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黑胚病是由麥根腐長蠕孢等引起的、發生在小麥的病害。種子受害後,由於菌絲體潛伏於種子內部,致使胚部變成黑褐色。幼苗出土後,在幼葉和葉鞘地面近處發生褐色病斑,漸向莖基部及莖蔓延,引起根或莖基部腐爛。成株後期由於根冠腐爛,也可引致基部折斷面倒伏。
小麥黑胚病是一種世界性的小麥病害,廣泛分布於中國小麥產區,在華北、華中、西北等區域為害較重。小麥籽粒中黑胚病病粒多時,易導致小麥籽粒外觀質量下降,營養品質和加工品質變次。作種子使用時還能影響種子出苗和幼苗生長,嚴重的可造成爛種、爛芽,不能出苗。
小麥黑胚病的防治方法為栽培輕病的品種,加強田間管理,實施健身栽培,種子藥劑拌種,在灌漿至成熟期田間噴藥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麥黑胚病
- 別名:小麥黑點病、小麥斑點病 等
- 病原:麥根腐長蠕孢 等
- 為害作物:小麥
- 為害部位:種子、幼苗、葉部、葉鞘、穗
病原特徵
為害症狀
- 種子:種子受害後,由於菌絲體潛伏於種子內部,致使胚部變成黑褐色,故有黑點病之稱。其變色部位有多種: ①胚部種皮變成圓形至馬蹄形的黑褐色蘿點;②胚部及溝部變色;③胚部萎縮,其他部分變色;④胚部背面變色;⑤全部變色。
- 植株:幼苗出土後,在幼葉和葉鞘地面近處發生褐色病斑,漸向莖基部及莖蔓延,引起根或莖基部腐爛。成株後期由於根冠腐爛,也可引致基部折斷面倒伏。葉部受害後,在葉片上形成橢圓形或梭形的病斑,中部呈深褐色,邊緣不規則顏色較淡。葉鞘病斑較大,長形,邊緣不明顯,呈灰色,其中摻有褐色斑點。穗部受害,大部僅為害幾個小穗,小穗梗及穎片呈褐色,嚴重發病時,形成只長秕粒或白穗,或部分結實,穗粒不飽滿,護穎及外穎生深褐色病斑。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 農業防治
- 化學防治