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溯濤

尹溯濤

尹溯濤,名培,1907年出生在雲南省梁河縣久保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里。父母早亡,家境貧寒,使尹溯濤從小就養成了生活節儉,學習勤奮的良好習慣。在國小校讀書期間,由於他天資聰穎,加之勤學苦練,終於以優良的成績考進騰衝中學就讀。尹溯濤在騰衝中學讀書期間,更加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並接受了進步思想的影響。在尹溯濤國中未畢業時,迫於生活無著,只好輟學。為維持生計,與他人合夥到緬甸臘戍一帶經商,曾開辦過“南洋公司旅社”,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傣語和佤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尹溯濤
  • 別名:名培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雲南梁河縣久保村
  • 出生日期:1907
  • 逝世日期:1949
  • 職業:革命者  
  • 畢業院校:騰衝中學
  • 信仰: 共產黨
  •  性別  : 男  
個人簡介,生平經歷,人物事跡,人物紀念,

個人簡介

尹溯濤(1907~1949),字培雲,雲南梁河縣久保村人。

生平經歷

早年以優良的成績考進騰衝中學。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尹溯濤加入了緬甸臘戍愛國華僑成立的“臘戍華僑抗日救國會”。他深入阿佤山一帶開展抗日宣傳活動,由於他平易近人,與佤族民眾坦誠相交,頗得佤族民眾的信任,為日後在佤山開展革命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尹溯濤尹溯濤
1936年,中英會勘中緬南段未定界,以班洪王為首的阿佤山十七王,一致推舉尹溯濤為總代表。尹溯濤代表十七王致書“中立委員長”,並向國民政府請願,呈書義正詞嚴,表達了“不願聽英帝之驅使,願斷頭顱,不願為英帝之牛馬”的英雄氣概,顯示了阿佤人民的嚴正立場和誓死保衛祖國領土完整的決心。
抗日戰爭爆發後,尹溯濤從阿佤山到瀾滄縣城佛房,在瀾滄簡易鄉村師範學校擔任了一段時間的教師。其間,尹溯濤同以行醫為掩護的共產黨員張南屏一起在瀾滄、孟連、西盟等地村寨進行社會調查,為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打基礎。
1944夏,尹溯濤又與共產黨員李曉村和其他進步人士一起,促成愛國人士羅正明請纓抗戰,組織了一支上千人的武裝抗日游擊隊伍,進駐阿佤山,建立了抗日游擊根據地,開展轟轟烈烈的武裝抗擊日軍侵略阿佤山的游擊戰爭,成功地抗擊了日軍對中國南疆的野蠻侵略。
1948年6月,中共思普特支在勐主碧光中學成立了分支,領導景谷、六順、瀾滄一帶的革命鬥爭。尹溯濤得知後,便日夜兼程,從西盟山趕到謙糯。從此,他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於反“三征”(即:徵兵、征糧、徵稅)這一如火如荼的民眾運動中。同年,他參加了黨在謙糯舉辦的幹部訓練班,並在其中任教員。
1949年1月,在黨的領導下,尹溯濤奉命帶領新組織的民兵200餘人,攻打盤踞在雅口的高家寶私人地霸武裝。戰鬥中他大膽沉著,捨身深入敵巢與敵談判,迫使地霸武裝撤出碉堡並交出全部武器,順利解放了雅口,圓滿地完成了指揮部的戰略意圖。接著他又親率部隊抵達寧江(今勐海縣勐往鄉一帶),向國民黨寧江設治局衙門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寧江設治局長許雨蒼,在強大的軍事進攻面前,施展了假投降的陰謀,提出要尹溯濤前去談判。1月21日上午,當尹溯濤到設治局房內談判桌旁剛坐下,預先埋伏的敵人便向他連開數槍,尹溯濤不幸中彈犧牲。

