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齒叉牙鰕虎魚

小齒叉牙鰕虎魚

小齒叉牙鰕虎魚,學名:Apocryptodon glyphisodon (Bleeker, 1849) ,為鰕虎魚科叉牙鰕虎魚屬的一種魚類。 體長為體高6.0~7.5倍,為頭長4.0~4.3倍。頭長為吻長4.0~4.8倍,為眼徑5.0~6.6倍。尾柄高為尾柄長1.2~1.8倍。 體延長,前部亞圓形,後部側扁,尾柄短而高,尾柄高大於尾柄長。頭中大,稍寬,前部稍平扁。吻短,前端圓鈍,背緣略圓凸。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齒叉牙鰕虎魚
  • 拉丁學名:Apocryptodon glyphisodon (Bleeker, 1849)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鰕虎魚亞目
  • :鰻鰕虎魚科
  • 亞科:鰕虎魚亞科
  • :狼牙鰕虎魚屬
  • :小齒叉牙鰕虎魚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背鰭Ⅵ,I-22~24,臀鰭I-22~24,胸鰭23~24,腹鰭I-5;尾鰭16~18。縱列鱗54~55,橫列鱗12~13。鰓耙6+10。 體長為體高6.0~7.5倍,為頭長4.0~4.3倍。頭長為吻長4.0~4.8倍,為眼徑5.0~6.6倍。尾柄高為尾柄長1.2~1.8倍。 體延長,前部亞圓形,後部側扁,尾柄短而高,尾柄高大於尾柄長。頭中大,稍寬,前部稍平扁。吻短,前端圓鈍,背緣略圓凸。眼小,上側位,位於頭的前半部背方。眼間隔狹窄,約為眼徑2/3,略凹。鼻孔每側2個,無管狀鼻瓣,後鼻孔約位於眼下緣前方。口大,前位,平裂,口寬大於口長。上頜稍突出,下頜稍短於上頜。上頜骨較長,後端伸達眼後緣的遠下方。上下頜各具牙一行,上頜前方牙直立,為鈍錐狀犬牙,每側7~11枚,下頜牙斜向外方,平臥狀,牙端叉狀,每側11~15枚,縫合處後方具小犬牙一對。唇較薄。舌圓形,不游離。鰓孔側位,約與胸鰭基部等寬。峽部寬,鰓蓋膜與峽部相連。鰓蓋條4。具假鰓。鰓耙細短。 體被小圓鱗,前部鱗較小,後部鱗稍大,頦部無鱗。頰部下方、鰓蓋下部和胸鰭基底均;無鱗。喉部被鱗。項部鱗片向前延至眼後緣。 背鰭2個,分離,第一背鰭具6鰭棘,第二至第四鰭棘最長,略呈絲狀延長,最後鰭棘、平放時伸越第二背鰭起點,第二背鰭基底長,後部鰭條較高,平放時伸越尾鰭基。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基底長,起點在第二背鰭第一和第二鰭條之間的下方,後部鰭條較高,平放時伸達尾鰭基。胸鰭寬,尖圓形,約為頭長2/3。腹鰭約與胸鰭等長,左右腹鰭癒合成一吸盤。尾鰭尖長,大於頭長。 

生活習性

近岸性。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中國。我國產於台灣海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