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式,分株,扦插,栽培要點,主要價值,藥用,環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株高約1米。葉基生,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0-55厘米,寬20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而中央急尖,薄革質,兩面均無毛;葉柄長達30厘米;葉枕長2-3厘米。
頭狀花序無總花梗,自葉鞘生出,球形,直徑3-5厘米,稠密,由4-5或更多之小穗組成;苞片長圓形,長2-2.5厘米,頂端具刺狀小尖頭,內藏小花一對;花白色,長2厘米;萼片線形,長5毫米;花冠管長8毫米,裂片橢圓形,長5毫米,寬2毫米;外輪退化雄蕊倒卵形,長5毫米;子房無毛或頂端被小柔毛。果長圓形,長1.2厘米;外果皮薄;內有種子1枚;種子橢圓形,長1厘米,被紅色假種皮。花期:2-5月。
產地生境
尖苞柊葉產中國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生於密林中陰濕之處。亞洲南部至東南部廣布。喜溫暖,潮濕、土層深厚、肥沃的蔭濕地。
繁殖方式
分株
分株繁殖,春季氣溫20℃左右時繁殖最理想,但只要氣溫、濕度適宜,也可全年進行。繁殖時用利刀將帶有莖葉或葉芽的根塊切開;少量繁殖可把割切的帶莖葉及葉芽的根塊直接置於泥盆中;大量繁殖時,應置於苗床上;溫度、濕度達不到要求時套用薄膜覆蓋;一定要使薄膜內的溫度達到20-28℃,濕度80%以上。
扦插
扦插繁殖一般用頂尖嫩梢,插穗長 10-15厘米,視葉片大小,保留葉片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插穗用 500ppm的奈乙酸處理2-3秒鐘,也可用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及ABT生根粉處理。 插穗處理後插於苗床,株行距 5×10厘米為佳。上用薄膜弓棚覆蓋 ,管理方法同分株繁殖一樣。扦插繁殖在溫度不低於20℃時任何時候都可進行。 插穗30-50天生根;但扦插成活率不如分株繁殖高;一般在50% 左右。
栽培要點
初春,從母株中挖掘部分新長出的粗壯植株作種苗,分成數蔸,每蔸留3-4個地上莖,煎去莖下部葉片,按行120×100厘米挖穴,穴深約30厘米,每穴栽1蔸,蓋土,壓緊。
田間管理,出苗後,及時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3次,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
主要價值
藥用
藥用來源:根狀莖、葉:功效同柊葉。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主感冒發熱;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潰爛;音啞;小便不利。
性味歸經:甘、淡,微寒。入肺、胃、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鮮草搗爛取汁。
民族用藥:【基諾藥】拍帕節呢:全草治腎炎,膀胱炎,小便不利《基諾藥》。
環境
柊葉對波式潛流人工濕地對生活污水有較好的淨化效果,對CODcr,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66.06%、64.62%和84.03%,相比無植物的床分別高6.77%、6.66%和5.36%。
在濕地系統中,可沉降的部分有機物可由沉積和過濾作用快速去除掉。對於溶解性有機物的去除主要依靠填料和根系表面附著生長的微生物的作用。在植物生長成熟階段,柊葉以鬚根為主,根莖細長,毛細根眾多,很明顯柊葉根系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床體中的氧,植物對氧的運輸釋放和擴散作用,形成較多有利於有機物降解的好氧區;根際為各種微生物創造良好的微環境,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另外,植物根系的生長有利於均勻布水,延長系統實際水力停留時間.使污水在床內波式流動,污水反覆地流經濕地系統中的上層、中層和下層,使污水反覆地經歷好氧-兼氧-厭氧狀態,充分地發揮了人工濕地淨化污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