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沺

尹沺

尹沺(1882—1958),字漁村,山東省東平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在京師第一師範學堂(北京師範大學前身)讀書期間,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響,加入中國同盟會,投身民主革命。1910年,尹沺秘密參加汪精衛等革命黨人在北京暗殺滿清攝政王載灃的行動,在攝政王載灃上朝的必經之路什剎海甘水橋下埋置炸彈,實施暗殺。不料,暗殺行動被發覺。尹沺在友人的幫助下,喬裝成商人,撤離京城,赴保定加入胡鄂公領導的北方革命協會,與薛成華張在田周希文以及樊少軒組成天津五人暗殺團。1912年1月27日,在天津火車新站仁和里街附近,尹沺等人謀炸天津鎮總兵張懷芝未成,薛成華被捕犧牲。尹沺撤入租界仁和里街《民意報》社內,之後參加商討制定天津起義的具體方案。中華民國成立後,先後出任河北任丘、束鹿縣知事,為官清廉,關心民眾疾苦,注重發展農業、教育,有廉政聲。1938年,任國民政府肥城縣縣長,動員親友奔赴抗日前線,後又率部轉至東平四區抗日。1940年果斷拒絕汪精衛邀請其出任偽職的無理要求。1941年赴山東省抗日根據地臨沂任參議員、山東省臨時參議會議員。1943年,魯中形勢惡化,尹沺隨山東省臨時參議會轉至安徽省阜陽縣。1946年回到濟南,仍任省參議員,兼任濟南市私立厚德平民工廠國小校長。1958年在濟南因病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尹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東平縣
  • 出生日期:1882年
  • 逝世日期:1958年
  • 職業:革命家
  • 畢業院校:京師第一師範學堂(北京師範大學前身)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與暗殺滿清攝政王載灃、天津鎮總兵張懷芝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尹沺,字漁村,山東省東平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出生於1882年。尹沺家世業儒,6歲啟蒙,受業於其長兄尹序浩),由東平州書院高等國小堂、省優級師範學堂而考取並畢業於清京師臨第一師範學堂(現北京師範大學)。在清京師臨第一師範學堂,尹沺秘密閱讀了大量宣傳反清、宣揚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進步書籍,逐步認識到:要強國,就必須推翻滿清政府,建立共和,實行新政。後來,尹沺在《每周評論》上連續發表了《校友淚》和《山東東平縣的佃戶》兩篇文章,文章中充分體現了尹沺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權利的革命思想。在師範學堂學習期間,尹沺結識了汪精衛,經常聽汪精衛宣講“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道理,並經汪精衛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秘密進行反清革命活動。
1909年,年僅3歲的宣統帝溥儀即位,朝政大權落在其父攝政王載灃手中。1910年舊曆2月,汪精衛等人先後潛赴北京,在玻璃廠附近以開設守真照相館為掩護,秘密組成暗殺團,準備暗殺載灃,以寒敵膽。尹沺同黃復生等人奉命執行任務,他們準備在載灃每日上朝都要經過的什剎海甘水橋下埋置炸彈。尹沺身材魁梧,體格強壯,負責搬運爆炸器械,但在埋放炸彈時不幸被人發現。事情泄露之後,汪精衛、黃復生等人被捕入獄,尹沺在同志和友人的幫助下,喬裝打扮成商人,離開北京,躲避追捕。據民國《東平縣誌》記載:“中國同盟會時期,革命黨之組織,肇於興中會,當時東平無參加者。至光緒三十一年,中國同盟會成立,邑人尹漁村、徐鴻策始行加入。庚戌年汪精衛先生刺攝政王一役,尹漁村與焉。是為東平人參加革命之創始”。這也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值得東平人驕傲的一筆。
此後,尹沺一直在河北省的保定、石家莊地區開展革命活動。當時保定是京、津、保地區進步青年學生的聚集地,他在保定與縣立師範畢業生、保定盲啞學校教習薛成華、育德中學張在田、法律學堂許潤民等人一起為革命運動奔走於河北南部各縣。
