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尖峰嶺自然保護區)

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尖峰嶺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島西南部,地跨樂東和東方兩縣市,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海南尖峰嶺自然保護區2002年8月1日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熱帶原始林生態系統。尖峰嶺熱帶森林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60年,是海南省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已發展到三十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海南島西南部
  • 景點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占地面積:三十萬畝
  • 始建於:1960年
  • 保護對象:熱帶原始林生態系統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質,土壤,自然資源,概述,植被分布,保護對象,旅遊景點,保護現狀,保護價值,

歷史沿革

保護區在1956年劃定為廣東省尖峰嶺熱帶雨林禁伐區。
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60年成立廣東尖峰嶺保護區。
2002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凱資源保護檢查站
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島西南部,地跨樂東和東方兩縣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08°44′~109°02′,北緯18°23′~18°52′,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20170公頃,核心區9932公頃,緩衝區8357公頃,試驗區1881公頃。

氣候

保護區內分布有山峰、溝谷丘陵盆地。氣候有明顯的旱季雨季之分,雨季為6—10月,旱季為11一5月,年均溫為19.7℃;年降水量為2683.6毫米,為海南島第二個多雨中心,年平均相對濕度88%以上。

地質

基岩為粒晶花崗岩,隨成土因素由低海拔至高海拔的遞變。

土壤

土壤有褐色磚紅坡、山地磚紅壤、山地黃壤、山頂矮林草甸土。

自然資源

概述

保護區內經鑑定有野生維管植物2258種,在2258個野生植物中,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2種,其中一級保護植物有坡壘、海南蘇鐵2種,二級保護植物有海南桫欏等29種;省級保護植物的有45種,如樂東木蘭等。在這些野生植物中有海南特有種239個。此外,保護區有大型真菌312種。區內有野生脊椎動物400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有4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 種,分別是海南坡鹿、海南黑長臂猿、雲豹孔雀雉巨蜥海南山鷓鴣蟒蛇;二級保護動物38 種,包括海南獼猴、穿山甲黑熊等。保護區的無脊椎動物資源比較豐富,截至2009年已鑑定的有2222種。其中蝴蝶資源特別豐富,種數多達449種,比具有“蝴蝶王國”美稱的台灣省(388種)還多61種,居中國自然保護區之冠。
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植被分布

保護區一隅尖峰嶺主峰海拔1412米,自山麓至山頂垂直分帶明顯。
1.海拔500米以下,溝谷中為溝谷雨林,代表植物有青梅、坡壘和蝴蝶樹等;背風山坡為半落葉季雨林,優勢種有雞品、眉柴等;土壤為磚紅壤。
2.500~800米為低山雨林,土壤為山地磚紅壤性土,保存有山地雨林天然面貌。主要有山荔枝、青梅、黃枝木、雞毛松和油丹等,間或見有坡壘、抗白血病(血癌)的粗榧。
3.800~1200米以上漸轉變為亞熱帶山地常綠林,樹高20米,鬱閉甚密,無明顯優勢種,常見有陸均松、黃枝木、五裂木、大頭茶等。林下盛生陰性灌木,草木稀少。土壤為山地黃壤。
4.1200米以上至山頂,土薄風強,為高山矮林,樹高約5米,以廣東松、阿丁楓及杜鵑屬為主,地面和樹幹上滿布苔蘚。山地森林破壞後,出現白茅、大密、望冬草等山地草坡,常見於保護區邊緣。

