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巴節

尕巴節

尕(gǎ)巴節,西藏迭部傳統民俗活動。農曆十月以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縣旺藏、尼傲一帶的藏族山寨,要舉行一年一度的耍尕巴活動。當地藏族人民稱耍尕巴為“道”(意即供食節)。“尕巴”是一種舞蹈形式,含有“歡樂者”或“歡樂的人們”的意思。耍尕巴主要以男性為主。凡村內十五歲以上和四十歲以下的男子都得參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尕巴節
  • 讀音:gǎ
  • 屬於:西藏迭部
  • 類型:傳統民俗活動
簡介,內容,

簡介

“尕巴”是一種舞蹈形式,含有“歡樂者”或“歡樂的人們”的意思。尕巴活動的由來與原始崇拜酬神祭祀有關,到了後來才賦予世俗的意義,說是辛勤勞作了大半年,莊稼上了場,豐收在望,乘著閒暇,鄰里鄉親們歡聚在一起吃喝玩樂,溝通情感,慶賀豐收,互祝吉祥幸福;並通過論古道今的說唱,讚頌先祖篳路襤褸艱苦創業的輝煌事跡;教導族民面對嚴酷的生存挑戰,應眾志成城堅韌不拔勇往直前,從而達到民族團結,增強群體意識的目的。
節日將臨,主事者預先通知全體村民作好準備,一向冷清靜寂的山寨頓時熱鬧起來了,男人們聚集在場壩、院內,在老年人的指導下,敲鑼打鼓練唱尕巴曲,排演尕巴舞;女人們灑掃庭廚煮酒蒸饃,準備上好的飲食,忙得不已樂乎。排演期間,耍尕巴的一班人馬輪流到各家各戶用飯,邊吃喝邊跳唱,一般每家只需一刻時間,喝酒不超過二斤,如此三天之後便暫作休息。

內容

休息三天,耍尕巴就算正式開始了。這時,男人們打扮一新,他們頭纏白毛巾。身著藏袍,腰系彩綢帶。顏面用墨汁胡塗亂抹,樣子以醜陋怪異為好,一個個猶如凶神惡煞。他們手持藏刀、長矛、木棍甚而獵槍等,儼然英雄出征的態勢。一切準備就緒,耍尕巴的人們在場壩排成一字長蛇陣。只聽主事人點名令下,站在前頭的一人雙手擎舉大旗引路,隨後有一長者扮成主帥模樣,一手執木棒,一手提皮鞭、猶如戲台上以鞭當馬,率領隊伍挨家挨戶祈福道喜、跳尕巴舞。一路上“主帥”領眾高聲呼喊,內容多是驅邪除惡,保衛山寨之類的,眾人唱和的末尾都帶“瑪哈哈”的語氣襯詞,伴隨襯詞節奏,將所持棍棒的一頭用力朝地面敲打;鏗鏗鏘鏘聲震山谷,每當呼喊一段則嗚放鞭炮,揮舞棍棒,雄風浩蕩一路行進。
尕巴節尕巴節
當尕巴隊伍應邀來到某戶人家時,主人早已備好菸酒茶飯(忌食豬肉)。點燃香柏松枝、於滾滾桑煙上,撒些糌粑、酥油、青稞之類,意為將家中積淤的晦氣和凶兆乘機化解為灰煙,眾人圍坐在上房火塘周邊,一邊喝茶吃飯,一邊表演尕巴。節目依次為:夏伽瓊謙(大鵬金翅鳥舞)、額班恰(法師舞)、恩白召(獵人舞)、勛白召(青年舞)、敦吉相茂哇(熊耕地)等。間或相互戲迫調侃,插科打諢,有的臉面被抹上鍋墨五麻六道的,有的身上胡亂搭掛些破爛不堪的東西,老少之間的輩份也不管了。倘有人不從拋根問底,表演者反揭其短,使問者難堪尷尬,惹得眾人鬨笑開心,歡呼雀躍。最有趣的莫過於爬柱子,幾丈高的木柱光滑圓溜兀然矗立,看誰能爬上柱頂。年輕人各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爬上柱頂後,便將屋樑上的陳灰舊土恣意拋灑到地面人頭,塵土飛揚且鼓聲咚咚,雜以人聲鼎沸,一派熱鬧喜慶的節日氣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