人物事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尹溯濤懷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懷著抵抗日軍、拯救祖國的滿腔熱忱,毅然加入了緬甸臘戍愛國華僑成立的“臘戍華僑抗日救國會”。經常進入阿佤山一帶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尹溯濤從阿佤山來到瀾滄縣城佛房,在瀾滄簡易鄉村師範學校擔任一段時間的教師。此期間,尹溯濤與行醫為掩護的共產黨員張南屏在瀾滄、孟連、西盟等地的村寨進行社會調查,為在邊境地區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打下初步的基礎。1942年秋,黨組織正式派遣共產黨員江枕石進入瀾滄,準備在阿佤山區建立抗日根據地。尹溯濤與江枕石又到阿佤山區進行認真考察。後來江枕石不幸被國民政府逮捕殺害。1944年夏,尹溯濤又與共產黨員李曉村和其他進步人士一起,促成景谷縣愛國人士羅正明請纓抗戰,組織了一支上千人的武裝抗日游擊隊伍,進駐阿佤山區建立了抗日游擊根據地,廣泛團結了各族人民和各階層愛國人士,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武裝抗擊日軍侵略阿佤山的游擊戰爭。佤山抗日游擊支隊司令員為羅正明,參謀長顧紹麟,政治部主任尹溯濤、王光表,軍需主任李曉村。游擊隊分為五個大隊、兩個獨立中隊、一個直屬中隊。尹溯濤除任政治部主任外,還兼任翻譯工作,對部隊的建設提出過許多非常積極、很具有民主性的建議。尹主張把該部隊建成非私有制的軍隊,個人帶來的槍枝由司令部負責登記,統一分配使用,損失部分由司令部負責賠還;當時佤山的佤族同胞還沒有種菜的習慣,部隊很難買到蔬菜,尹溯濤主張部隊幹部戰士自己動手種植蔬菜,以解決蔬菜奇缺;主張尊重少數民族的習俗,與各族民眾搞好關係。1945年冬,部隊轉移到新地方後,他又提出部隊耕種荒蕪的田園,自己解決糧食供給。日軍投降後英軍步步進逼,他建議把部隊撤到滄源縣勐省壩屯墾,自給自足,長期駐守在邊防的大門抗擊侵略軍。尹溯濤的這些主張和建議,有的實現,有的卻因歷史的局限性未能實施,或未能完全實施。
在抗擊日軍的侵略鬥爭中,由於佤山抗日游擊隊能較好地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依靠佤山各族各階層的廣大民眾,因此,在作戰中如魚得水,打了許多勝仗,成功地抗擊了日軍對中國南疆的野蠻侵略,使敵人始終未能越過國界一步。就在這段時間,為求抗日救國的真理,尹溯濤曾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地到處尋找我中共地下黨組織,但由於當時白色恐怖極為嚴重,中共地下黨組織都處於非常秘密的活動之中,使他未能找到黨的組織。他便冒著危險買了一部分馬列著作和進步書籍回來,其中還有《毛澤東印象記》、《西行漫記》等書。這些進步書籍曾在瀾滄各學校及知識分子中傳閱,起到了革命的啟蒙作用。尹溯濤對這些書更是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在認真研讀的同時,寫了大量的讀書筆記。書中的革命道理猶如明燈為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使他更加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
1948年6月,中共思普特支在勐住碧光中學成立了分支,領導景谷、六順、瀾滄一帶的革命鬥爭。尹溯濤得知後,便日夜兼程,從西盟山趕到謙糯。從此,他便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於反“三征”(即:徵兵、征糧、徵稅)這一如火如荼的民眾運動中。同年,他參加了黨在謙糯舉辦的幹部訓練班,並在其中任教員。
1949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瀾滄各族人民舉起了武裝鬥爭起義的大旗,尹溯濤、李曉村奉命帶領新組成的民兵200餘人,攻打盤踞在雅口的高家寶的私人地主武裝。戰鬥中,尹溯濤指揮大膽沉著,命令民兵將敵據點圍得水泄不通,斷其水源,迫使敵人撤出碉堡並交出全部武器,順利解放了雅口。攻克雅口後,他速派部隊駐守糯扎渡,以防止敵人從思茅方向派兵增援,圓滿地完成了指揮部的戰略意圖。接著他又親率部隊抵達寧江(今勐海縣勐往鄉一帶),向國民黨寧江設治局衙門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老奸巨猾的寧江設治局長許雨蒼,在我強大的軍事進攻面前,被我圍得走投無路的窘況下,施展了假投降的陰謀伎倆,提出要尹溯濤前去談判,驗收槍身號碼。1月21日上午,當尹溯濤到設治局房內談判桌旁剛坐下時,預先埋伏的敵人便向他連開數槍,他不幸中彈,在“同志們要報仇啊”的呼喚聲中壯烈犧牲。尹溯濤犧牲後,我軍連夜組織部隊向敵人發起了強大的進攻。戰士們一邊衝鋒,一邊高呼著“為溯濤同志報仇”的口號,一鼓作氣攻克了衙門,解放了寧江城。

人物紀念

尹溯濤一生艱苦樸素,平易近人,對革命事業忠心耿耿,隨時隨地都充滿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必勝的信心。早在阿佤山區進行抗日活動時,他的一個在國民黨軍隊里當參謀長的侄子尹可舟曾到阿佤山勸他到昆明做官。以當時的情況來說,憑著他個人的才智和社會關係,當官享福是完全有條件的。但他卻不屑於榮華富貴和紙醉金迷的生活,而以革命事業為己任。他自豪地對侄子說:“我在阿佤山雖是艱苦的,但我所做的事業卻要比在國民黨那裡當大官更有意義”。因此,無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未能動搖他的革命意志。找到共產黨以後,他更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為革命早日成功而廢寢忘食地工作,直至獻出了他寶貴的生命。
1949年4月,在佛房成立瀾滄臨時專員公署時,為了紀念尹溯濤,決定將寧江縣改為“溯濤縣”,在普洱縣寧洱鎮西門龍潭烈士紀念碑上,也鐫刻著他的英名。1984年清明節前,中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委員會、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在烈士陵園為尹溯濤重修了烈士墓,以示永久的紀念和表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