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潤生(收藏家、文化部文物出版社編輯)

尹潤生(1908—1982)出生在蒙古族世家,姓博爾濟吉特氏,原名培昌。幼承家教,勤奮好學。1930年畢業於北平私立財政商業專科學校,在世界編譯館任會計員。1939年著有《北京典當業概況》一書。1954年出席文化部古墨等文物鑑定會後,將古墨鑑賞、研究作為本職,後調入文化部文物出版社任編輯,又奉命致力於整理故宮博物院藏墨,其間編寫了《故宮藏墨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尹潤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82年
  • 畢業院校:北平私立財政商業專科學校
尹潤生一生與墨有著不解之緣。初為夫人張穎昭作畫尋覓佳墨,常奔走於琉璃廠,勤懇物色,無間寒暑,後竟至愛不忍釋,除仔細研究善書、善畫之墨質的不同外,更對墨的原料、年款、銘文、圖案、工匠、產地、裝潢、真偽等一一加以考證、辨識,被同好喻作“墨痴”。
1951年尹潤生著手著述《尹潤生墨苑鑑藏錄》,他認為“墨散書存是所慰也”。全書收錄了他所收藏鑑定過的明代、清代古墨四百七十一目,總計八百四十四笏(有的一目中含多笏)。分別記述了墨的形式、款識、重量,還記述了他鑑定的依據,有關掌故,墨的屬制者及墨工小傳,收藏過程以及鑑賞的經驗。他為每笏墨做的拓片,更直觀地再現了墨的全貌。從中,可以看到他一生孜孜追求的價值,因為他鑑藏、記錄的墨寶,每一笏都是我國璀璨文化藝術的明珠。這些墨寶,原作為祭祀、刑罰、文化用品而出現,後隨文化的傳播而發展,又作為禮品、貢品、紀念品、藝術品而愈精湛。墨有“百年如石,一點如漆”的品質,足以反映古代制墨的高超技術。同時,墨納雕刻、繪畫、詩詞、宗教、天文、地理、歷史、耕織、商業於一身,內涵豐富!
20世紀50至60年代,尹潤生與葉恭綽張子高張絅伯多位墨收藏家、朋友每月聚會兩三次,以談墨為內容,賞奇析疑,除觀察實物外,更參考前人有關資料、墨譜拓片,精研細斟,各抒己見,相互敬重。四人計畫以各家明代墨中珍品合作編著《四家藏墨圖錄》,書出版後,即將書中所列墨寶獻給國家,然後再出版第二冊,依次捐獻。書編成後,葉恭綽作序,指出:“墨為吾國特產,且關於文化日用者極鉅。自五代宋元明以來,良工輩出,各以品質體制相競。高者至等黃金。其製作之精,又於美術工藝中獨樹一幟。”關於出版此書,他又寫道:“復旦光華,百廢具舉,近且議及文房用品之中興,而故物罕存成規莫睹。吾與諸友,偶敦夙好,蒐集有年,剖璞披沙,精英斯現。值有談玄之會,戲附墨家者流,爰應時需,出供討究,遂各選其勝,合印斯編,名曰四家藏墨圖錄。四家者:湖北張子高,浙江張絅伯,北京尹潤生,廣東葉遐菴也。”1956年,《四家藏墨圖錄》在極為和諧的氣氛中得以完成出版,原版為宣紙線裝,印數不足500冊。1964年,四家將一批明墨捐獻故宮博物院,足見四人之志同道合。
我是看著父親的墨長大的,在他的薰陶下,我喜歡這些“寶貝”,知道它們的珍貴。這些年,我竭盡全力為編輯出版父親的著作工作著。編纂過程中,我曾因為涉足一個新的領域而膽怯、躊躇,但編輯過程,亦即我的學習過程,每做一遍修改、校對,對於墨文化、對於父親畢生的痴迷和為之付出的心血,就多了一層體會,也便充滿了信心。(博爾濟吉特·雨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