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昊陵及景靈宮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城東舊縣村的東北高阜之上,中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少昊的墓地,是中國著名古陵之一。因其形如金字塔,故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少昊陵遺址南北長231米,東西寬90米,面積約1.7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17間,碑刻26通,古樹391株。景靈宮遺址位於少昊陵南側,東西寬196米,南北長318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少昊陵及景靈宮遺址是宋代以來紀念黃帝和少昊的重要場所,對研究中國古代皇家祭祀制度、宋代石刻藝術等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10月,少昊陵及景靈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昊陵及景靈宮遺址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城東舊縣村的東北高阜之上
- 所處時代:宋至清
- 占地面積:約 570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072-1-072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主要建築,少昊陵,景靈宮,文物遺存,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少昊陵遺址,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修建,並雕刻少昊石像及石欄等。宋政和元年(1111年)重修,陵墓用10000塊方石修砌而成,俗稱萬石山。
少昊陵遺址,清乾隆三年(1738年)建石坊。清乾隆六年(1741年)改陵上石室為黃瓦小廟。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謁陵時,又下令曲阜知縣孔傳松種植柏樹421棵,檜樹4棵,形成現今的規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保護文物古蹟,對少昊陵遺址進行過三次重修。
景靈宮遺址始建於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在宗仁宗天聖年間遭火災,旋即修復。宋徽宗政和年間,金世宗大定年間,元順帝至正七年(1347年)多次重修。此後再沒有關於景靈宮的記載,大約在元代末期或明代初期景靈宮被毀,現存遺址已埋在地下。地表現存宋元石刻及大量建築構件。
1970年,少昊陵遺址西80米處發掘出大量的石斧石鏟陶缽,經專家鑑定,是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1973年,舊縣北關村農民建房深挖地槽時發現少昊陵遺址。
1985年,山東省魯城堪探隊對景靈宮遺址進行鑽探,在距地表0.5米左右發現大面積夯土,文化堆積層厚約2.7米,並發現排列整齊的鋪地磚及柱礎石,地表及地下均可採集到宋時的磚、板瓦、簡瓦等。
遺址特點
少昊陵遺址南北長231米,東西寬90米,面積約1.7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17間,碑刻26通,古樹391株。少昊陵神道南北長172米,寬24米。陵園由南至北依次為宮門、享殿及東西配房、祭祀陵墓等。
景靈宮遺址位於少昊陵南側,東西寬196米,南北長318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元末毀於戰亂,地表現存宋元石刻及大量建築構件。
主要建築
少昊陵
綜述
古代帝王的墓葬稱之為陵,因少昊為古代傳說中的五帝之一,故名曰少昊陵。隨著後世對少昊帝的祭祀,少昊陵也不斷地擴建與重修。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謁陵時,下令曲阜知縣孔傳松種植柏樹421棵,檜樹4棵,形成現今的規模。建國後,為保護文物古蹟,進行過三次重修。
少昊陵石坊神道
少昊陵石坊神道位於少昊陵石坊的前部,宋真宗修建陵園時建立神道,兩旁翠柏古樹。少昊陵石坊為石質,立於高台之上,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石坊四柱三間。中間額坊上刻火焰,中額刻“少昊陵”三個字。柱為八角形,以石鼓夾抱,柱高於額坊。
少昊陵陵門
少昊陵陵門三間,三門,無斗拱,綠瓦懸山頂,兩側接陵園牆垣。始建於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清乾隆年間重建,現存為清代建築風格。
少昊陵享殿
