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葉唐松草

尖葉唐松草

尖葉唐松草,中藥名。為毛茛科唐松草屬植物尖葉唐松草Thalictrum acutifolium Boivi的根及根狀莖。分布於四川東南部、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南部等地。具有清熱,瀉火,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腹瀉,痢疾,目赤腫痛,濕熱黃疸。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尖葉唐松草
  • 別名:石筍還陽、馬尾連、花棋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毛茛目
  • :毛茛科
  • :唐松草屬
  • :尖葉唐松草
  • 分布區域:四川東南部、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南部
  • 採收時間:春季至秋季採收
  • 用量:3-10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採集加工,植物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

入藥部位

根及根狀莖。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大腸、肝經。

功效

清熱,瀉火,解毒。

主治

用於腹瀉,痢疾,目赤腫痛,濕熱黃疸。

用法用量

3-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服。

採集加工

春季至秋季採收,剪去地上莖葉,鮮用或曬乾。

植物特徵

根肉質,胡蘿蔔形,長約5厘米,粗達4毫米。植株全部無毛或有時葉背面疏被短柔毛(四川東南和貴州的一些居群)。莖高25-65厘米,中部之上分枝。基生葉2-3,有長柄,為二回三出複葉;葉片長7-18厘米;小葉草質,頂生小葉有較長柄,卵形,長2.3-5厘米,寬1-3厘米,頂端急尖或鈍,基部圓形、圓楔形或心形,不分裂或不明顯三淺裂,邊緣有疏牙齒,脈在背面稍隆起;葉柄長10-20厘米。莖生葉較小,有短柄。花序稀疏;花梗長3-8毫米;萼片4,白色或帶粉紅色,早落,卵形,長約2毫米;雄蕊多數,長達5毫米,花葯長圓形,長0.8-1.3毫米,花絲上部倒披針形,比花葯寬約3倍,下部絲形;心皮6-12,有細柄,花柱短,腹面生柱頭組織。瘦果扁,狹長圓形,稍不對稱,有時稍鐮狀彎曲,長3-3.8(-4.5)毫米,寬0.6-0.8(-1.2)毫米,有8條細縱肋,心皮柄長1-2.5毫米。4-7月開花。

生長環境

分布於四川東南部、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南部。生山地谷中坡地或林邊濕潤處;海拔分布:在四川和貴州北部為1600-2000米,在其他地區分布在1300米以下山地。

藥材性狀

根莖極短,根數條,粗大,圓錐形,長3-6cm,直徑2-4mm,表面深褐色,有縱橫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近方形,白色。味微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