詩話》中說,“朔野以邊才自負,一蹶不振,坎廩而終,詩如曉角秋笳,聽者淒楚”。
尹耕卒於九宮山房,葬於蔚縣城南宋家莊村西南尹家墳,入祀鄉賢祠。明史無傳。

詩作選摘

【秋興八首】
其一
萬里長風落樹柯,乾坤今日未投戈。空聞海國標銅柱,轉見河湟起白波。
是處清霜埋戰骨,幾人明月聽漁歌。天涯憔悴三湘客,獨抱遺騷怨薜蘿。
其二
銅龍春辟曉光寒,金水橋橫白玉欄。見說漢皇求大藥,故邀王母到長安。
黃金夜獻文成灶,青鳥朝翔太乙壇。不是歲星陪帝輦,蟠根誰奉殿中歡。
其三
薊門千里接雲中,虜騎清宵警報同。合陣幾窺青海月,鳴鞭爭下黑山風。
殘冬戰士衣仍薄,荒歲孤城廩欲空。南國十年輸挽盡,防秋諸將慢論功。
其四
十萬鳴弦報吉囊,野心狼子是花當。連姻故自輕中國,分道頻看入漢疆。
推轂丈人空肉食,操戈遺孽尚蕭牆。不應千羽修文日,歲歲三關有戰場。
其五
萬山環合蔚州城,紫塞連雲朔氣清。禾黍歲時供上谷,烽煙日夜接神京。
九宮迤邐通軍壁,高壘崔嵬列虜營。稍喜摧鋒章節能,帥將俘獲謝蒼生。
其六
王喜城邊古廢丘,金波泉涌夾城流。時危異姓能安漢,事去諸劉獨拜侯。
鼙鼓幾遭豺虎急,山川曾入犬羊羞。石郎可是無長慮,直割燕雲十六州。
其七
威名萬里馬將軍,白首丹心天下聞。遼水旌旗余殺氣,泰山松柏已高墳。
條侯自靖軍中變,竇憲曾銘塞外勛。獨倚凌煙思將略,暮天征雁下寒雲。
其八
少小家居古北平,熟聞邊事慣輕生。雙旌夜渡桑乾水,一劍朝沖可汗營。
排闥未陳憂世疏,棄繻空有憤時纓。滄江臥病今虛晚,鴻雁秋風旅夢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