少昊陵享殿五間,前出廊,無斗拱,綠瓦懸山頂。享殿始建於宋真宗年間,清乾隆三年(1738年)重修。殿內有神龕及木刻貼金“少昊金天氏神位”牌主,神龕上方懸掛乾隆皇帝手書的“金德貽祥”匾額。
萬石山
少昊陵萬石山始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大修少昊陵墓,疊石固之,並雕刻了石像、石欄置於石台之上。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將陵園四周用2662塊磨光石塊修砌起來,為形容用石塊之多,故稱之為萬石山。此陵墓底大上小,呈稜台形,陵墓闊28.5米,坡高15米,上頂方11米,其形狀稱之為東方金字塔。頂上面有小室一間,東、西、北三面為牆,南面設門,黃琉璃瓦硬山頂,清乾隆三年(1738年)改建為黃瓦廟堂,內供宋宣和年間刻漢白玉少昊像。
景靈宮
壽丘
典籍所載,多以曲阜為黃帝的出生之地,傳說黃帝生於壽丘,壽丘在曲阜。壽丘位於曲阜舊縣村東,是一座東西長約4公里、南北寬約2公里的土丘。宋真宗帝“推本世系,遂祖軒轅”,以軒轅皇帝為趙姓始祖。於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閏十月,詔曲阜縣更名為仙源縣,將縣城遷往壽丘之西,興建了景靈宮奉祀黃帝。“祠軒轅曰聖祖,又建太極宮祠其配曰聖祖母。越四年而宮成,總一千三百二十楹,其崇廣壯麗罕匹。於是琢玉為像,龕於中殿,以表尊嚴,歲時朝獻,如太廟儀,命學老氏者侍祠,而以大臣領之”。當時的景靈宮各種殿、宮、門等1320間,規模宏大;玉琢成像,富麗莊嚴;祭祀時用太廟禮儀,等級最高。
文物遺存
出土遺物
1973年,少昊陵採集遺物有:紅陶夾砂缽一件,手制,扁鑿式高腿三足,淺腹,圓底,斂口,腹上塗紅衣。夾砂紅陶小鼎二件,鑿式足,稍垂腹,小口,手制。夾砂灰紅陶杯一件,手制,平底,圓腹,直口,由腹下稍內收。其它還有鼎足、石斧、鹿角殘件等。此遺址東南約60米處,在少吳陵神道南頭溝內,1963年發現穿孔石鏟二件,曲背石一件,還有其它陶片。1985年,景靈宮遺址採集到宋時的磚、板瓦、簡瓦等。
壽丘石碑
壽丘石坊上刻有“壽丘”二字,是集漢禮器碑的漢隸而刻。在舊縣村東,327國道北側立有“黃帝誕生處”石碑,折而向北行,迎面是壽丘石坊,神道北端為三間大門,灰瓦歇山頂,仿宋代建築風格而建。門內為照壁,壁後一泓碧水,兩塊巨碑並峙,東西隔水相望。碑前有重修記碑,碑文有“肅立碑前,仰望雲際。壽丘石碑原來有4塊,據楊奐《東遊記》(1251年記)記載:“大碑四,諺雲‘萬人愁’者是也。而二碑廣二十有二尺,闊半之,厚四尺,贔屓高十有三尺,闊如之,厚四尺,龜跌十有八尺。二碑廣二十有四尺,闊半之,厚四尺,贔屓高有十有八尺,闊十有六尺,厚四尺,龜跌十有九尺。一在城之外,一在城之內。無文字,意在垂成而金兵至也”。現僅存兩碑。
歷史文化
少昊
少昊是史前傳說中的五帝之首。《帝王世紀》講:“少昊邑於窮桑,以登帝位,徙都曲阜,崩葬雲陽山”。顏師古講:“雲陽在曲阜,邑人謂今陵居一丘為雲陽山”。《兗州府志·帝跡志》載:“少昊金天氏……黃帝之子玄囂也……隆居江水,邑於窮桑,……登帝位,都曲阜。冢在雲陽,即今曲阜東北二里,即今少昊陵也”。曲阜為少昊肇邑建都安葬之地,故古史通稱曲阜為少昊之墟。《史記·周本紀》載:“少昊之墟,曲阜也,在魯城”。
黃帝
據《史記·五帝本紀》集解記載:“黃帝母曰附寶,之效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而附寶孕,二十四月生黃帝於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在兗州曲阜縣東北六里。生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以土德王,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也就是後人所稱為軒轅黃帝。
研究價值
少昊陵及景靈宮遺址是宋代以來紀念黃帝和少昊的重要場所,對研究中國古代皇家祭祀制度、宋代石刻藝術等具有重要意義。
少昊陵及景靈宮遺址規模宏大,在中國祠廟和宮殿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對於研究中國古史,以及宋代時期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並且為弘揚民族文化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保護措施
1985年,景靈宮遺址被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少昊陵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少昊陵及景靈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少昊陵及景靈宮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城東舊縣村的東北高阜之上。
少昊陵
交通信息
自駕:自曲阜市政府開車前往少昊陵及景靈宮遺址,路程約7.2千米,用時約1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