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苞帚菊(學名:Pertya pungens Y. C. Tseng)是菊科帚菊屬植物,莖枝幾無縱棱,密被短柔毛,頭狀花序2-4簇生於枝頂,具花7朵,花葯長達7毫米,頂端短漸尖,瘦果紡錘形,具8縱棱,被白色長柔毛,生長於溪邊,分布於廣東南部(陽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尖苞帚菊
- 學名:Pertya pungens Y. C. Tseng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帚菊木族 Mutisieae
- 屬:帚菊屬 Pertya
- 組:帚菊組 Sect. Pertya
- 種:尖苞帚菊
- 分布區域:中國廣東
- 系:三脈系 Ser. Scandentes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亞灌木,高達1米餘。莖枝幾無縱棱,密被短柔毛,節間長3-5厘米。葉互生,葉片紙質,卵形,長3-5.5厘米,寬2-4厘米,頂端短尖,基部截平或近截平,邊緣具胼胝體狀疏齒,兩面被長柔毛,背面沿脈上的毛尤密;基出脈3條,外面1對其外側有數分枝,小脈纖細,明顯,網結;葉柄短,長3-5毫米,被短柔毛,基部不顯著擴大,外側平,內側深凹,腋芽長約3毫米,密被雪色絹毛。頭狀花序2-4簇生於枝頂,具花7朵;總花梗不等長,長2-8毫米,被短柔毛;總苞狹鐘形,長16-19毫米,直徑約6毫米;總苞片約7層,背部有顯著縱棱,無毛或外面數層被短柔毛,頂端全部短尖至漸尖,尖頭銳利,針刺狀,外1-4層卵形,長1.8-4毫米,寬2-2.2毫米,向內5-6層長圓形,長6-13毫米,寬1.5-2毫米,最內層線形,長12-13毫米,寬0.7-1毫米;花托無毛,直徑約1.5毫米。花全部兩性,花冠管狀,長約13毫米,檐部擴大,5深裂,裂片線形,不等長,長3-6.5毫米;花葯長達7毫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具長約2.5毫米被毛的尾部;花柱分枝短,長僅0.3毫米,頂端鈍。瘦果紡錘形,具8縱棱,被白色長柔毛,長6-7毫米,直徑約2毫米。冠毛粗糙,乾時褐色,長10-12毫米,基部聯合。花期10-11月。
近種區別
在三脈系的種類中,總苞片頂端全部尖銳者,惟本種和台灣帚菊才具有,然台灣帚菊的頭狀花序全部單生於枝頂,與本種截然不同。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溪邊。
分布範圍
分布於廣東南部(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