1911年8月19日,武昌新軍在同盟會黨人的影響下,發動了推翻滿清政府的武裝起義,全國各地紛紛回響,迅速擴展為全國規模的辛亥革命。在河北境內進行秘密活動的尹沺等黨人積極行動,準備在畿輔重地起義。京津同盟會不久在天津成立,汪精衛、李石曾為會長,會員有數百人,遍布全國十幾個省,魯籍同盟會員加入京津同盟會的就有尹沺。
為加快革命步伐,武昌起義後成立的湖北軍政府派中國同盟會會員胡鄂公北上,聯絡革命力量,統一革命指揮,在天津設鄂軍代表辦事處,並設京、津、保、灤、通、石家莊總指揮處。尹沺為石家莊指揮,耿世昌為任丘指揮。尹沺與耿世昌一起,組織發動了任丘、灤州起義,但起義最終受挫。此後,部分黨人轉變行動方式,由起義轉為暗殺,目標之一就是暗殺滿清幫辦直東防務大臣張懷芝。
1912年1月24日,革命黨人在得知張懷芝將於1月26日上午乘快車由京返津後,決定暗殺張懷芝。尹沺、薛成華、樊少軒、周希文、張在田五人在1月26日上午埋伏在天津新軍站附近。張懷芝走下火車時,薛成華投以一彈,彈爆發於兩車接觸間,知不中,薛成華復於煙霧迷惘中再投一彈,而尹沺、樊少軒、周希文、張在田等聽到爆炸聲,亦開槍以助薛成華之勢。張懷芝被震倒在地,軍警立即開槍還擊,薛成華知道難以脫身,於是與軍警展開激戰,最後不幸被捕,當晚被凌遲處死。尹沺見寡不敵眾,隻身進入法租界,才幸免於難。
1月27日,北方革命軍總司令部成立,決定立即發動天津起義。尹沺參與了吉祥里14號的起義布置,準備在1月29日深夜發動起義。不料,1月29日夜,因負責發信號的人誤將手錶的分鐘看作時針,提前兩個小時發出了信號,致使僅有數百人倉促出擊,孤軍作戰,敵我力量懸殊,起義失敗。
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位置後,大多數中國同盟會會員對其並不信任,時有“倒袁”呼聲。在袁世凱當國期間,中國同盟會會員決定不受任何官職及榮典勳章。尹沺以北方革命諸烈士的血跡未乾為由,辭去了山東武定道道尹之職,憤而返鄉。
1912年8月,中國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周茂生、孫鴻霖等奉上級黨部派遣來縣組織黨部,當時入黨者三百餘人,成立國民黨分部於勸學所,即舉尹沺為理事長,楊安亭、賈方范、孫同甫、張瑞農等為理事,繼續入黨者千餘人。至民國二年夏,二次革命失敗,袁逆世凱下令將國民黨強迫解散,本縣黨務遂亦停頓”(《東平縣誌》民國二十五年重修)。尹沺在家鄉期間,積極倡導剪辮子,婦女停止纏足、創辦實業。1920年,在任勸學所理事長期間,尹沺動員其姐姐家捐獻城宅一處,擴大了東平縣高等國小堂(今東平一中)校址。後又捐款、捐地、捐樹,在尚莊村創辦了有六個年級的東平縣立尚莊國小,招收周圍二三十里的青年128人,後擴建為縣第二高國小堂。多年來,這所學校為革命事業培養了大批幹部,如原中共東平縣委書記劉仲羽烈士、王相臣烈士,原貴州省農委主任王虎文等都畢業於該校。民國時期,尹沺曾在直隸任邱縣和束鹿縣縣知事(縣長)。在任期間,尹沺竭力推行新政,為百姓做了一些興利除弊的好事,深受百姓擁戴,離任時百姓送萬民旗、萬民傘以表讚頌。
1925年後,尹沺先後在山東省濟南農林事務所(隸屬農林部)、青島市李村師範、東平縣立初級中學任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8年山東省第六專員公署專員范築先委任尹沺為肥城縣縣長。尹沺立即動員親友組成一支武裝抗日隊伍,奔赴肥城。至肥城後,尹沺邀請地方人士共商抗日大計,籌集槍枝,組建抗日武裝。日軍侵占肥城時,從北門攻入,尹沺指揮部隊從南門撤出,轉入山區游擊。後因給養不足,尹沺派人回家賣地七畝,用以維持縣政府人員的生活。此時,共產黨領導的泰西人民自衛團逐漸壯大,成為肥城縣抗日的主力,尹沺遂率部轉至東平縣與四區區隊會合。當時有人不同意離開肥城,尹沺開導他們說:“保衛國土,人人有責;自衛團在肥城抗日,打擊敵人,受到人民的擁護,比咱們強得多。咱們回東平不是同樣能抗日嗎?”尹沺在肥城堅持抗日近一年,從未和自衛團發生過磨擦。
1939年底,東平抗戰形勢惡化,同尹沺合作的東平四區國民黨區長尹鼎祚對抗戰發生動搖,打算投降日寇,並同尹沺商量。尹沺斷然拒絕道:“投降日寇當漢奸,是背叛祖國的可恥行為。我寧可戰死也不投敵。”後見尹鼎祚投敵之心已定,便遣散所屬,離開四區去濟南經商隱居。