保護對象

雲豹
屬於哺乳類的貓科動物,主要生活在中國南部、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和婆羅島,它是現存貓科動物中比較原始的類型,也是大型貓科動物中體形最小的一種,它們的軀體只有一米長,體重30千克左右。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屬於《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E),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易危 (VU)級別,被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 。在尖峰嶺主要分布在600-1000米的山地雨林,數量極為稀少。
海南孔雀雉
海南孔雀雉是中國特有的種類,僅分布在海南山區的熱帶森林中。在尖峰嶺保護區的種群主要分布於天池、五分區、三分區、朦瞳嶺和千仙嶺等區域的熱帶山地雨林。在其典型生境中,種群密度約為4隻/km。
海南孔雀雉分布地區狹小,再加上生境破壞的嚴重,野生數量已經十分稀少。在1957-1961年的海南島鳥類調查中,研究人員沒有發現海南孔雀雉,可見在當時就已十分稀少(壽振黃、許維樞, 1966)。近年來調查研究表明,海南孔雀雉1992年和1993年的種群數量密度分別為3.75隻/km和3.74隻/km, 全島海南孔雀雉總數大約為2700隻(高育仁,1996)。海南孔雀雉依然受到來自人類的各種威脅,如不加強保護,它們時刻面臨著絕滅的危險。
海南山鷓鴣
海南山鷓鴣是特產於中國海南島的珍稀瀕危雉類,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IUCN(1994)、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列為瀕危種(Endangered, EN)(鄭光美、王歧山 1998)。由於海南山鷓鴣僅以有限的小種群分布於海南中西部山區的山地雨林、溝谷雨林和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其棲息地片段化嚴重,而且正在遭受棲息地喪失和種群衰退的威脅,因而,海南山鷓鴣已被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SSC)、世界雉類協會(WPA)和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納入保護行動計畫(2000-2004)之中(Fuller et al. 2000)。
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尖峰嶺自然保護區)
坡壘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常綠大喬木,樹幹通直圓滿,樹高達25m~30m,胸徑60~85cm;樹皮暗褐色,縱裂塊狀脫落,葉革質,橢圓形或長矩圓形,稀橢圓狀卵形,長6.5~20.8cm,寬4~11.5cm;葉柄粗壯,長1.2~1.9cm。圓錐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內,長3.5~7cm;花小。果卵形或近球形,具黃色膠質,長1.5~1.8cm,直徑0.7~1.3cm,先端具短尖,翅狀堅果內有種子1粒。
海南蘇鐵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常綠木本植物,高1-7米,胸徑18-22.1厘米,樹幹圓柱形,具殘存的葉柄。羽狀葉長約1米,葉柄長約20厘米,兩側密生刺,刺長3-4毫米。裂片通常對生,條形、革質,長約15厘米,寬約6毫米,頂端漸尖,基部收縮,不對稱,下延,上面中脈顯著隆起。大孢子葉上部頂片斜方狀卵形,邊緣羽狀分裂,每邊有裂片5-7條,先端有刺狀尖頭,頂端裂片矩圓形,上部具數枚鋸齒。胚珠卵圓形,無毛;種子寬倒卵圓形,表面具不規則皺紋。
白鷳
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海南特有亞種。白鷳海南亞種為國際保護關注物種。
海南粗榧
常綠喬木。樹幹柱狀,高聳挺秀,樹冠大,呈橢圓形或卵形,最高達25m,胸徑110cm。樹皮褐色、紅棕色或紅褐色,表面平滑,常有薄片狀脫落,一般樹皮厚3~5mm,皮底乳白色且含水分,易於剝落。小枝常成對斜出,灰黃色,圓筒狀,多水平伸展或略下垂。葉螺旋狀著生於小枝上,排列較緊,線形,呈2列,線形扁平,紙質或薄革質,向上微彎或直,長2-4厘米,寬2.5-3.5厘米,基部圓截形,稀圓形,先端微急尖、急尖或近漸尖,乾後邊緣向下反卷,上面中脈隆起,下面有2條白色氣孔帶。雄球花的總梗長約4厘米。。球花單性異株,雄球花5~6朵聚生成頭狀,單生、腋生,雄蕊7~8枚,雌球花頭狀,有長梗,梗的上部有數對交叉對生的苞片,每首片生2個胚珠,種子核果狀,卵圓形、橢圓形、倒卵狀橢球形或倒卵形,,通常微扁,長2.2-2.8厘米,頂端有凸起的小尖頭,假種皮熟後呈紅色。
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尖峰嶺自然保護區)

旅遊景點

森林公園
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海南島西南部,地跨海南省樂東縣與東方市,距離著名的海南國際濱海旅遊勝地三亞市不到90公里,森林覆蓋率為96%,幾乎濃縮了世界熱帶地區所有的植被類型,區內物種資源非常豐富,其生物多樣性指數與南美、非洲、亞洲的熱帶雨林相近似,全區有維管植物2800多種,約占全國植物種類的8%;各類陸生脊椎動物530多種,昆蟲2200多種,種類分別占全國的6%和48%,占海南島的19%和83%。
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尖峰嶺自然保護區)
黑嶺
尖峰嶺的一座高山,站在山上,可以觀看到尖峰嶺的全貌,也就是所謂的“四海畫卷”。在畫卷的最上層,藍白相間呈遊走狀的“海”是雲海;在畫卷的中層景深處,深藍色呈靜止狀的"海"是真的大海。
天池
是在海拔810米山地上托起的一泓碧波,池水深10米,屬於罕見的高山湖泊。這裡是生態旅遊的中心景區,四周群山環抱。天池湖區年平均氣溫只有19攝氏度,最高氣溫不超過30攝氏度,有多家酒店和度假村。
熱帶雨林
熱帶雨生態景象,可歸結為“十大景觀”:空中花園獨木成林、絞殺、大板根、活化石、老莖生花、夫妻樹、九龍攀鳳、叢林疊翠、通天樹。

保護現狀

保護區建立了用於長期生態系統的固定樣地和樣線,與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合作共建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定位站,長期對尖峰嶺熱帶林進行監測與研究。有完善的科研與監測計畫,定期完成每月巡護與監測報告、季度巡護與監測報告、半年巡護與監測報告、年度巡護與監測報告。

保護價值

尖峰嶺熱帶森林自然保護區熱帶雨林是中國現存緯度最低、垂直系統最完整、保護最完好的一片。同時,它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與世界各地熱帶森林中的植物種類多樣性基本接近,故有“熱帶北緣物種基因庫”之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