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發明故事(瓷器——中國的名字)》以講故事的形式,把各種科 學知識串聯在一起,天上地下、山里水裡,把身邊的科學現象探討了個遍 ,語言生動、妙趣橫生。揭開人們生活中習以為常但又百思不解的種種 奧秘。書中收錄了:量冷熱的尺子、照相機、指南針的發明、李冰和都江 堰等科學故事。 《技術發明故事(瓷器——中國的名字)》既能幫助少年兒童增長知識 ,開闊視野,又有助於知識素質的提高和生活能力的培養。本書圖文並茂 ,內容豐富,是少年兒童最佳的課外知識讀物。
基本介紹
- 書名:少兒科普百分百·技術發明故事:瓷器·中國的名字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頁數:105頁
- 開本:32
- 品牌:大象出版社
- 作者:王蘭智 張京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476958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汲取科學滋養、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傳播科學方法。 掌握豐富的知識,能夠給少年兒童帶來無窮益處。這本《技術發明故事(瓷器——中國的名字)》,集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囊括了許多“課本學不到,孩子都需要”的最新科普知識。收入了大量行文流暢、文體優美、思路開闊、具有誘人故事情節的科學益智故事數篇,使少年兒童從中獲得科學知識,開拓思維,增長見識,從小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從而為今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本書由王蘭智、張京編。
作者簡介
鄭延慧,原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兼少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編審。現已退休。
王國忠,原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少兒專業委員會主任,編審。已去世。
王國忠,原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少兒專業委員會主任,編審。已去世。
圖書目錄
量冷熱的尺子
煤氣燈和弧光燈
身邊的奇蹟
照相機
打字機
學習中的新朋友
瓷器——中國的名字
中國古代三大鑄造技術
指南針的發明
李冰和都江堰
戰火中出世的坦克
煤氣燈和弧光燈
身邊的奇蹟
照相機
打字機
學習中的新朋友
瓷器——中國的名字
中國古代三大鑄造技術
指南針的發明
李冰和都江堰
戰火中出世的坦克
文摘
著作權頁:
煤氣燈和弧光燈
煤氣燈的來歷
一支正點著的蠟燭,你把它吹滅,將會看到冒出一縷白色的煙氣。趁白煙還沒有消失,你再劃根火柴,去碰一下白煙的頂端,你就會聽到“噗”的一聲,蠟燭又重新點燃起來了。
你看,在這整個過程中,火柴的火併沒有直接接觸到燭芯,可是蠟燭卻點著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我們把燭芯上冒出的白煙收集起來,拿去化驗一下,就會發現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少量的水蒸氣。一氧化碳是一種可燃氣體,也就是我們平常所用的煤氣(煤氣的種類很多,成分也不一樣)的主要成分。
這就是說,一支蠟燭就是一個小小的“煤氣製造工廠”。蠟燭被點著後,蠟受熱熔化,在氧氣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它首先被燒成一氧化碳和水蒸氣(一氧化碳繼續燃燒才變成二氧化碳)。一旦我們把燭火吹滅,沒有燒完的一氧化碳氣體就呈白煙狀裊裊上升。當我們用火柴去點燃白煙時,火焰將順著白煙迅速地延燒到燭芯,於是蠟燭又點著了。這個延燒過程進行得非常之快,以致我們看起來好像火焰是從火柴上一下子跳到燭芯上去的。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蠟燭上,而且也發生在油燈上:所有的油燈也都是製造煤氣的“小工廠”。不論是動物油、植物油還是煤油,受熱點著後一開始都是產生煤氣和水蒸氣,然後這種混合氣體再燃燒,產生的火焰就是油燈的火焰。
弄清了蠟燭和油燈燃燒的本質和過程,有人就想:何必讓蠟燭和油燈去製造煤氣呢?我們自己直接來給它製造不是更方便一些嗎?應該建立一個製造煤氣的工廠,把製得的煤氣用管道輸送到各家各戶。
