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尖嘴蕨
- 拉丁學名:Belvisia mucronata (Fee) Copel.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 綱:蕨綱 Filicopsida
- 亞綱:薄囊蕨亞綱 Leptosporangiatidae
- 亞目:真蕨目 Eufilicales
- 科:水龍骨科 Polypodiaceae
- 亞科:瓦韋亞科 Subfam. Lepisorioideae
- 屬:尖嘴蕨屬 Belvisia
- 種:尖嘴蕨
- 分布區域:中國台灣省,雲南省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根狀莖短而橫臥,密被鬚根,疏被鱗片;鱗片褐色,邊緣具長鋸齒,篩孔狹長,披針形。葉近簇生,單葉;葉柄長短變化大,從幾無柄到有7厘米的長柄;葉片狹長披針形,基部變狹並長下延,上部漸收縮成線形為能育部分,下部不育部分長10-30厘米,中部寬(1) 3-4厘米,乾後淡棕色,草質,兩面光滑,全緣,上部能育部分長3-12厘米,寬1-3毫米,乾時兩邊緣略反卷。主脈兩面均隆起,小脈隱約可見。孢子囊群線形,連續分布於葉片能育部分,在主脈兩側各成一條,幼時被帶短柄的盾狀隔絲覆蓋,成熟時布滿下面。
生長環境
附生在海拔1200-1600米的林下樹幹上。
分布範圍
產自台灣(南投)、雲南(貢山的獨龍江欽郎當、馬關和屏邊)。也分布亞洲熱帶其他地區、從斯里蘭卡至玻里尼西亞及中南半島。模式標本采自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