漢奸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後,得知尹沺在濟南,曾誘勸尹沺去南京出任偽職,被尹沺斷然拒絕,回答來者說:“我以前和汪兆銘參加革命,為救國救民,如今我不能去作喪權賣國的漢奸,如汪兆銘非派人來不可,就請帶上一具棺木。”此時,日偽山東省教育廳長郝書暄與尹沺既是同鄉,又是好友,交往甚厚,聞尹沺至濟南,便請尹沺到偽教育廳任職,尹沺婉言謝絕。後郝書暄聞尹沺生活拮据,派人送去大米、白面各一袋及偽鈔若干,並附信敦請尹沺出任偽職,言辭相當懇切,其中又暗含威脅之意。尹沺覆信說:“鑒於昔日情誼,米麵顏收下,錢退回;至於任職一事,弟才疏學淺,不堪重任,實難從命。”從此主動與郝書暄斷絕往來。後來,尹沺五弟尹濟被日本憲兵隊逮捕。尹沺三弟尹浦托郝書暄營救,郝書暄說:“只要尹沺前來,此事好辦,否則其五弟性命難保。”尹沺知郝書暄的險惡用心,始終未出面求情,尹濟最終被日偽殺害。此事充分顯示了尹沺崇高的民族氣節。
汪精衛被尹沺拒絕後仍不死心,密令偽山東省長唐仰杜將尹沺強行押送南京。此事被唐仰杜的世叔侯延爽聞知,急告尹沺。尹沺立即逃離濟南去魯中山東省政府沈鴻烈處,逃脫了汪精衛的魔掌。
1941年,尹沺出任山東省臨沂專區參議員,後轉任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1943年,魯中形勢惡化,尹沺隨山東省臨時參議會轉移至安徽省阜陽縣。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1946年尹沺隨參議會回到濟南,仍任省參議員,兼任成通紗廠廠辦平民國小校長,直至濟南解放。尹沺在國民政府從政數十年,始終是居官清廉、剛正不阿,被譽為“出污泥而不染”的一支清蓮。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日益腐化,貪污成風,尹沺對此非常痛恨,在會議上不斷進行抨擊。1947年,尹沺在一次省參議會會議上發言,對貪污行為嚴辭指責:“現在政府中貪污受賄成風,真所謂官無不貪,吏無不污,只不過有虎頭(貪污多)與蠅頭(貪污少)之分罷了。當務之急,應先懲虎頭,再辦蠅頭,不能只懲下吏,不整上官,不然,貪愈甚,政愈亂,黨將不黨,國將不國,後果不堪構想”。這個建議,雖在當時的國民政府內根本無法付諸實現,但在當時的形勢下,敢於公開發表如此言論,實屬難得可貴。
尹沺對子女要求嚴格,經常教育他們要自食其力,尤戒勿入仕途。尹沺常對子女們說:“為人在世要有一技之長,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因此,尹沺的子女皆學有專長。長子學汽車駕駛,次子學染織,三子學機械。小女兒最受疼愛,國中畢業後,尹沺要她報考衛生學校。女兒不滿意地說:“以你的資歷、地位,就不能在省政府給我找個好工作嗎?”尹沺教導她說:“當醫生或是護士,是救死扶傷的高尚事業,受人們的尊敬。”女兒從命,考入濟南護士學校。尹沺子女四人皆未涉身政界,安心做一名普通的勞動者。
1948年秋,濟南解放後的第三天,尹沺遵照濟南市軍管會的規定,到軍管會報到,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和經歷,表示堅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願投身建設新中國的洪流。尹沺在給中共中央的一封信中說:“漁村年近古稀,安能再有作為!然解放之喜訊,領袖之英明,喚醒了中華大地,也喚醒了漁村之枯心,願在有生之年,為新中國做點力所能及的工作,以贖前愆。”之後,山東省人民政府安排尹沺為山東省文史館館員。
1958年秋,尹沺病重,自知不起,囑咐子女說:“跟著共產黨走,好好做人。”不久病逝於濟南,終年76年。

人物評價

尹沺先生的一生經歷了晚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親眼見證了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獨立富強的艱辛歷程。尹沺先生本人也從一個晚清的愛國志士成為一名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三民主義的信仰者,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忠實追隨者,一生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艱苦探索,矢志不移,不愧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革命志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