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陽經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經脈名稱之一。包括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與厥陰經互為表里。《素問·陰陽離合論》:“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因位於半表、半里,有轉輸內外的樞紐作用,故有“少陽為樞”之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陽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素問·陰陽離合論》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中醫經脈經脈名稱之一,包括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與厥陰經互為表里。

解讀

少陽經包括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兩條經脈。
經脈的名稱由手足、陰陽和臟腑三部分組成。手足,表示經脈在上、下肢分布的不同,手經表示其外行路線分布於上肢,足經表示其外行路線分布於下肢。臟腑,表示經脈的臟腑屬性,三焦經表示該經脈屬三焦腑,膽經表示該經脈屬膽腑。陰陽表示經脈的陰陽屬性及陰陽氣的多寡。一陰一陽衍化為三陰三陽,以區分陰陽氣的盛衰(多少):陰氣最盛為太陰,其次為少陰,再次為厥陰;陽氣最盛為陽明,其次為太陽,再次為少陽。根據陰陽氣的多少,三陰三陽之間組成對應的表里相合關係。
少陽與厥陰相表里,其中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相表里。

中醫套用

(一)少陽經的生理功能
1.手少陽三焦經
手厥陰心包經在環指末端與手少陽三焦經相交接,手少陽三焦經與足陽明胃經交接與鼻旁。一側23個腧穴,13個腧穴分布在上肢外側中間,2個腧穴分布在肩部,8個腧穴分布在頭項部;起穴為關沖,止穴為絲竹空。
手少陽三焦經從手走頭,起於環指末端,沿手背第4、第5掌骨間上行於上肢外側中間部,上肩,經頸部上行聯繫耳內及耳前後、面頰、日外眥等部;體腔支從缺盆進入,分布於胸中,聯繫心包、膻中、三焦等。本經多氣少血,亥時氣血注此。
2.足少陽膽經
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交接於目外眥,足少陽膽經在足大趾外側與足厥陰肝經相交接,一側44個腧穴,15個腧穴分布於下肢外側,8個腧穴在髖、側腹、側胸部,21個腧穴
在頭面、項、肩部;起穴為瞳子髎,止穴為足竅陰。
足少陽膽經從頭走足,起於目外眥,沿側頭部、身體側部及下肢外側下行,止於足第4趾外側(足背分支止於足大趾)。體腔支從缺盆下向胸中,聯繫肝、膽,沿脅里,出於腹股溝動脈處,橫向進入髖關節部,與外行路線匯合下行。聯繫膽、肝、目、耳等臟腑器官。本經多氣少血,子時氣血注此。
十二經脈的循環傳注從而構成了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則循環傳體系統,將氣血周流全身,使人體不斷地得到營養物質而維持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少陽經作為十二經脈的部分在這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少陽經的病理意義
1.手少陽三焦經
《靈樞·經脈》:“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者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本經腧穴主治肝膽病,側頭、目、耳、咽喉、胸脅病,以及經脈循行經過部位的其他病證。
2.足少陽膽經
《靈樞·經脈》:“是動則病,耳聾,渾渾潡潡,噫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腫,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本經腧穴主要治療側頭、耳、目、咽喉、胸脅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