這個人就是英國人威廉·默多克。
1770年,也就是當默多克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就在他家的花園裡,從泥炭的礦苗中取得了煤氣,並用它在住宅旁的地穴里燃著發光。後來,他由工人成為布爾頓和瓦特工廠的工程師,仍然利用業餘時間去試驗他在童年時代所發現的東西。
默多克製造煤氣可不用植物油,而是用價錢便宜、來源豐富的煤作原料。他把煤放在一個密閉的爐子裡加熱,煤在這裡不能像在普通的爐子裡那樣燒成二氧化碳,而是乖乖地受熱分解,除了固體的焦炭以外,還可以得到煤氣、煤焦油和水蒸氣等。經過冷凝器的冷卻,煤焦油和水蒸氣凝結成液體而留下,煤氣(主要成分是氫氣、甲烷、一氧化碳等,都是可燃氣體)卻沿著長長的管道奔向各個用戶。
1801年,默多克第一次在他工作的工廠里全部用煤氣來點火取光。他一不用燈油,二不用燈芯,而是靠著從一根細鐵管中送來的煤氣,燃出一朵朵美麗的火花。
在默多克試製煤氣燈的同時,法國的列邦也在做這項工作。19世紀初葉,他倆的煤氣燈分別問世了。這些煤氣燈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式樣,開始甚至連燈頭也沒有,只是等煤氣從管口湧出來的時候就點著它。
煤氣燈和弧光燈
煤氣燈的來歷
一支正點著的蠟燭,你把它吹滅,將會看到冒出一縷白色的煙氣。趁白煙還沒有消失,你再劃根火柴,去碰一下白煙的頂端,你就會聽到“噗”的一聲,蠟燭又重新點燃起來了。
你看,在這整個過程中,火柴的火併沒有直接接觸到燭芯,可是蠟燭卻點著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我們把燭芯上冒出的白煙收集起來,拿去化驗一下,就會發現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少量的水蒸氣。一氧化碳是一種可燃氣體,也就是我們平常所用的煤氣(煤氣的種類很多,成分也不一樣)的主要成分。
這就是說,一支蠟燭就是一個小小的“煤氣製造工廠”。蠟燭被點著後,蠟受熱熔化,在氧氣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它首先被燒成一氧化碳和水蒸氣(一氧化碳繼續燃燒才變成二氧化碳)。一旦我們把燭火吹滅,沒有燒完的一氧化碳氣體就呈白煙狀裊裊上升。當我們用火柴去點燃白煙時,火焰將順著白煙迅速地延燒到燭芯,於是蠟燭又點著了。這個延燒過程進行得非常之快,以致我們看起來好像火焰是從火柴上一下子跳到燭芯上去的。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蠟燭上,而且也發生在油燈上:所有的油燈也都是製造煤氣的“小工廠”。不論是動物油、植物油還是煤油,受熱點著後一開始都是產生煤氣和水蒸氣,然後這種混合氣體再燃燒,產生的火焰就是油燈的火焰。
弄清了蠟燭和油燈燃燒的本質和過程,有人就想:何必讓蠟燭和油燈去製造煤氣呢?我們自己直接來給它製造不是更方便一些嗎?應該建立一個製造煤氣的工廠,把製得的煤氣用管道輸送到各家各戶。
這個人就是英國人威廉·默多克。
1770年,也就是當默多克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就在他家的花園裡,從泥炭的礦苗中取得了煤氣,並用它在住宅旁的地穴里燃著發光。後來,他由工人成為布爾頓和瓦特工廠的工程師,仍然利用業餘時間去試驗他在童年時代所發現的東西。
默多克製造煤氣可不用植物油,而是用價錢便宜、來源豐富的煤作原料。他把煤放在一個密閉的爐子裡加熱,煤在這裡不能像在普通的爐子裡那樣燒成二氧化碳,而是乖乖地受熱分解,除了固體的焦炭以外,還可以得到煤氣、煤焦油和水蒸氣等。經過冷凝器的冷卻,煤焦油和水蒸氣凝結成液體而留下,煤氣(主要成分是氫氣、甲烷、一氧化碳等,都是可燃氣體)卻沿著長長的管道奔向各個用戶。
1801年,默多克第一次在他工作的工廠里全部用煤氣來點火取光。他一不用燈油,二不用燈芯,而是靠著從一根細鐵管中送來的煤氣,燃出一朵朵美麗的火花。
在默多克試製煤氣燈的同時,法國的列邦也在做這項工作。19世紀初葉,他倆的煤氣燈分別問世了。這些煤氣燈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式樣,開始甚至連燈頭也沒有,只是等煤氣從管口湧出來的時候就點著它。
名人推薦
這套叢書有四個特點:精,全,美,小。叢書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從許多報章圖書中精選出來的,可謂“百里挑一”;叢書10個方面的內容,囊括了科普作品的所有形式,非常全面;每一篇文章都圖畫美、文字美,能夠吸引小讀者的閱讀興趣;圖書的整體設計“輕薄小巧”,就像口袋書,方便小讀者攜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