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原十六國大墓

少陵原十六國大墓

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少陵原,為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群。

2019—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郊少陵原區域考古發掘了少陵原三座規格巨大、形制特殊、結構完整的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是中國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該墓的發現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極具價值的資料。

2021年4月13日,少陵原十六國大墓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陵原十六國大墓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少陵原
  • 所處時代:十六國
  • 開放時間:未開放
歷史沿革,墓葬格局,文物遺存,文化價值,所獲榮譽,旅遊信息,地理信息,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53年,西北工程地區文物工作隊在西安南郊草場坡清理了一座長斜坡墓道前後室土洞墓,出土陶俑及模型明器158件。此後,關中地區十六國墓葬的考古發掘工作有序展開。
2019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少陵原西北部的焦村進行考古發掘,其中編號焦村M25、焦村M26這兩座坐北朝南、東西並列的大墓,體量巨大,形制特殊,從墓葬形制和隨葬器物初步判斷為十六國時期。
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少陵原中部的中兆村進行考古發掘,發現與焦村墓葬形制極為相似的大型墓葬一座,編號為中兆村M100,經過發掘研究,該墓的時代也應為十六國時期。
少陵原十六國大墓
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位置圖

墓葬格局

  • 焦村M25大墓
焦村M25大墓南北向,由墓道、兩個過洞、兩個天井、甬道、前室、中室、後室組成,總長80.7米,深18米。墓道長斜坡,東、西兩側各置三層生土台階。墓室前、中、後均為土洞結構,頂部均已坍塌。在墓道上方,由南向北排列土雕建築三處,第一土雕建築位於第一過洞上方,呈單體房屋狀,屋頂無存,表面塗彩繪,底部台廊繪有裝飾。第二土雕建築位於第二過洞上方,其樣式、高度、大小與第一土雕建築基本一致。第三土雕建築位於墓道最北端,建築僅存建築南側部分。前、中、後室四壁皆繪有壁畫,大多已脫落,保存狀況較差。殘塊內容可見儀仗圖、題記、人物。
  • 焦村M26大墓
焦村M26南北向,位於與M25西側。由墓道、甬道、前室、東側室、後室組成,總長66.7米,深13.5米。墓道長斜坡,東、西兩側各置三層生土台階。墓室前室位於甬道北側,土洞結構,平面近方形,長3.3米、寬3.3米。東側室位於前室東側偏南位置,土洞結構,進深2、寬1.1、高1.4米。後室與前室有過道相連,後室也為土洞結構,平面近方形。長3、寬3米。墓葬盜擾嚴重,僅出土器物12件。
少陵原十六國大墓
焦村M26大墓
中兆村M100南北向,由墓道、兩個過洞、兩個天井、四個壁龕、甬道、前室、東側室、後室組成。總長80.74米,深11.86米。墓道長斜坡,東、西兩側各置三層生土台階。天井下東西兩各置壁龕,第一天井下壁龕保存完好,第二天井下壁龕盜擾嚴重。墓室前室西側,與東側室對稱位置做半開假門,殘存下半部分。後室東西兩側放置南北向棺床兩具。墓道上方排列土雕建築三處,體量由南至北逐漸變大、變寬,高度逐漸升高。第一土雕建築呈三層樓閣狀,由上至下呈階梯狀排布,中間紅色板門緊閉。第二洞頂土雕建築,呈單層房屋狀,面闊三間,正脊東西向。第三土雕建築,呈單層房屋狀,頂部不存,僅見門框和左右兩側對稱窗欞。壁畫主要分布於第二天井下北壁、西壁、東壁底部。北壁封門上壁畫內容為單體建築;西壁壁畫繪有屋檐、立柱;東壁壁畫內容與西壁壁畫相似。

文物遺存

焦村M25大墓出土器物有陶罐、陶井、陶灶、陶倉、方形釉陶扁壺、九盤連枝燈、武士俑、合歡帽俑、十字髻俑、陶馬等總計68件。焦村M26大墓墓葬盜擾嚴重,土器物12件,有騎馬俑、九盤連枝燈、陶罐、帳鉤等。中兆村M100大墓隨葬器物有陶罐、陶井、碓房、陶倉、牛車、虎子、陶雞、陶狗、武士俑、鼓吹儀仗俑、陶馬等總計198件。其中陶倉、牛車中含有大量的可觀察到的植物遺存。

文化價值

考古發現的三座墓葬,規模巨大、形制特殊、結構完整,又出土土雕建築模型、巨幅壁畫且皆為兩室以上的大墓,應是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對研究十六國時期大型高等級墓葬的分布、結構等中國古代陵墓制度考古具有重大價值。
十六國時期是在北魏統一北方之前、漢唐之際,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時期。從墓葬出土的陶器看,罐、釜、倉、灶等造型沿襲漢風,陶俑形象又具少數民族特徵。出土的碓房、水井、裝滿糧食顆粒的陶倉和牛車等是華夏農耕文明的體現,而墓道壁龕的穹窿頂、及其頂部用四條紅彩交匯、並畫出圓圈則是遊牧民族氈房帳篷的模擬。墓葬結構及前後多室均採用了漢人傳統,而棺床的形式則有所不同,如中兆村M100後室東西兩側置棺床兩具,均為繪有壼門的磚砌高棺床,高達50—60厘米,顯然不同於漢族席地而坐傳統影響下的低棺床形制,應為少數民族垂足坐風尚的體現。其中M100後室東側棺床還有磚砌圍屏,或是之後北周時期不同族群墓室中石圍屏之先例。
焦村M25與中兆村M100墓道過洞上方的彩繪土雕建築,是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接近中國傳統古代土木建築原型的實例。三座墓葬為中國迄今為止發現規模最大的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對於研究探索十六國時期高等級墓葬的分布、形制、結構等都有重要的意義。這三座墓葬從形制、隨葬器物、壁畫內容、土雕建築等多方面看,均反映了五胡內遷、民族大融合時期,不同族群學習、認同、融入華夏文化的總趨勢,展示出中華民族海納百川的包容特質。
三座墓葬尤其是焦村M25與中兆村M100不論從整體形制、布局到隨葬器物既有顯著的中原傳統漢文化特點,又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特色,該墓的發現為研究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新的、極具價值的資料;體現出中原文化強大的輻射力及影響力,反映了中華文明由多元到一體的歷史演變過程。
考古中發現的彩繪土雕建築,是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接近中國傳統古代土木建築原型的實例。

所獲榮譽

2021年4月13日,少陵原十六國大墓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旅遊信息

地理信息

少陵原十六國大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少陵原
少陵塬

交通信息

少陵原位於西安市南郊,公交和自駕均可到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